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愛你,是我需要。 01 今天,有位男讀者發來這樣幾條信息: 這位結婚三年、生子一年的男人,因為家庭矛盾夾在母親和妻子之間左右為難。 他坦言,很多時候,他內心也認為母親的行為是有問題的:
但行為上,他又不敢站在妻子的立場上,說哪怕一句提醒母親、批評母親的話。 “我媽為我犧牲太多啦?!彼駛€做錯事的孩子一樣,滿懷愧疚和自責地說,“我媽這大半輩子,簡直就是為我而活的。她千錯萬錯,我也不能說她的錯啊,她太苦啦,我不能背叛她?!?/p> 9歲那年,他父親因病去世,撇下他們孤兒寡母。此后,為了他,母親未再嫁人,靠在鎮上開雜貨鋪,進貨送貨,風來雨去,節衣縮食,省吃儉用,養他長大,供他讀書。 大學畢業后,為不讓母親失望,他辭掉省會外企的工作,回到距家很近的三線城市,娶了書香門第的教師媳婦,把操勞一生的母親接到身邊享福。 但,幸福并沒有如期到來。 住在一起后,因為母親的強勢和干預,兩代人之間矛盾不斷,婆媳怒火一點就燃。 一受委屈,母親就會號啕大哭。一不遂愿,母親就會離家出走。一有矛盾,母親就說“我還是不是為你好”,一遭反對,母親就怨“我為你犧牲這么多,到頭來你卻這樣待我”…… 母親的犧牲,成了他掙脫不掉的原罪,愛有多深,罪就有多重。 對母親的愧疚,讓他把自己釘在十字架上,備受煎熬,無力掙脫。 02 現實中,多少媽媽在拿著犧牲,綁架自己的至親孩童。 又有多少不幸子女,在這種愧疚中,潦草原本珍貴的余生。 “要不是為了你和妹妹,我早就喝農藥死了?!?/p> 這句話,是另一位女讀者,轉述給我的她母親最愛說的話。 她父母關系不和,父親出軌還家暴,經常對母親大打出手,母親死活不離婚,理由是:為了她和妹妹。
為了改善這樣的局面,擺脫這樣的家庭,這位女讀者16歲輟學,18歲懷孕,19歲就當了媽媽。 因為未婚先孕,因為經濟窘迫,她生活得非常糟糕。 令她更痛苦的是,即便她和妹妹成年,結婚生子,依然遭受家暴的母親也沒有選擇離開父親。 有一次,被打得渾身是傷的母親,把她們姊妹倆喊回家,再次哭訴“我受這么多年罪,還不是為了你們”時,她終于出離憤怒,戳穿謊言:
是的,媽媽,這些年你為我付出了很多。不用你說,你的愛我也記得。 但是,媽媽,請你不要,再用“為你犧牲這么多”去掩蓋自己靈魂的懦弱,也別再以“都是為你好”去粉飾自己思變的懶惰。 如果真愛我,請你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活成一束光,一道電,一團火,一泓不用言說依然波光粼粼的湖泊。 03 不要把自己的選擇,強說成捆綁孩子一生的枷鎖,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必修課。 采訪過這樣一位女孩。 她曾以優異成績考上重點大學,大學畢業后和愛人一起創辦公司,身價數千萬后又投身公益事業,常年資助那些貧困又努力的山區孩子。 令我意外的是,這個笑容淺淺、言語慢慢的女孩,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 7歲那年,母親和父親離婚,因為能歌善舞的父親,喜歡上了自己的學生。 那是30年前的舊事了。 在那個名分大于一切的年代,主動提出離婚的母親,曾對女兒這樣解釋婚變:
她母親在單位黨辦,工作認真負責,能力扎實過硬,但為了抽出更多時間照顧她,放棄一次次升遷的機會,直到退休后還是一名普通科員。 長大后,她一度對此抱歉,母親卻勸慰說:
年輕時,母親長得好看,總有熟悉或不熟悉的叔叔伯伯,以修水管、搬煤球、運米面的借口,到家里來,被母親一一謝絕后,漸漸不再登門。 她以為母親是怕她受委屈沒有再婚,成人后就央親戚給母親介紹老伴,母親笑了:
后來,她長大了,結了婚,生了子,像母親那樣平和又努力,堅韌又篤定,她才知道,那個像大地一樣慈悲溫和的母親,是多么了不起的一個女人。 能夠溫柔地活著,是一種珍貴的能力。感謝她的母親以自我負責的態度教育兒女: 我的孩子,我離婚,不是為了你,而是不想委屈自己。 我放棄工作,不是為照顧你,而是我愿意和你在一起。 我省吃儉用,不是因為養育你,而是我想把生活過得簡樸有序。 我沒有再婚,也不是因為擔憂你,而是現實中沒有人讓我中意。 就連,我傾盡所有成就你,也從不覺得委屈,因為我想看見你追夢歡愉。 04 中國式親子的最大問題,就是父母因無法安放絕望無助的自己,就打著“還不是為了你,我才犧牲了自己”的名義,讓孩子在愧疚中一生過得擰巴又委屈。 前天晚上,8歲的兒子突然對我說:“媽媽,我長大了,要給你買套別墅?!?/p> 我驚訝地問他:“為什么?” 他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你看,為了讓我上學方便,你貸款借錢買了套離學校近的房子。為了掙錢,每天工作都這么辛苦。我長大了,要給你買套大房子?!?/p> 聽罷,我很感動。 但我知道,讓孩子心懷內疚地負重前行,不自覺地種下“媽媽愛我,我卻害了她”的認知,是非常可怕的。 我握著孩子的小手,盯著他明亮的小眼睛說:
聽完我的話,兒子長出一口氣,歡快地說:“這樣啊,媽媽,那我專心寫作業去啦?!?/p> 我之所以對兒子說出這番話,是我常常告誡自己: 一個母親,要有多絕望,才會時時提醒孩子,自己有多好,付出有多多,犧牲有多大。 而一個孩子,要有多么愧疚,才會時時念叨,父母有多苦,報答有多重,孝順有多該。 我曾是這樣的孩子。 很多出身底層、遭遇艱辛、內心委屈的人,都曾是這樣的孩子。 但我不想當這樣的父母:用沉重的愛套牢孩子的手腳,禁錮他的靈魂,讓他在自責不安中成為一個恐慌的小孩。 05 為人父母,修行一場。 正在看此文的你,不管人生遭遇怎樣的苦難,也不管內心歷經如何的悲歡,都要記得常常對你的孩子說: 孩子,我愛你,是因為我需要通過愛你,來遇見溫暖的自己。 我陪你,是因為陪你的時間里,我自己也不再感到孤寂。 我養你,是因為養你的過程中,我也修煉了自己的壞脾氣。 我堅持走到今天,是因為我內心對生活也有很多美好希冀。 所以,孩子,謝謝你。 是你,讓我懂得: 所謂母子一場,不是我在犧牲,而是你在成全;不是我在奉獻,而是你在陪伴;不是我在受難,而是你在垂憐。 謝謝你,選我當你的媽媽。 有了你,我才想走遍天下。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