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居前幾位,而且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并且好發年齡大多數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更是為2:1。 那我們如何明確自己得的是胃癌,胃癌的早期的癥狀表現有哪些呢? ![]() 導致胃癌的發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由于早期胃癌有70%以上無明顯癥狀,所以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比較困難,但是廣大的患者朋友在發現自己有出現類似的癥狀表現,及時到醫院通過檢查明確并獲得有效的治療,這樣能夠有效地減少癌癥疾病的發生。 早期胃癌會有哪些癥狀表現呢? 上腹部出現不適及飽脹的感覺:常有一種腹部燒灼、嘈雜及飽脹感,飯后尤其明顯,并且隨著病情發展,癥狀日益加重。這些癥狀與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相鑒別。消化不良的人是經常有飲食不慎,暴飲暴食的歷史,而慢性胃炎的人往往有反復發作的病史。 會出現食欲減退:早期胃癌往往是突然性的表現為食欲不振厭油膩。這些癥狀又與肝炎相區別。肝炎常有轉氨酶升高以及發燒乏力、尿黃呈濃茶色、黃疸等全身癥狀。 同時還會出現惡心、噯氣、反酸及嘔吐:胃炎病灶位于胃出口處的幽門部時,惡心最明顯。若胃出口被完全堵塞,就會噯出一種酸臭或蛋臭的氣味,或出現嘔吐,嘔吐物多為宿食和胃液。 ![]() 甚至上腹部出現隱痛:早期胃癌的疼痛無定時,或表現為持續隱痛,而不象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那樣有較明顯的飯后痛或飯前痛的特點。若病人原患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其疼痛的規律性可發突然改變,且原治療潰瘍病有效的藥物突然變得無效或效果明顯降低。 或者出現嘔血及黑便:若癌腫僅破壞小血管,常表現為大便“潛血”,即大便外觀雖正常,但化驗可發現其中有血細胞。若早期就侵犯較大血管,則引起嘔血,大便變黑或如柏油樣。胃癌的潛血和黑便為持續性、頑固性,而胃、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出血多表現為間歇性,并且經過及時治療能使之停止。 嚴重的話還會出現急劇消瘦及嚴重貧血:因為癌癥是一種消耗性疾病,而且胃癌引起病人消化吸收不良和消化道出血,從而更加重了消瘦和貧血。早期患者在生活中常感全身乏力,體重逐漸下降,2~3月內可下降3~5斤等等表現。 同時由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很胃癌的相關知識缺乏了解,很多人會把胃炎誤以為是胃癌,整天擔心受怕,本來不嚴重的疾病,也會因為心理作用,持續惡化;有些人則把胃癌誤當成胃炎,不把它當一回事,以為不嚴重,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那么我們又是怎樣區別胃癌和胃炎呢? 胃炎是胃粘膜炎癥的統稱。常見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而急性胃炎又為單純性和糜爛性兩種。前者表現主要是上腹不適、疼痛、厭食和惡心、嘔吐;而后者以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有嘔血和黑糞。 慢性胃炎一般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癥狀和體征,常見飯后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癥狀。如果需要確診,主要是通過胃鏡檢查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胃炎常見于成人,許多病因會刺激胃,如飲食不當,病毒和細菌感染、藥物刺激等均可能引發本病。 ![]() 胃癌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而早期胃癌70%以上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逐漸出現非特異性的、類同于胃炎或胃潰瘍的癥狀,包括上腹部飽脹不適或隱痛、泛酸、噯氣、惡心,偶有嘔吐、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大便潛血陽性或黑便、不明原因的乏力,消瘦或進行性貧血等。 胃癌早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話,進展期胃癌癥狀會逐漸顯現:如胃區疼痛,常為咬嚙性,與進食無明顯關系,也有類似消化性潰瘍疼痛,進食后可以緩解。還有上腹部飽脹感、沉重感、厭食、腹痛、惡心、嘔吐、腹瀉、消瘦、貧血、水腫、發熱等。 溫馨提醒:要知道病因才能夠實行對癥下藥,假如出現類似癥狀,建議到專業醫院進行X線鋇餐、胃鏡檢查、B超等檢查,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個了解。另外,胃炎中有些疾病如:胃息肉、萎縮性胃炎等還有可能轉變為胃癌,所以,提早知道病情,提早治療,才能更容易治療好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