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全省主要下轄有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下分122個縣級行政區(qū),包括35個市轄區(qū)、17個縣級市、63個縣、7個自治縣。此次我們主要盤點湖南最大的縣,并從面積方面,將其與14個地級行政區(qū)比較。常德是面積第5大市,面積約為18189.8平方公里。長沙為面積第10大市,面積約為11819.5平方千米 。湘潭為面積最小的市,面積約為5015平方公里。湖南最大的縣是沅陵,面積約為5852平方公里。我們不得不說,沅陵要比湘潭還大,相當(dāng)于半個長沙,接近0.3個常德。 沅陵作為縣級行政區(qū),大多數(shù)外省人沒有聽說過。沅陵縣,隸屬于湖南省懷化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與桃源、安化為鄰,素稱湘西門戶。水電、礦產(chǎn)、林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是沅陵三大支柱工業(yè)。茶葉、水產(chǎn)、板栗、竹木是沅陵四大特色農(nóng)業(yè)。境內(nèi)水能蘊(yùn)藏量居湖南省第一,是全國十大水能基地之一。黃金年產(chǎn)量居湖南省首位,還是湖南十大林業(yè)強(qiáng)縣之一。被評選為全國文明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中國名族文化生態(tài)旅游明縣,中國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百強(qiáng)縣。 沅陵歷史悠久,春秋屬楚巫中地,戰(zhàn)國屬楚黔中地,秦屬黔中郡。西漢始置沅陵縣,屬武陵郡。隋朝改置辰州,治沅陵。唐朝改辰州為盧溪郡,縣屬盧溪郡。宋朝立辰州盧溪郡軍事,治沅陵。元朝湖廣行中書省,明朝屬辰州府,隸湖廣布政使司。清朝仍屬辰州府,隸辰沅永靖兵備道。民國廢辰沅道,縣直屬湖南省。1949年新沅陵縣成立,1950年在沅陵設(shè)置湘西行政公署。1952年沅陵改屬芷江專區(qū),1952年改屬黔陽專區(qū)。1968年,黔陽專區(qū)改稱黔陽地區(qū),1997年改屬懷化市。 沅陵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是湖南著名旅游大縣。夸父山,由三座崖石組成儼如古時架鼎的大石頭,巖高500到700米不等。在石峰群里最顯眼,俗稱大撐鍋崖,中間還有三座小崖石俗稱小撐鍋崖。鳳凰山,海拔200米,山勢奇異,風(fēng)光靈秀。山上鳳凰寺,始建于明代,由大佛殿、送子殿、彌陀閣、觀音堂、玉皇樓等建筑構(gòu)成。黔中郡古城遺址,曾相繼出土了秦磚漢瓦鬲缽等。龍吟塔,建于明代,道光年建成,溶合了明清兩代建筑風(fēng)格,是湖南省現(xiàn)存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