中國人永遠是追求圓滿,而不是是非對錯。 其實這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中國人討厭是非不分的人,但是也最不喜歡是非分明的人。 西方人很簡單,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一目了然,然而,這要是在中國就行不通。 因為,我們中國人追求圓滿的同時還要分對錯,如果分對錯又導致了不圓滿,那就前功盡棄了。 凡是是非分明的人,人緣都不會很好,辦事也辦不順利。 平常考一百分的孩子如果考了九十分就會受到批評,而平常六十分的人考八十分往往反而受到表揚,大家應該都經歷過類似的事。 經常對的人往往倒霉透頂,而老是犯錯的人卻反而沒有事,這是不是很奇怪? 你要知道,你越對,你就越得罪別人! 聽中國人說話要小心,大家不是想讓你同流合污,也絕對不是要你投機取巧,但是大家還要讓你顧慮到大家的面子,要你能夠隨機應變,能夠忍一時之氣,不然這個是非永遠了講不通。 分清對錯在中國絕對是最難的事,然而這個最難里更是對中有錯,錯中又有對。你要是有事情做對了,那肯定要有錯的部分。 一個店員跟顧客吵了起來,你再有理由,也還是做錯了。為什么呢?因為店員讓顧客不高興了,不管你怎么對,你讓他不高興了,你就錯了。 西方人吵架,也是對錯分的一清二楚,中國人要是兄弟吵架,那就不能把對錯分清楚。 為什么呢?因為兄弟吵架要是分了對錯,那就會造成家庭裂痕,兄弟離心,以后就沒有感情了,而西方人兄弟之情是沒有我們深厚的。 兄弟吵架,長輩一定是說兩個人都有錯,不能吵架,不吵架就是對的,只要吵架就都有錯。 這就是中國人說的:大是非與小是非。 當人們處在區分是與非、正與邪的關鍵時刻,不能有絲毫的遷就。稍微有一點遷就,就會使人失去順從還是違抗的標準; 當人們處在利與害、得與失沖突的關鍵時刻,不能把利害得失區分得過于明確,過于明確的話會使人產生接近或者躲避的私心。 如果在大是大非面前,沒有自己的堅定原則,人云亦云,就像墻頭草隨風倒一樣,不僅會使別人看輕,自己也失去了生存的目標。 有一個人童話故事講得很好: 說的是兩群鳥打架,第一次東邊的贏了,西邊的被打得落荒而逃。東邊這群鳥得勝歸來,異常得意,大家舉辦慶功會,飲酒作樂。這時候大家看到一只貓頭鷹很面生,就問這只貓頭鷹是不是敵人派來的奸細。貓頭鷹急忙表明自己的立場,說自己決心和甲隊并肩作戰。甲隊眾鳥熱情歡迎貓頭鷹,帶著貓頭鷹一起飲酒慶賀。 沒過多久,西邊的眾鳥卷土重來,一雪前恥,打敗了東邊的群鳥。這個時候貓頭鷹又向西邊鳥群表明忠心。眾鳥接納了貓頭鷹,帶著貓頭鷹一同歡慶。 又過了一段時間之后,東邊的眾鳥經過養精蓄銳,又殺了回來,一舉獲勝。貓頭鷹急忙又跑過去,說自己是東邊的鳥,結果被趕了出來。貓頭鷹無家可歸,又去投靠西邊眾鳥,結果又被西邊的眾鳥趕了出來。 貓頭鷹因此羞愧難當,從此以后只好躲在夜里活動。 所以,做事情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能看到哪里有利益,就奔到哪里去。遇到涉及個人利益得失的問題時,如果對于利益得失過于明確,往往容易使人產生趨利避害的想法。 這樣一來,不利于處理事情,不利于很好地解決問題。所以涉及自己的利益得失問題,不能完全不知情,也不可以分得過于明確。 你越是分清了對與錯,就越是得罪了別人。萬事有難,人如果要去分,不能太過固執,只要分清是非輕重,認準大是大非,人生一定瀟灑自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