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一兒童被其母親毆打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 觀看視頻了解詳情 古訓“不打不成才”,可是一味打罵帶來的不僅是孩子的身心傷害,更破壞親子關系和家庭和諧。正如視頻中的母親一樣,一頓暴打換來孩子的嘶吼抵抗,心理上也可能會留下長期的陰影。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犯了過錯的人應當受到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應受懲罰,并非因為他們犯了錯…而是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span> 懲罰是為了減少孩子犯錯的次數,合適的懲罰一定是合乎過錯程度的。 若孩子犯錯是無心的,那么懲罰就以警示為主;若孩子是故意而為,那么懲罰要適當加重,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到底怎樣做既不傷害孩子的心,又讓他懲罰中進步呢?來看看下面的非暴力懲罰方法吧,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如果孩子一直堅持錯誤行為,旁人不要干預,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并承擔錯誤造成的不良后果,接受教訓。例如孩子不吃飯會挨餓,賴床會遲到。 注意: ? 大人不要干預發生自然后果的過程,但一定要隨時保證孩子安全 ? 不良后果由孩子自己承擔,家長不要因為心軟就代勞或替孩子找借口 如果孩子在游戲過程中搗亂破壞,我們可以讓孩子暫時退出或直接帶孩子離開,告訴他:“傷害別人是不正確的行為,如果你想繼續參加游戲,必須保證遵守秩序?!?/span> 注意: ? 不要一次限制孩子參與多項活動,以免激起孩子不滿而適得其反 ? 若孩子有進步可提前解除限制,并告訴孩子原因,強化正確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