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古今聯語匯選》第八冊·集字(7--9)

     dxdr大寫的人 2018-05-23

    《古今聯語匯選》
    胡君復 編

    古今聯語匯選第八冊·集字(七)

    集爨寶子碑

      丹徒葉中泠玉森云:江寧林弢庵希聲,著有《墨繡堂碑選》及集聯十數冊,曾以指畫青綠山水四幅見贈,極蒼潤之致。近聞已歸道山,可悼也!偶檢篋中得其所集楹帖數十聯,吉光片羽,珍若球琳。其集爨寶子碑云:

    事凡百都利
    天得一曰清

    惟至人無想
    與庶物同仁

    書字集王大令
    文辭稱揚子云

    在山林有高志
    惟金石能永年

    道德高邈楊中立
    江湖清曠張志和

    一官歸來,山林自樂
    百年長守,金石永存

      梁州夢道人集爨寶子碑:

    惟君所行
    與民同樂

    林風振幽響
    山月吐清光

    清辭振金石
    遐想通風云

    清高感風月
    慎恪志冰淵

    鴻儀漸周道
    鳳翔矯中霄

    清操貞金石
    長歌在滄浪

    淳粹金石操
    高騫鳳鸞姿

    斯人其懷寶
    所志在江湖

    天風揚海浪
    山月靜林陰

    高才方子建
    清操邈林宗

    至德隆行葦
    令名遺甘棠

    至道無終始
    天行有榮枯

    禮樂隆上治
    山林遂遺行

    令名有幽顯
    至道無終始
      [校]終始,疑應為始終。

    春秋動嘉想
    江湖遂高情

    風流邈張緒
    德行駕顏回

    湖海遂高志
    山林有遺才

    翔鸞鳴紫闥
    威風凌玄霄

    磐石寧邦本
    南金儀圣姿

    中原擾亂六朝史
    世胄迢遙五姓侯

    玄胄風標王子晉
    美人顏色卓文君

    慷慨高歌杜子美
    從容清望鄭當時

    孰煞曾歌鄭子產
    懷清獨吊楚靈均

    嘉月光風動情感
    翔鸞鳴鳳相威儀

    鳳質龍文自瑰瑋
    春風秋月永清和

    云影天光自清曠
    春和秋肅相始終

    淵岳動靜得其所
    春秋榮枯循乎常

    令名顯揚,詠歌朝野
    清操高潔,放浪江湖

    金玉其相,斯人邈矣
    山林自樂,清風穆然

    至道無名,放乎四海
    嘉賓攜手,集于中庭

    歸于江湖,爰得其所
    銘之金石,長毋相忘

      各家集爨寶子碑:

    君子之道長
    至人其德清

    天流莫云紫
    秋薄野林黃

    顏孟守圣道
    淵云本天才

    春風利如剪
    秋月潔于冰

    良馬得龍子
    清才有鳳毛

    秋月天然潔
    野芳自在馨

    龍騰四海浪
    馬相九方皋

    流云歸何處
    素月來故鄉

    秋月如清圣
    春風來故人

    林宗稱有道
    揚子名能文

    放浪江湖上
    詠歌風月中

    九皋鳴陰羽
    大海騰玄龍

    秋響振江葦
    春陰雍海棠

    滄海駕紫浪
    太岳吐春云

    甘棠歌有德
    行葦詠其仁

    湖光挺山影
    春風抽野林

    海鴻振矯翮
    龍馬翔天風

    九州君子宇
    數刃圣人墻

    清風吐海月
    秋響振天風

    江流薄磐石
    山岳凌云霄

    西都子云宇
    南岳鄴侯鄉

    湖山得天秀
    風月感人情

    矯影龍騰滄海
    凌云山挺太行

    江風清山月靜
    賓鴻漸威鳳儀

    三月春風鳴野羽
    一天秋影數歸鴻

    林宗道德馬周相
    張緒風流子建才

    海上長風騰紫浪
    天中大月吐流云

    黃龍駕云騰滄海
    紫鳳矯翮凌清霄

    王侯將相天所位
    道德禮樂圣之淵

    林集陰陰鳴春羽
    馬行得得數秋鴻

    滄海騰龍三月浪
    平皋放馬九秋天

    百年方駕天隨子
    九歌高唱云中君

    春陰三月海棠發
    清風四野素馨芳

    長纓如遂終軍志
    束帛當非有道情

    名山當令賢主守
    故人相與清風來

    墻陰高曠庭軒靜
    山影清幽歲月長

    中岳月高光莫野
    西天風利剪秋江

    云揚高浪凌滄海
    風發長林振素秋

    九霄素月清秋潔
    四野黃云樂歲同

    九霄云薄秋無影
    四野風和春有姿

    絆人維有西湖月
    利物當如太岳云

    簡質無文,山居樂事
    少長有禮,野處休風

    斯文粹精,銘之金石
    其人秀挺,發自湖山

    風烈清高,如忘官守
    山居幽曠,永保天年

    志在四方,彰其令德
    手攜一集,質于通人

    張緒少年,風流相耀
    終軍弱冠,才志已彰

    鄉舉賢良,揚于州郡
    朝任官吏,錄其歲年

    鴻鳴素秋,相處于野
    鳳翔紫闥,將賓乎王

    月耀長天,賓鴻秋至
    風和曠野,寶馬春行

    歲事有秋,黃云在野
    山光將莫,素月流天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爨龍顏碑

      粱州夢道人集爨龍顏碑:

    敷陳五教
    刪定六經

    經禮三百
    道德五千

    烋風鄭子產
    瑋烈漢班超

    朝云舒五色
    秋月挹清輝

    中天翔鳳翮
    高樹亂蟬聲

    清名扇四裔
    高略冠群英

    純懿致弘度
    慷慨式英聲

    歌聲貫金石
    經義述春秋

    家聲承孝友
    大道在中庸

    錦云成五色
    明月揚清輝

    哀樂因境構
    文章本天成

    西蜀天府國
    東山文教鄉

    西蜀天府國
    中州帝王都

    高蹤慕歌鳳
    清望重登龍

    蟬望秋似蛻
    蘭當風而芳

    文章千古事
    風月四時春

    文章千古事
    孝友一家春

    清門無鳳字
    上國晉龍光

    山深構靈境
    樹古作秋容

    忠貞南史簡
    慷慨終纓軍

    曾顏懿德超然遠
    遷固雄文卓不群

    春秋大義存王室
    彪固雄文在漢書

    靈鳳中天舒錦翮
    秋蟬高樹亂繁聲

    夏后均中原九土
    高陽產才子八人

    冠世殊勛,勒之樂石
    一朝良輔,載以后車

    慕義懷仁,深以歌詠
    顯烋揚烈,樹之風聲

    冠世英姿,長駕遠御
    清門重望,顯姓揚名

      江寧林鄧庵集爨龍顏碑:

    三國乃正史
    六朝無古文

    春九十未去
    月三五而明

    南國敷文教
    西方思美人

    道德五千字
    相思十二時

    道心參明月
    人境比流云

    于金紫尚何慕
    除山澤其焉思

    史家各立門戶
    名士等是風流

    古人于茲遠矣
    此中之游樂乎

    朗朗如行玉山上
    熙熙若在春風中

    此身定是明月化
    其人如在玉山行

    道德經高五千字
    大令書重十三行

    在山流清,出山流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道學源流,六經諸子
    文章輝耀,三都二京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瘞鶴銘

      翁瓶庵集瘞鶴銘:

    山藏此銘以不朽
    君得厥勢乃真仙

      梁鼎芬集瘞鶴銘:

    歲前事真仿佛
    家藏集浮丹黃

      任文煒集瘞鶴銘:

    于此得爽塏
    厥下惟洪流

      茅北山集瘞鶴銘:

    爽塏掩江表
    洪流蕩山陰

      陳仁先集瘞鶴銘:

    相得乃以石
    藏真惟此山

      楊紹時集瘞鶴銘:

    石得山勢
    華掩亭陰

      徐淮生集瘞鶴銘:

    仙禽化朱石
    前歲得丹方

    君其重仙尉
    吾亦事上皇

    留得石勢固
    仿佛仙山浮

    亭石化仙未
    流泉蕩山浮

    不朽得于歲
    相留惟此君

    仙乎以花侶
    石也亦山胎

    楊陰掩江外
    華事集仙家

    瘞銘詞不朽
    唯山禽亦仙

    得丹方于此
    旌仙尉之家

    歲華留石得
    山禽于此藏

    家藏華山石
    歲得真仙方

    乃征華陰侶
    寧得黃石仙

    于此得仿佛
    厥土真浮華

    厥土得爽塏
    茲石蕩洪流

    華陰里藏石
    江勢掩重山

    爰集丹揚尉
    得上外方山

    吾家藏山下
    厥土曰江陰

    仙華歲于此
    朽石流之江

    幣旌真宰相
    仙集此江山

    于石得真相
    惟山亦仙家

    丹黃篆石勢
    江山藏真仙

    留江山不朽
    得華石相于

    以幣旌仙尉
    留篆表銘詞

    惟上仙不化
    于此山藏真

    江流蕩山外
    石勢掩亭前

    山家得朱石
    亭外藏黃華

    于此得仿佛
    旌之以玄黃

    上方旌仙尉
    真宰表天皇

    篆勢仿佛亭下石
    仙家藏留山前華

    石勢于篆得仿佛
    仙家以華表江山

    前山后江亦寧土
    華陰石篆藏仙家

    山勢江流唯仿佛
    亭華仙侶真相于

      左全孝集瘞鶴銘:

    于山得真相
    此君乃上流

    方外集真侶
    山勢掩洪流

    山前華表留真相
    方外仙侶重上流

    藏山前事留丹篆
    江表浮家得上方

    藏山不朽前日事
    厥土惟寧此后詞

    洪流蕩蕩留石篆
    此君亭亭掩上真

    山上丹黃留未朽
    亭前華石表厥真

    江山得君重不朽
    歲日集此亦相留

    固厥真宰惟方外
    微之前事重此君

    前后留真,藏山不朽
    上下相得,江表惟寧

      江寧林鄧庵集瘞鶴銘:

    銘篆山前石
    華留亭外陰

    江流石不朽
    日午華重陰

    浮家于江上
    留君集華前

    丹山得真相
    黃石亦仙家

    君家得此寧土
    真仙集于上方

    此君乃真仙化
    于山征宰相家

    山之上下得平勢
    事以前后篆于銘

    亭后華陰,亭前仙侶
    山下石集,山外江流

    華陰之下,茂留仙侶
    江流以外,仿佛君家

    厥土惟寧,江山不朽
    浮家于此,華石相留

      胡玉瀛集瘞鶴銘:

    江山得勢乃爽塏
    篆名不朽真詞華

    宰乎真藏,歲華以固
    征于前事,江表惟寧

    詞華不浮,乃征真宰
    事勢相得,爰征上流

    •   上下聯重征字,待考。——錄校者注

      徐瀛舫集瘞鶴銘:

    山掩洪流勢
    華藏仙尉家

    禽浮江上石
    楊掩亭前華

    蕩此浮華,惟藏真固
    集乃仙侶,篆厥銘詞

      洪子東、陳吟伯同集瘞鶴銘:

    仙侶得真宰
    詞流惟此君

    詞華掩江表
    銘篆留山家

    江上君留黃石侶
    亭前仙集丹山禽

    山陰留篆詞不朽
    水上浮家侶亦仙

    石上黃華集詞侶
    亭前山勢掩江流

    山陰仙侶真相得
    江表詞流惟此君

    江表詞華君不朽
    山陰仙侶此重留

    歲歲丹黃集詞侶
    亭亭華石掩山家

    山陰篆勢真仙侶
    亭下黃花宰相詞

    華事相留方外侶
    詞充爰集此君家

    浮家得遂華前集
    征事爰留石上銘

    山前征事惟仙侶
    石山留銘表歲華

    未得仙真侶黃石
    惟留銘篆藏丹山

    仙侶相于集銘篆
    洪詞不朽重江山

    亭下黃華留宰相
    家藏丹篆事仙真

    江表相于集詞侶
    亭陰仿佛下胎仙

    銘篆藏山留仿佛
    詞流集侶事丹黃

    詞侶江山留篆石
    仙真仿佛下華陰

    江亭山勢重重掩
    華事君家歲歲留

    山外黃華江外石
    上方亭午下方陰

    方重惟君,乃真宰相
    上下相得,以寧江山

    黃華方胎,丹禽爰集
    亭陰未午,仙侶重留

    江流蕩山,洪詞篆石
    胎禽得勢,仙侶留真

    仙侶相于,得之丹篆
    詞流不朽,銘以歲華

    亭于山家,華石相得
    君乃仙侶,旌幣以征

    仙侶留真,表之丹篆
    江山得勢,銘以洪詞

      洪青立集瘞鶴銘:

    亭石浮爽
    江流蕩陰

    不仙亦爽
    惟真乃華

    篆于亭石
    家留仙山

    楊華江上
    仙禽山家

    黃石得侶
    丹山以銘

    洪流得真宰
    爽塏集上仙

    山勢掩江重
    華陰蕩石浮

    此君亦仙尉
    真宰不浮華

    江上石浮勢
    山前亭掩陰

    朱旌玄幣征仙侶
    山石江亭集此君

    爽塏此得,厥流惟下
    浮華不事,真宰乃洪

      馬叔平集瘞鶴銘:

    方外集侶
    江上浮家

    君乃真侶
    家于仙山

    亭陰禽方集
    山下華未胎

    山勢前后掩
    江流上下浮

    于此得山水勢
    厥下留丹黃詞

    征之前事亦仿佛
    惟于此君得仙真

    玄幣朱旌,于此山征宰相
    詞流仙侶,惟方外得真華

    丹篆朱銘,藏于此□以不朽
    仙禽華石,征之前事亦留真

    •   上聯原缺一字,疑為山字。——錄校者注

    重山裹后,洪流蕩前,厥勢乃相寧固也
    方外留真,仙尉集侶,惟君得以仿佛之

      潘承謀集瘞鶴銘:

    華掩山前石
    楊留亭午陰

    丹篆征仙侶
    黃楊表歲華

    蕩蕩江流,亭陰方午
    重重山勢,石上流丹

      陳錫疇集瘞鶴銘:

    相于黃石侶
    爰集華山銘

    君亦仙尉也
    于此浮家乎

    真宰相得,未表乎外
    詞華不朽,乃藏于山

      施牧集瘞鶴銘:

    朱亭留爽勢
    黃石瘞仙禽

    山家藏得山陰篆
    江上惟征江表詞

    楊下華陰真爽塏
    山前亭上裹洪流

    銘篆詞華,藏之不朽
    江亭山石,裹以洪流

    重山藏銘,華石留詞,惟厥流丹,相玄黃以不朽
    江上浮家,亭前集侶,得此爽勢,乃仿佛乎真仙

      陳任陽集瘞鶴銘:

    洪流蕩前,得此爽塏
    集詞不朽,藏之仙山

    華朱楊黃,事得真宰
    江流山掩,家藏篆銘

    此銘詞于江表相上下也
    乃篆勢唯山陰得仿佛之

      陳漱六集瘞鶴銘:

    詞華掩江表
    家勢重山陰

    石君真宰相
    楊爽亦洪流

    惟留此真宰
    乃不事浮華

    華前集丹侶
    石上篆黃詞

    山君藏厥勢
    石相表乎真

    皇華江宰相
    仙侶石征君

    禽留方相石
    華掩上皇山

    前后浮爽塏
    上下集仙禽

    得江山之爽塏
    征華石以浮流

    事上惟留真宰
    于家不重浮華

    山家不重惟藏幣
    仙宰流真未掩華

    午前華重陰浮爽
    亭上禽留石亦仙

    華表仙禽固爰集
    山家真侶亦相留

    江上華亭征外集
    洪流仙侶下前山

    朱征君家集仙侶
    楊留后事掩浮華

    重集仙禽華表上
    固留真侶石洪家

    山家華侶浮于事
    君土真禽集亦仙

    江上禽浮留事外
    華陰土裹集亭前

    真丹不外家藏集
    重幣惟征江上華

    下幣不皇得真侶
    浮家惟集蕩洪流

    詞華上掩山陰集
    事勢前征石尉家

    朱家集事乃真爽
    黃石留征不掩仙

    山陰家勢留于后
    江表詞華掩此前

    篆石山前集仙尉
    浮家江上得玄真

    華相詞浮江上集
    丹禽胎化石君山

    亭上征留江表集
    華前篆得蕩陰詞

    仙土亦惟集山侶
    洪流真不外君家

    午歲浮留也真宰
    江流上下亦仙華

    外黃下相征前事
    朱石丹禽集上方

    詞華掩得山陰未
    家事惟留石相真

    相石亭前集仙侶
    山丹華下篆銘詞

    江上浮禽得真宰
    山陰藏集亦洪流

    仙禽亦得山君勢
    家侶惟藏華相詞

    真華掩得山亭相
    藏集浮于仙尉家

    事前仿佛得真相
    家外浮留掩歲華

    華不掩真江表集
    事惟留后石洪家

    爽浮亭外華陰重
    流相山前江勢洪

    蕩陰仙宰惟君侶
    江表華詞不此前

    家裹華陰藏爽塏
    石浮亭外集仙禽

    亭前亦集胎仙不
    華下惟留石篆乎

    外集浮于洪宰相
    華詞掩得石征君

    浮家陰得仙禽侶
    爽塏惟留石尉亭

    浮石山前得爽塏
    相流亭下集真仙

    集江表詞,藏山陰篆
    得朱家爽,留黃石真

    華下藏陰,亭前浮爽
    留惟真侶,集亦仙禽

    得此洪流,華亦真侶
    寧惟丹宰,陰相君家

    山勢掩前,江流蕩后
    家浮午篆,亭裹華陰

    相此洪流,浮華不事
    集乎仙侶,真宰惟留

    篆石山前,浮華江上
    丹禽爰集,仙侶相留

    朱石亭前,浮于真侶
    黃華山下,集此仙禽

    得此山家,乃留真宰
    洪惟石相,不事浮華

    家藏惟江表詞、華亭集
    真侶乃丹陽尉、黃石仙

    華表禽、蕩陰宰,乃真侶也
    石留詞、江上集,不亦仙乎

      釋六靜集瘞鶴銘

    君相征仙侶
    江流表歲華

      釋齊瀛集瘞鶴銘:

    山勢裹亭重
    華陰上石浮

    華陰禽上下
    亭外石丹黃

    山石留真相
    江流表歲華

    亭前集仙侶
    華下篆銘詞

    山勢亭前掩
    華陰石上浮

    浮家江楊以下
    集侶山石之前

    詞華不下于江表
    篆勢乃得之山陰

    此銘于山相不朽
    篆勢惟君得厥真

    真宰亭亭山石重
    華詞蕩蕩江流洪

    華詞不下丹陽尉
    真侶唯留黃石仙

    江上相流集仙侶
    華陰留石下丹禽

    家侶亦藏江表集
    山亭未篆蕩陰詞

    詞華不下方山尉
    銘篆唯留相石亭

    山家華亦留真相
    爽塏亭唯集上仙

    亭上征留江表集
    華前篆得蕩陰詞

    浮石山前得爽塏
    相流亭下集真仙

    仙禽爰集華以外
    山石相掩楊之陰

    集江表詞,藏山陰篆
    得朱家爽,留黃石真

    山勢掩前,江流蕩后
    家浮午篆,亭裹華陰

      釋云帆集瘞鶴銘:

    寧惟真固
    不事浮華

    浮家相集侶
    銘篆亦胎禽

    山歲銘篆山乃重
    侶集仙家侶惟真

    侶集江亭真爽塏
    篆銘山石蕩浮華

    真宰裹玄黃以外
    篆銘藏山石之前

    表事于前,旌銘以后
    相君真宰,集侶不華

    仙侶集朱亭,勢曰爽塏
    篆銘旌黃石,華表留真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

    古今聯語匯選第八冊·集字(八)

    集禊帖

      何子貞太史集禊帖:

    老竹亭間生古趣
    初蘭天氣得春陰

    一亭盡攬山間趣
    幽室能觀世外天

    春水初湍群類樂
    風弦一曲萬山聽

    為稽管樂當年跡
    盡攬幽齊一帶山

    萬感盡隨春氣化
    群賢齊抱古懷陳

    懷古人若不可及
    生今世豈能無情

    群流所會生修竹
    萬嶺之間一短亭

    閑時坐聽水流竹
    靜極不知人在山

    春風不放游絲倦
    生氣能將短竹齊

    流水悟將天地事
    春風老盡世間人

    與幽人言自生悟
    得靜者相能永年

    暫托無弦契流水
    有時朗詠引天風

    天外萬山臨短室
    亭間一竹領群蘭

    作古文當有生氣
    遇賢者自無妄言

    極陳萬言古今盡
    俯視一氣天地間

    竹陰在地若流水
    山氣向人能引年

    嘗將閑日觀當世
    又抱春風坐一年

    在地竹陰清若水
    向人山氣古于天

    有萬夫不當之氣
    無一事自足于懷

    春初人盡懷生氣
    老至文當異少時

    情文萬古極群趣
    風浪一天當大觀

    流水無有自弦管
    放懷隨地足山林

    山當曲時水群會
    日已暮后天猶清

    萬有不齊天地事
    一無可寄古今情

    風因得竹若殊遇
    水不在山無激流

    山春初和,可以放帶
    蘭氣極靜,為之不觴

    天清地和,若在古宇
    情至氣盛,是為今文

    相遇無言,流水今日
    不期而至,清風故人

    萬年老竹,化為與可
    大地流水,盡是天隨

    春風感人,有形無跡
    后賢懷古,異世同情

    每年一集,自為目錄
    終日萬觴,以娛情懷

    集群人文,咸古作者
    有一間室,與竹同之

    風日無言,一觴自足
    山水所會,萬竹猶虛

    春至無形,因時生跡
    天長不老,以古為年

    崇蘭一山,短竹列坐
    清流引帶,和風激弦

    賢矣老彭,述夫作者
    大哉林放,契于至人

    虛斯能崇,靜斯能永
    清不至激,和不至流

    氣之所感,不因情至
    時有可為,亦由人興

      吳平齋太守集禊帖:

    一生大自在
    萬事將無同

    情可不言喻
    文期后世知

    古懷言外得
    此曲世間無

    清猶臨水竹
    惠若當風蘭

    風靜帶蘭氣
    日長娛竹陰

    述錄萬斯大
    風流陳其年

    世事若流水
    古懷足春風

    觀水悟天趣
    臨觴懷古人

    集古得未曾有
    作事無不可言

    山林豈無作者
    宇宙不少清流

    言或自生天趣
    事當曲盡人情

    時事每生感慨
    古人無妄短長

    作文當有清氣
    臨事終期虛懷

    其文得在集古
    此老長于觀人

    不管古今世事
    永為天地閑人

    一室靜修己事
    萬山快引人游

    靜坐自然有得
    虛懷初若無能

    大水流為九曲
    春風又是一年

    古今人不相及
    天地間有至文

    天外諸山若抱
    坐間九老齊年

    畢生無不快事
    隨地作自在觀

    聽水可當古曲
    游山嘗遇異人

      永康胡月樵鳳丹輯近人集禊帖:

    清詠攬齊陳以后
    大文稽遷固之間

    大地清幽山水會
    此生懷抱管弦知

    絲竹放聲春未暮
    清和天氣日初長

    文生于情有春氣
    興之所至無古人

    大文間世有述作
    至樂在人無古今

    亭間流水自今古
    竹外春山時有無

    列坐陳觴閑寄日
    品蘭遷竹自生春

    每坐風亭聽萬竹
    相期日觀俯諸山

    賢者所為,亦殊靜躁
    風人之作,可以興觀

    流水激弦,仰與古會
    清風生座,暢若天游

    文管生風,自然有竹
    詠觴得趣,可以無弦

    崇蘭一山,短竹列坐
    曲流引帶,清風激弦

    既然得水,豈可無竹
    時或觀山,亦當有亭

      李次青集禊帖:

    文當觀其人之品
    今不異于古所云

    莫言今日無知己
    自有清風作故人

    自樂其樂,可與觀天
    人云亦云,豈能集事

    至人之懷,無可不可
    時流所述,其然豈然

    天之所興,事無不集
    事雖有盡,情豈能遷

    及此春初,因時游目
    每當歲暮,終日懷人

    大地春時,自流生趣
    萬山游盡,得遇異人

      丁心齋觀察集禊帖:

    古今每云不相及
    風氣所在得無同

    遷固為文能永世
    老彭所作不隨時

    大作當為一品集
    清時同引萬年觴

    九宇流觀,朗于天日
    一言相契,情若絲弦

    古今大年,老彭合契
    宇宙崇抱,管樂相期

      暹辰甫集禊帖:

    古懷猶長老
    風致若天人

    諸樂和于竹
    一言契若蘭

    流水悲今日
    春風感故人

    歲暮群山老
    春臨萬類生

    至人有取于流水
    賢者相期以暮春

    長樂管弦天外聽
    大同山水坐間觀

    清和時古人異品
    少長老斯世同春

    不遇古人為后死
    得游樂地是長生

    感激無言知己遇
    倦懷異地故人情

    終日無言知靜趣
    及時為樂作閑人

    不以能文欣自得
    每于無事感相知

    竹管生春知氣化
    天風激浪悟文情

    坐右陳觴無錄事
    室間列竹是夫人

    俯聽流水無弦曲
    坐引和風一室春

    流水因知弦外趣
    清風可仰古時賢

    天清一水相映合
    日暮萬山若有無

    幽蘭在室生和氣
    茂竹為林引惠風

    竹陰在地清于水
    蘭氣隨人靜不風

    年得彭長,氣由老化
    風因列聘,曲合期聽

      簡陽方于彬集禊帖:

    老人山森足相契
    人于天地不虛生

    間間靜室春無跡
    浪浪天風文有情

    臨風一曲齊天樂
    流水終年大地春

    山水趣于弦外領
    古今人自靜時觀

    山間流水當聽曲
    天外游絲時系春

    老于世事能知足
    左有幽情自詠懷

    賢人浪跡懷稽老
    大將能文有樂生

    春山有趣終年靜
    流水無弦盡日聽

    賢者修齊,懷有至樂
    清時將相,天生異人

    世無古人,可托大事
    后有作者,猶仰清風

    流水今日,相喻無事
    清風故人,不期而來

    一水初生,春流抱竹
    群陰盡化,朗日當天

    天地有情,長若春日
    山林無事,自是清流

    間日一觴,能樂所樂
    春山九曲,自然而然

    虛竹故人,已殊群品
    幽蘭知己,同盡一觴

    朗日和風,世有靜者
    清修峻品,古之賢人

    風會所趣,群隨之俯
    寄托有在,不樂與同

    當極樂時,不可盡興
    得靜觀趣,足以引年

    人無閑時,不知取樂
    文有靜氣,可與言情

    及時樂天,俯仰自得
    盡日稽古,風致不群

    豈可于斯世求知己
    或當與古人共風期

    文無古今,皆有可取
    人之風趣,萬不能齊

    遇世故人,以和為得
    馳形跡外,有激而然

    靜觀自得,無時不樂
    虛懷所契,大地皆春

      嘉應李秋四明經,其配紅蘭館主,工集古,嘗取禊帖為聯云:

    萬年觴有清和氣
    一品集無時世文

    林陰清和,蘭言曲暢
    流水今日,修竹古時

      宣化鐘南耘太史德祥集禊帖:

    古懷殊世契于竹
    春事得天清在蘭

    世間所樂者暫相
    宇內豈知無異人

    管樂邇時天所相
    山嵇在坐人無群

    水曲人閑詠修竹
    亭陰日靜觀游絲

    畢觴娛天,內有至樂
    遷文問世,后無齊能

    一水抱竹,無有世趣
    萬山當戶,欣然靜言

      (以上為《集聯匯選初編》)

     

      萬載彭雪齋鼎集禊帖:

    系懷當世事
    引趣古人文

    靜坐觀文一室內
    閑游聽竹萬山間

    水曲幽蘭生靜氣
    山間老竹引和風

    一室當群流所會
    有亭在萬山之間

    靜坐引觴,可以永日
    浪游寄跡,信足樂人

    列竹抱弦,托興在亭陰水曲
    引觴陳管,放懷于日暮春初

      金堂何麓生集禊帖:

    與賢類游得至樂
    于古文品極大觀

    極其盛情向天外
    當以和氣游世間

    大文作不隨風氣
    清品仰之若春山

    可于萬竹列亭舍
    當與九老共游觀

      彭古香集禊帖:

    與賢者游信足樂
    生古人后當有為

    自樂天懷同靜者
    痛陳時事亦欣然

    樂生與古人合趣
    齊己是異僧者流

    竹陰左右自崇茂
    蘭氣清虛時有無

    天地春和游足暢
    諸天日靜老僧閑

    幽林曲帶亭間水
    長日清游竹外山

    萬事虛懷臨水竹
    一生和氣當春蘭

    古今文合為一集
    人間事當可萬年

    長老幽閑蘭若靜
    群賢風趣竹林游

    風人興會在觴詠
    作者情懷無古今

    因事感懷,文人所樂
    無知妄作,賢者不為

    以竹當風,將蘭映日
    因山作室,帶水為亭

    無極長生,后天而老
    有懷不盡,集事為文

    老竹一林,大有生氣
    流水九曲,合得幽人

    九地九天,大將之陳
    一山一水,幽人所游

    與老人期,豈可后至
    為長者事,大異時流

    暮年為文,自有老氣
    言情諸作,盡在少時

    無事不能,有長斯錄
    以述為作,因情生文

    初日幽蘭,生陰水曲
    少室大竹,合抱林間

      錢夢鯨集禊帖:

    無老死盡
    知天地人

    流水今日
    清風故人

    天地一氣
    世宙萬年

    其次致曲
    得一以清

    不形人短
    無言己長

    知者樂水
    賢人信天

    蘭是清品
    竹為幽人

    賢者之事
    古人與稽

    長于托大
    盡得風流

    與人同樂
    以文自娛

    山清若水
    竹靜于蘭

    林無曲竹
    水有之形

    時和風信少
    春盡水天長

    山左集間氣
    契后生至人

    此世雖不古
    斯文猶在人

    清風在幽竹
    初日臨春虛

    得趣無弦外
    寄情虛室間

    終年春日少
    生世老時長

    水風生日暮
    山氣作春陰

    山間人自靜
    林內陸長陰

    至言類老列
    大年若彭咸

    水流天地外
    山在有無間

    感激為知己
    娛樂及少年

    氣因時事短
    情為老年長

    無為少年事
    當聽老人言

    在山樂清靜
    觀水悟古今

    幽期每相左
    至情在不言

    山靜聽天樂
    風和生水文

    游山隨得得
    攬古至亭亭

    風湍樂清聽
    山水寄閑情

    若游無懷世
    不作有情人

    舍后竹陰合
    室間蘭氣清

    咸同猶盛世
    彭左是賢人

    幽蘭隨地有
    流水在山清

    清齊得至樂
    靜坐修無生

    當知無事樂
    不作有情人

    放懷游日觀
    攬古至亭山

    古樂無人聽
    至言不在文

    由也可為將
    不齊能事賢

    室內有萬古
    懷間無一文

    室外列萬竹
    林盡得一山

    世無一知己
    室有萬不同

    少悟無生趣
    曾游大有天

    幽蘭列異品
    修竹引長風

    斯之未能信
    其言足以興

    世人無知妄作
    賢者有所不為

    今樂猶之古樂
    人能不及天能

    為將當在相地
    因閑所以致人

    由也可以為將
    有若信能知和

    知今亦當知古
    盡人斯能盡天

    賢者固當信古
    至人未是生知

    每遇山水之樂
    嘗以絲竹自隨

    自然生有異悟
    蘭修固是天人

    知足亦知不足
    致人無致于人

    畢萬以后當盛
    老彭之年極長

    管相一時能者
    有若未是賢人

    雖在山林之內
    嘗以管樂自期

    無妄言無浪視
    有異悟有至情

    齊賢當為賢相
    與可信是可人

    風人大有寄興
    知己相喻無言

    暢當能為清詠
    可之長于古文

    至人無視無聽
    賢者不激不隨

    隨會未為知者
    陳相不合大賢

    時和齊己清詠
    亦與文暢同游

    知己無若與可
    后人大類文彭

    知己不在形跡
    賢人亦有異同

    視人事若己事
    以古文為時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
    水能無浪水長清

    閑時能得大自在
    至樂在于不及情

    世間可樂是春日
    人生豈得長少年

    世無知己豈可老
    人于同年固有情

    自敘得蘭亭之趣
    永欣是山陰后人

    得目為放人足矣
    不當以閑情少之

    引弦管取樂浪地
    臨陳生得齊萬年

    游絲至地人跡靜
    流水映天山氣清

    靜坐有時當日暮
    放生每自向長流

    大文合在遷固右
    清游每至山水間

    斯文之樂在自得
    古人所言不盡然

    樂間終當為知者
    管生有惠于齊人

    無為所以得清靜
    致知然后能修齊

    樂天不能為初盛
    山陰之后有永興

    故山此日暢游興
    當世于今盡寄生

    作大事無妄無躁
    于斯世不激不隨

    知己當若陳無己
    室人大類管夫人

    知己每懷文與可
    情人合是隨清娛

    無將遇合期今世
    自詠風懷寄所知

    亦能為大年清詠
    有得于可之古文

    文陳萬言感天聽
    足極九有知人情

    將取固與得諸老
    信古不作當為彭

    每至陰山懷大將
    曾游少林遇異人

    虛將老日懷年少
    無作長言向短人

    人以大山期右相
    古之賢者有陰興

    亭外生天竹地竹
    室內有山蘭水蘭

    諸將嗟無樂生在
    世人盡感當時賢

    當與古人相長短
    不隨斯世為遷流

    生悟之無為異事
    老猶述作豈初懷

    林陰水次得幽趣
    帶間坐右有至言

    臨春攬古悼陳室
    曲水清游懷昔賢

    列陳當左山右水
    集事在天時人和

    能品當若文與可
    清詠時類陳后山

    外觀極盛內不足
    舍人之短錄其長

    無放外人寄內陸
    當為諸將取天山

    為文未嘗不自得
    作事盡可向人言

    一清亦世之賢相
    文長為天生異人

    知己情懷清若水
    可人風致靜于蘭

    自昔放懷游世外
    終年無信至人間

    清言自帶山林氣
    幽室殊無人世情

    次山固當為清品
    樂天所長是古風

    歲暮山齊有天竹
    春風水次長林蘭
      石斛,一名林蘭。

    隨人俯仰未為是
    與世遷流豈得賢

    水自長流山自靜
    老之知足惠之和

    斯世遷流不知極
    賢人遇合自有時

    舍后長年足流水
    竹間終日聽清風

    靜者能知當世事
    清言猶有古人風

    自信此生得間氣
    豈能終世為文人

    每因山水為亭觀
    自聽風湍當管弦

    一春流水生蘭若
    終日清風在竹林

    無為可不當時事
    未合短長今世人

    閑游時或至蘭若
    清修當可事文殊

    每臨水間攬蘭若
    欣得山地放竹林

    室人賢惠能知足
    同氣和樂無間言

    每至樂游猶引領
    當之少室一放懷

    大弦春和得天氣
    生絲清激引悲風

    齊右清游臨日觀
    和林列地盡天山

    情懷曲曲陳知己
    風致亭亭是可人

    坐間絲管齊天樂
    山左風流曲水亭

    生當老日猶言少
    事在人為不信天

    時與若蘭和春詠
    修得清娛及少年

    地是永年久不老
    天當化日歲長春

    當世成知是清品
    斯人亦自詠閑情

    陳致虛靜修有得
    陰長生內視無為

    知己當期千歲后
    幽人長在萬山間

    可嗟當世盡短視
    無與今人為長言

    山長水曲清游地
    日朗風和春盡時

    日初后人有能品
    觀因流風猶在今

    世間盡得生人樂
    今歲欣為大有年

    仰觀古天悼若水
    每臨長風懷少文

    一間靜室長臨水
    九曲清流自抱山

    相知大有同人集
    懷古嘗為感遇文

    幽蘭極長竹合抱
    流水不盡山當天

    山人昔日為賢相
    亭長當年詠大風

    自有古人作知己
    終期此世不虛生

    也知靜者能無事
    信是風人合有情

    每懷清游至少室
    曾稽古樂作大林

    清陰古致大夫竹
    歲暮春風老少年
      大夫竹,見《群芳譜》。

    閑時自為集古錄
    游跡亦至清流山

    蘭知春氣生山內
    竹引清湍至室間

    春氣在山曲水曲
    游人集長亭短亭

    坐右有幽蘭文竹
    亭間長地日春生
      地日春生,仙草名,日見抱撲子。

    人生無若長樂老
    昔賢當痛清流亭
      周處封清流亭侯,見周將軍碑。

    和氣所致,九世同室
    內視有得,萬年長生

    老將引弦,猶騁盛氣
    少時作文,無為陳言

    長春內視,靜坐一觀
    文殊生天,于今萬年

    懷若竹虛,品同蘭靜
    情與古會,氣為春和

    至人所臨,萬類咸若
    賢者之大,九流會同

    文曲在天,萬夫欣仰
    大悲視世,群類和同

    盛世右文,異類向化
    清時無外,九有同風

    流水長林,大有閑地
    春天日暮,永懷故人

    室有管弦,大是樂事
    人無風趣,豈得長生

    天日清和,人世閑樂
    風云會合,將相賢能

    天與人和,賢能在列
    清時盛世,宇宙同文

    清游之地,不異天宇
    和氣所在,若坐春風

    樂云樂云,今古一也
    水哉水哉,左右流之

    述古少游,同時作者
    無可齊己,化外能文

    作者之文,古異暢茂
    少年為人,放誕風流

    人盡合群,可以集事
    天與不取,是為無能

    左有少游,右有與可
    昔為次山,后為天隨

    山林之間,可以永日
    風水相遇,自然生文

    暮年臨觴,會列九老
    少時作文,日得萬言

    臨水游山,若其天放
    左絲右竹,盡得風流

    后有萬年,坐當虛左
    目無一世,事不因人

    至人不言,天地在抱
    賢者有作,世宙大興

    品樂言文,一時之盛
    引弦臨陳,萬夫不當

    樂浪無終,盡有游跡
    云亭日觀,是生古懷

    賢者修能,無妄無躁
    風人情致,可興可觀

    舍短取長,期于集事
    察言觀氣,所以知人

    當大事,不可有暮氣
    遇知己,無故為虛文

    不言虛無,所以崇有
    樂于清靜,是為信天

    樂天詠懷,感慨無極
    若蘭寄外,情文相生

    同人初九,遇合在外
    樂當大萬,古茂可觀

    風詠暮春,至人所興
    感懷古昔,賢者之情

    浪游曾至,大室少室
    臨陳生致,左賢右賢

    水間一亭,風靜修竹
    舍后陰地,天生短蘭

    臨陳生得,宇文化及
    在世無為,長樂老人

    懷古述今,不無欣感
    言情敘事,自有短長

    無極大極,自生人極
    天知地知,未為不知

    天不長春,年不長少
    人無至察,水無至清

    一世風流,少游興可
    萬年間氣,若水文山

    固錄遷文,在古無右
    所蘭可竹,得氣之清

    日觀觀天,其大無外
    春風風人,為樂及時

    得山者靜,得水者知
    其仰無古,其俯無今

    陳年為將,長萬在列
    左賢懷化,大畢向風

    為文至遷,能事畢矣
    觀樂于齊,大風也哉

    懷若水清,品同山靜
    文隨年老,情與春長

    林類古人,清風斯在
    樂欣賢者,無事可稽

    若稽古初,當仰賢者
    放跡山水,不事大人

    品為世遷,是內不足
    文與天遇,得氣之清

    賢者修能,終日不倦
    清時遇合,一歲九遷

    長于將將,斯能集事
    與少樂樂,未是大賢

    其人在蘭亭竹林以內
    寄跡于會稽天目之間

    氣盛斯言無,長短盡當
    情至者文之,風趣自生

    其人為大彭諸稽以后
    寄跡于山陰天目之間

    遷固之文,敘事有生氣
    陳隨以后,作者無古風

    游詠山林,賢者然后樂此
    懷抱天地,至人足以當之

    在文同人,有古作者之致
    天生大可,以不相得為賢

    林間生文無內虛,古終日及
      當歸,一名文無;黃芩,一名內虛;木棉,一名古終木;槿,一名日及。見《本草綱目》。
    室仙有崇蘭天竹,萬歲長春
      卷柏,一名萬歲;金盞,一名長春。

    詠懷諸作,若齊陳若隨若初盛
    敘事之文,為遷固為左為短長

      沈信卿集禊帖:

    觀化于天地外
    寄情在山水間

    一日不可無竹
    萬古永以為春

    引清風以當坐
    觀明月之在天

    古有老彭不老
    春若和惠之和

    無事于此靜坐
    有情可以長生

    春水有時曲曲
    天風在袌浪浪

    至人與天同誕
    知者以水自娛

    抱和氣于虛室
    目清風為故人

    坐無觴詠不樂
    氣與蘭竹同清

    大智無悲無樂
    古人情短情長

    少文之游極樂
    老彭以古自娛

    觀水未至向若
    信古可以述彭

    在山不管世事
    虛坐以觴古人

    長生不由內視
    能品豈任外觀

    朗風和月隨管領
    崇蘭修竹極清幽

    無稽之言可妄聽
    大化所形樂靜觀

    不將稽古盡能事
    所樂及時同暢游

    會向山林錄賢者
    不于天地作閑人

    放言極人生樂事
    靜坐得宇內大觀

    萬品以靜觀自得
    此生與大化同游

    引將流水抱亭竹
    領得春風當坐蘭

    有絲有竹是一樂
    無水無山亦自娛

    水竹相映一娛目
    觴詠極幽齊放懷

    長游化日知春永
    靜攬天風當樂聽

    蘭竹自幽春不管
    水山在抱氣能和

    彭老倦于人世事
    向山同是竹林賢

    諸天清暢,忻然在抱
    萬品和樂,遇之于春

    得天之和,有惠在抱
    述古不倦,與彭齊年

    騁情萬古,抱趣一室
    極目天外,放懷人間

    錄所作文,不快時目
    品其為人,能齊古賢

    天有至情,是能不老
    人在大化,未可虛生

    日朗風清,游觀斯盛
    左山右水,觴詠其間

    靜得彭年,和氣所舍
    流觀向錄,作者之林

    管坐不遷,寄懷于靜
    彭年無極,取樂及時

    山峻于天,清游未足
    春永若歲,和氣所流

    在水在山,樂以永日
    不齊不惠,生當清時

    列坐引觴,人生極樂
    以風激水,宇內至文

    峻抱在山,攬興無極
    流年若水,觀化自娛

    時無作者,府仰今昔
    古之大賢,和同天人

    集古之文,能事未畢
    得天者異,其趣不窮

    竹引清風,當坐者樂
    水抱和氣,于時為春

    管領人間,一山一水
    敘錄宇內,快事快文

    聽風弦外,若陳古樂
    觀山水間,以暢天懷

    虛室足清氣,得趣觴詠外
    能事盡放言,騁懷山水間

    風蘭抱和氣,觀天不于管
    水竹暢幽懷,聽風時在弦

    有時春不管,其文得清氣
    無事日初長,此風懷昔賢

    大文得山水之趣,清游無地不懷古
    至人以今古為年,春氣有時能倦人

    管天仰察殊無極,不觴不詠足清趣
    帶水曲流殊有情,一水一山有奇觀

    竹有虛懷得古趣,倦向林陰抱春氣
    蘭為清氣足天和,靜于竹外引天風

    和風時與修蘭遇,此生無山水不樂
    春氣每于流水清,其氣與天地同春

    一水長流春不盡,及此盛年當述古
    萬山當坐風自清,豈因短視不觀天

      何芝亭集禊帖:

    與賢類游得至樂
    于古文品極大觀

    盡日倦游稽古樂
    當風暢詠娛少年

    水曲山崇齊俯視
    日和風永足清游

    大文作不隨風氣
    清品仰之若春山

    長短竹林遷日氣
    清幽蘭室足春陰

    坐地攬觴無躁氣
    放蘭陳室是春時

    靜坐自與蘭相契
    虛懷當以竹為期

    亭陰靜與古相若
    山氣清于人可懷

    一竹崇陰清映水
    萬蘭幽趣寄于春

    惠日初陰幽得趣
    群山合坐靜無言

    蘭氣欣人有春抱
    竹懷虛己可同游

    地以山亭述古跡
    天將風日托時賢

    春長若水生靜悟
    竹老于人得清修

    帶水抱山一間室
    左觴右禊群少風

    林間清氣當初日
    山左風流述古人

    人若幽蘭帶春氣
    山臨靜室遇故知

    一年得趣在春日
    萬事放懷引暮觴

    抱有春懷可與世
    足無峻氣不游山

    大文喻世無今古
    群坐暢言在林亭

    長生有悟清而靜
    至趣所流虛以和

    其日類有古今感
    此品不是山林人

    山情得古無相與
    竹趣當春自不群

    亦有可人臨坐右
    豈無同己游春初

    文品豈在齊陳列
    情懷當以風日娛

    林虛亦靜聽流水
    觴盡未倦游暮山

    詠竹有人當春暮
    觀風無事得天長

    日陰自昔知不足
    詠事及今大有為

    竹與人齊山不大
    蘭因室曲氣猶清

    崇文大作古時有
    流水春風知者無

    極其盛情向天外
    當以和氣游世間

    自信抱內有天地
    當知舍外是山林

    樂事當在長至日
    崇賢得遇右文時

    是山雖無陰亦靜
    此風可取惠之和

    蘭不妄言有知己
    風當攬古豈因人

    山水長生春不老
    天地相契人樂游

    崇懷可與老彭遇
    靜山當得少文游

    大水浪清風不激
    老山春至蘭又生

    林后有亭抱山足
    坐間得故契蘭言

    九日游山遇群老
    一年修竹詠暮天

    人攬此風殊快樂
    天于是日得清和

    流水放懷知者樂
    春山得趣幽人娛

    盛會游山懷故老
    清詠集古得時賢

    暮山有日人初靜
    春水無風浪自生

    山室九間得古趣
    竹林一帶娛幽人

    管內觀天有幽氣
    觴間敘古可暢懷

    山因大極少人跡
    林將老時曲竹生

    蘭嘗在室清于水
    竹不當風靜若人

    一水抱亭引幽趣
    群山俯嶺列大觀

    水外一亭自今古
    山間終日暢情懷

    人情與蘭竹同茂
    天氣得山水之清

    蘭觴坐詠豈虛集
    春浪湍生無盡期

    此地詠觴有清興
    斯文今古不殊觀

    放懷隨地一觴足
    盛氣化時萬類和

    日詠群觴天趣永
    風絲一曲老懷娛

    俯抱春風無浪跡
    峻情山水自時流

    亭外竹陰臨靜室
    山間蘭氣遇清流

    群嶺抱臨朗春日
    萬言旁錄寄故人

    春游放形得知己
    述古不作契老彭

    昔賢詠事可萬古
    群少風流此一時

    極天風浪臨以靜
    與世懷情取其和

    歲暮有情寄流水
    日長無事詠古風

    化盡陳言為作者
    得其靜氣是幽人

    娛目騁情山九曲
    放懷寄感絲一弦

    品竹清流文與可
    抱山靜契陰長生

    朗日映山春猶茂
    曲亭帶水風亦幽

    林間有坐在此詠
    山水無風極其游

    嶺竹亭蘭隨地氣
    春風化日暢天懷

    知己有生蘭室內
    懷人終古春風間

    盛地娛游無異感
    崇文喻世在清言

    賢者樂群事文詠
    幽人修靜娛水山

    左右山形感曲列
    少長文事已殊觀

    少者天懷極娛樂
    老人風趣寄春觴

    自信一生抱清氣
    每當萬浪遇長風

    人若春蘭初映水
    山有古趣不隨時

    攬世自期當管樂
    騁情殊抱若隨和

    不群人品極天峻
    至靜風情同水清

    大地未游知春至
    長言不足詠風人

    稽古人文若遇故
    得賢者言同詠懷

    游攬林亭極靜跡
    坐觀蘭竹自幽然

    清風不管嘗因竹
    靜氣相臨自有蘭

    春水隨風生亭足
    嶺竹齊林當日陰

    群蘭生山咸向日
    老竹俯地豈因風

    清風竹外林嘗靜
    日朗山間水自幽

    信世修文為故老
    與人和氣得春天

    春信初至崇蘭放
    山氣極清賢者游

    激水感時舍陳跡
    觀山懷古有幽情

    向無人跡春林茂
    初有湍流風日清

    老竹當天陰可托
    崇蘭在室氣生春

    當以大文騁一世
    攬其崇抱樂群生

    舍曲一山猶帶水
    亭幽萬竹靜生風

    每帶和風游蘭舍
    或因曲水為竹亭

    可于萬山列亭舍
    當與九老同游觀

    老至文懷風趣永
    春初天氣日陰長

    向日春山引古氣
    寄懷流水合文情

    仰天大言托世宙
    集賢坐地樂人文

    林曲嶺幽,文情相引
    日初風古,游興不群

    終日靜修,躁情自化
    隨時欣遇,和氣若春

    林竹未齊,無幽人集
    山蘭初放,有靜者知

    崇竹次修,時賢集詠
    幽蘭齊放,春日觀山

      如皋鄭氏集禊帖:

    清言每不及時事
    靜坐可以修長生

    每臨大事有靜氣
    不信今時無古賢

      各家集禊帖:

    崇蘭老竹
    長生大年

    流水今古
    春山管弦

    靜坐一室
    放懷千春

    作者今猶昔
    虛懷有若無

    得山水清氣
    極天地大觀

    引觴春日永
    極目暮山幽

    靜坐得幽趣
    清游快此生

    聽樂不知倦
    得人斯與言

    一亭俯流水
    萬竹嘆清風

    至人無異趣
    靜者得長生

    清猶臨水竹
    惠若當風蘭

    詠懷當世事
    敘次古人文

    清游向天日
    幽抱托風懷

    樂天有清致
    次山長古風

    大樂同天地
    斯文自古今

    山靜蘭初放
    亭幽竹與清

    不隨時俯仰
    自得古風流

    山林無世事
    俯仰悟長生

    幽蘭間修竹
    流水抱春山

    管弦亦盛事
    山水有閑情

    觀水悟天趣
    臨觴懷古人

    清閑無世事
    管領有春風

    山水暫托足
    俯仰不隨時

    幽蘭得春氣
    修竹引清風

    林間春有信
    竹外水生風

    觀水得其趣
    臨文暢所言

    靜觀欣有得
    朗抱不猶人

    風和春日永
    水映暮山清

    宇宙靜無事
    山林大有人

    室有惠崇山水
    人懷與可風流

    其人賢于管樂
    斯文品是隨和

    幽室在山自古
    短亭臨水長清

    閑時觀與可竹
    靜次詠山陰文

    至言當系于帶
    間日無虛此觴

    大同無少長老
    至樂合天地人

    不管古今世事
    永為天地間人

    慨世風之不古
    盡人事以合天

    靜坐自然有得
    虛懷初若無能

    樂天不外知足
    修己自能及人

    期一言之取信
    化萬類以大同

    至化與人同樂
    大和隨地生春

    少言不生閑氣
    靜修可致永年

    萬事靜隨流水
    一時同坐春風

    與古人為知己
    集斯文之大觀

    長老能言古跡
    山人大有閑情

    述事感懷之作
    引今稽古為文

    臨事有長有短
    與人不激不隨

    幽竹亭臨流水地
    游絲風引暮春天

    游山聽水無虛日
    感遇陳情有至文

    長此無言一室靜
    欣然游目萬山春

    為遷幽室將隨竹
    自引春觴又會蘭

    九曲長流天地外
    群山坐攬詠游間

    九宇同春為至樂
    一時極盛系斯文

    靜坐竹林觀自在
    閑游蘭若悟文殊

    斯之未信斯能信
    有所不為有可為

    得一以清,自無終極
    遇群能化,是為大同

    以古今大文為述作
    與天地清風相娛游

    歲時若流,古今異趣
    天地為室,俯仰同懷

    蘭信有期,當春齊放
    竹懷無曲,至老猶虛

    快哉當風,可以長坐
    知者樂水,自是清流

    稽古右文,崇于盛世
    長言短詠,得自風人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

    古今聯語匯選第八冊·集字(九)

    集崔敬邕碑

      梁州夢道人集崔敬邕碑:

    俊華茂實
    革薄從忠

    始制文字
    誕敘彝倫

    泉流無滯
    山深自幽

    空潭沉月
    遠樹含煙

    和風被物
    明月揚輝

    清風入幕
    初月銜山

    孤云垂大海
    遠樹接荒城

    層云籠遠樹
    明月入幽軒

    泉石含幽景
    風云入妙思

    情幽契泉石
    高義薄云天

    武鄉王者佐
    伯夷圣之清

    篆云籠遠樹
    孤月銜東山

    槐云幕日景
    松泉和風聲

    煙云凝篆字
    泉石和瑤音

    孤忠文信國
    良佐武鄉侯

    化日光清景
    春風育太和

    衛青咸稱大將
    李白妙有天才

    淵明清風自遠
    景略奇才無前

    揚子云作奇字
    王景略是雄才

    國唯善以為寶
    師之克乃在和

    太白風流才子
    中郎絕妙好辭

    疾風入樹發奇響
    孤月沉潭妙清輝

    奇石靈泉含幽景
    和風好月契清譚

    作事思于世有濟
    唯賢乃為國之光

    龍起云垂白日晦
    鷹揚風疾青天高

    大化育物殊靈蠢
    圣人作事有始終

    荒誕如陳穆王傳
    先聲咸震岳家軍

    臨文愛積雙聲字
    作史人稱一姓書

    海國風清春日永
    山居樹茂夏云深

    庭樹籠煙景深邃
    淵泉流石響清幽

    遠源之富,奕世之美
    育善以和,獎干以貞

    特稟清貞,少播令譽
    人參彝敘,出佐邊戎

    秉義懷仁,宣風自遠
    尊賢育德,流澤無疆

    夏鼎周彝,流傳奕世
    高文大冊,發揚國光

    惠澤仁聲,溫然春日
    高懷峻節,穆如清風

    不世奇功,書之簡冊
    無疆善政,銘于鼎彝

    景略奇才,聲聞華夏
    子卿大節,遠播遐荒

    寶月卿云,慶鐘盛世
    仁風惠澤,化洽荒隅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司馬景和妻墓志銘

      丹徒葉中泠玉森集司馬景和妻墓志銘:

    溫風蕙葉
    芳月蘭叢

    奇石壽萬古
    春星橫九天

    幽庭奄古月
    芳洲生清風

    小字呼桃葉
    芳年問月華

    春風含淑氣
    秋月流清華

    芳懷向秋月
    華發悟春星

    夫容稟婉德
    子規流春聲

    頌聲著華縣
    奇氣動星河

    有人識千里馬
    與子作十洲圖

    石城春懷六代
    河梁別志五言

    德行而知風自
    壽延有如日恒

    春風而外無淑氣
    天河之中有散星

    德無以名斯謂大
    用之有節自能清

    秋月笄橫天女發
    春風華秀玉人心

    長夏閑庭華秀出
    高秋大野月橫生

    不聞上古河圖出
    正悟南華野馬行

    守中和自歸大道
    善知識不入小乘

    春洲秀潤慈姑葉
    秋野芬芳鼓子華

    中散之音出金石
    太史有作接春秋

    高度君如千里月
    芳懷天散十洲華

    天馬英奇宜作頌
    野華秀婉不知名

    芳野秋高歸馬疾
    閑庭春盡散華多

    春蘭叢生石故秀
    秋月忽出星無華

    孔氏有訓崇禮教
    季子不作懷清風

    溫恭謙和以接物
    幽閑清靜而永年

    延納芬芳三二月
    諷誦道德五千言

    風入春叢糅女蕙
    月流秋景妒夫容

    大集不刊題甲子
    純修加密守庚申

    春風靜婉宜男葉
    秋月幽閑思婦華

    金庭悟道奉六甲
    石屋修心誦二銘

    聲能動物盡善矣
    道如集成斯大哉

    季龔流芳,與人以矩
    孔庭問禮,教子有方

    金章自華,石鼓孔壽
    野蘭斯秀,庭蕙能幽

    田者之言,道孚甲子
    風人所作,義稟春秋

    九章孔修,范納規矩
    六英盡善,音孚鼓鐘

    陽春太高,下里多和
    月令不備,小正斯資

    金人慎言,玉人潤德
    天馬作頌,河馬出圖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張猛龍碑

      各家集張猛龍碑:

    剖符承露冕
    裂素建霜旌

    承華織云錦
    剪葉當秋衣

    人文比鄒魯
    世族盛金張

    故人在河漢
    野景愛山林

    蘭影凈在水
    松風高滿山

    玉山明積雪
    金蘭開曉云

    浮白盡三雅
    飛黃跨九州

    西河備周禮
    東觀盛漢書

    荷華深水樂
    桂葉小山游

    守道不移世
    養德乃入神

    光明春濯錦
    堅拔漢貞金

    朋飛山月紫
    龍起海云黃

    扶桑出東海
    靈曜照中天

    秋月開靈境
    清風來故人

    歌聲出金石
    高文蕩日星

    秋水震海若
    西風游云將

    山光留白下
    詩境祖黃初

    尚友式于古
    力田乃有秋

    石具風云質
    松懷霄漢心

    棲云新剖石
    飲露曉褰衣

    云煙都有主
    草木自知春

    高文龍變化
    清德朋威儀

    樂游尋野景
    高詠出煙霄

    石留題詠字
    云變有無峰

    心如流水凈
    身若浮云間

    君子比德于玉
    詩人所詠若蘭

    勒石窮青海境
    奉璋冠玉京群

    海島飲流自樂
    山華滿地無名

    治宗黃老自清凈
    文造秦漢始沉深

    涼月入閭照篇讀
    長松拔地起風云

    煙景當春樂魚鳥
    金聲震地來天人

    每當小飲具良友
    好以新詩起異軍

    文學高風起漢魏
    淵明歸里樂柴桑

    水深魚有依符樂
    霜凈林移清磬聲

    清荷脫衣野泉凈
    老松承蓋秋煙高

    詩裁偽體宗風雅
    文受高華守漢京

    東風改吹野禽樂
    明月照景清泉深

    太守游歸禽自樂
    山人老去鶴高飛

    清名照曜馳天紫
    文詠風流煥漢青

    獨守殘篇校史闕
    新成變雅緝詩源

    云露已滋新草木
    風徽雅尚漢威儀

    更使天孫織云錦
    將從海若觀靈源

    平泉草森自足愛
    東晉風流今在茲

    華岳三峰應朱鳥
    河源萬里馳黃流

    褰衣所喜素心友
    小飲能歌白雪辭

    云龍上下馳東野
    雪鶴飛揚入北山

    四時靈秀開華岳
    七葉衣冠仰漢廷

    自有天題照青紫
    未應野飲慕柴桑

    高歌不知白日盡
    還鄉應待青春深

    草圣獨宗王大令
    古詩間學蘇長公

    大令字備漢魏體
    興公文有金石聲

    當風蘭葉揚芳烈
    出水荷衣待剪裁

    好從青鳥依王母
    更使黃石期留侯

    義熙風云,淵明沉飲
    永嘉山水,靈運勝游

    峰闕云開,曉聲時發
    水明雪凈,清光大來

    新蘅當春,初荷出水
    長松萬刃,積石千尋

    懷勺飲河,游魚吹水
    長松點露,明月當春

    北山移文,愛及云壑
    青州從事,勺以軍持

    海風吹云,變化萬體
    華月流影,光明八方

    桂實萬年,食之不老
    蘭花時秀,嘉其清芳

    應龍飛天,所在變化
    神鳥儀世,其音歸昌

    金闕玉京,景云覆蓋
    大河太岳,中天英華

    五老游河,星光下照
    四子講德,風教長流

    神龍出淵,云黃天紫
    若木分景,巖煥壑宣

    流水高山,素心以喜
    金風玉露,化國有年

    剪雪裁風,裂云剖月
    跨山超海,刊石登峰

    蹈德詠仁,治登于古
    化民善俗,人游其天

    功加于時,勒之貞石
    文以載道,堅若長城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匡哲刻經頌

      丹徒葉中泠玉森集匡哲刻經頌:

    幽淵存劫
    殘山余姿

    圣集眾體
    客知九淵

    林姿自妙
    山光常舒

    妙悟常發
    幽光自騰

    山家羅鴿
    淵客放龍

    龍山眾豪放
    鳳巘客幽舒

    抽豪成眾妙
    竭力發幽光

    是鳳皆寄像
    有龍常自繇

    舍家銷眾劫
    遷客悟殘年

    山鴿騰騰羅復放
    淵龍寂寂是而非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鳊》)

    集圣教序

      永康胡月樵鳳丹輯近人集圣教序:

    才思欲高燕許上
    形蹤常在光黃間

    口慧有言皆敏妙
    心香無事不精奇

    無力東鳳花半露
    有情春水燕雙飛

    風定鐘聲花外度
    月明人影鏡中來

    山川靈妙能增慧
    花木精詞亦永年

    常于良夜倚花立
    更有清詞對雨成

      張鹿仙觀察集圣教序:

    生天成佛謝靈運
    曠世知音鐘子期

    大翼垂天九萬里
    長松拔地三千年

    門掩梨花深見月
    寺藏松葉遠聞鐘

    托興要于山水外
    論交不在風塵中

    桂花松子有仙意
    葛嶺孤山無俗人

    洞門靜掩梨花月
    古寺深藏松葉云

    梨云滿地不見月
    松濤半山疑有風

    彌天雪月空中色
    寒夜霜鐘悟后心

    海中大佛八寶蓋
    云端仙人雙翠翹

    御風而行誠善也
    遺世獨立其仙乎

    廣庭有露桂花濕
    空山無風松子香

    二分明月維揚夜
    十里名花茂苑春

    老子五千言道德
    大令十三行法書

    聞鐘未可虛清夜
    攬鏡還應及妙年

    武陵源世外春色
    寒山寺夜半鐘聲

    傳神古有李思訓
    識字今無揚子云

    立身若被浮名累
    涉世無如本色難

    山林自有不朽業
    今古無多獨行人

    照眼山花春世界
    稱身云葉小神仙

    人影在地忽見月
    天香滿袖知有風

    十里煙花雙燕影
    半天風雨一蟲聲

    春歸花外燕相識
    雨洗林間翠欲流

    太華奇觀,萬古積雪
    廣陵妙境,八月驚濤

    之子遠行,古人不見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山高水深,斯人不出
    煙情霞想,其志可知

    可以棲遲,蒼松古石
    不知漢晉,無懷葛天

    桂花開時,香雪成海
    月輪高處,廣寒有宮

    黃葉半林,所思不遠
    明月千里,我勞如何

    羅浮括蒼,神仙所宅
    圖書金石,作述之林

    王謝門才,機云世德
    神仙福慧,山水因緣

    天上勝游,曰清虛府
    人間仙境,有武陵源

    樂哉斯游,仰見明月
    超然有悟,時聞清鐘

      簡陽方于彬集圣教序:

    鷲嶺煙云三世佛
    鹿門風月一歸人

    月以有情隨水遠
    花因如意對人開

    問字遠尋揚子宅
    對花重接令公香

    十分煙雨羅含宅
    萬里云山道子圖

    松影遠含山大小
    蓮香時度葉東西

    欲為高人常進履
    不勞才子對修書

    名相風流師謝傅
    奇才超越有王郎

    月明水際開雙鏡
    露積松顛墜半珠

    春陰十里常含雨
    寒色三分為勒花

    方外人求懷素字
    袖中花有令公香

    天地精華三品石
    云山蒼翠六朝文

    寒夜獨然松葉火
    清香時悟桂花禪

    燕許文詞臻博遠
    幽并人物總精神

    水注桂巖人洗墨
    香凝蓮炬夜修書

    珠林雪滿僧歸寺
    貝葉云開佛說經

    幽并名將空千古
    燕許高文重一時

    山花含露無今古
    飛燕隨風自往來

    抱庭流水三分綠
    觸石山云十里蒼

    寶鏡當空,見諸佛相
    清鐘觸夜,悟上乘禪

    名挺七松,貞乎素抱
    香流五桂,生有仙根

    古佛真仙,前緣所會
    經神易圣,后世之師

    雪滿千巖,山高月小
    春來萬里,水流花開

    蓮葉東西,仙源今古
    煙云空曠,風月因緣

      (以上為《集聯匯選初編》)

      彭古香集圣教序:

    山類高人無俗累
    水同智者不方流

    游足東西十萬里
    文士上下數千年

    掩蓋松含云色相
    垂陰花得月精神

    許子將有人倫鑒
    李思訓精山海圖

    春燈焰照九微火
    華月光生五色云

    周天三百六十度
    人皇一萬八千年

    集賢墨妙一千字
    記室思精十八年

    學于古訓乃有獲
    天之生物因其才

    前因妙語三生石
    慧性靈通九曲珠

    桂露蓮波,色香世界
    松風花雨,卉木精神

    萬里遠游,窮歷五鹿
    三更清夢,驚醒一蟲

    相期以來,是有真跡
    所思不遠,若為平生

      各家集圣教序:

    心法十六字
    名世五百年

    鹿門多大隱
    花洞有長春

    波淥生春早
    云歸注雨遲

    名言托金石
    高躅躡云霞

    緣嶺窮山奧
    循流極水源

    有雨云生石
    無風葉滿山

    有山澤閑度
    如神仙中人

    鏡如常滿月
    花有四時春

    香山圖九老
    曲水會群賢

    對月永今夕
    論文來故人

    斯人猶在抱
    于世大有為

    后世有述者
    斯人無異情

    才高燕許上
    跡在光黃間

    古今不相及
    述作豈無人

    松室夜燈禪影靜
    莎庭春雨道心空

    鐘聲遠渡僧歸早
    花月微翻月上遲

    春光顯露花開未
    山色黃昏月上無

    內典相傳唐翰墨
    清言猶見晉風流

    情人對月空懷遠
    異地觀花不當春

    生天成佛謝靈運
    曠世知音鐘子期

    書中自啟七寶藏
    海外豈有三神山

    大翼垂天九萬里
    長松拔地三千年

    門掩梨花深見月
    寺藏松葉遠聞鐘

    使我開懷惟夜月
    令人深省是晨鐘

    知昧人當風月夕
    多情心愛雨花天

    方書古有金匱略
    奇字今無石室文

    二分明月維揚夜
    十里名花茂苑春

    春歸花外燕相識
    雨洗林間翠欲流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紀太山銘

      俞曲園先生集唐隸紀太山銘:

    在山為宰相
    于易乃祖師

    其書渾渾爾
    乃心休休焉

    能文章有道德
    是官府亦神仙

    自有仙人非盡誕
    由來名士亦通禪

    亦有小山起平地
    將隨明月至前川

    江上自來山萬疊
    尊前惟有月三人

    大山小山若伯仲
    新植舊植稱祖孫

    山中人惟知自樂
    天下事不在多言

    天生仙物,三千歲孰
    地溥美利,九十月成

      (以上為《古今聯語匯選初集·集字》)

     

    集岳麓寺碑

      彭古香集岳麓寺碑:

    飛將軍自天而下
    大手筆與人不同

    九萬里知風氣力
    五千言見道根源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中興頌

      錢夢鯨集中興頌:

    中秋八月
    一刻千金

    在國為柱石
    立身重南金

    無若中山千日
    宜學東魯一經

    天馬有時來外國
    鳳凰元是在朝陽

    高名一代文中子
    圣學千秋魯兩生

    高秋山石千崖立
    明月江聲萬馬來

    德行有顏子曾子
    開辟于天皇地皇

    西子可能溪上老
    太真休至月中來

    千秋經學孫明復
    一代高文太史公

    文中子不為圣學
    太玄經直是襖書

    邊地秋高馬群立
    石崖月直山君來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多寶塔銘

      簡陽方于彬集多寶塔:

    高文一卷金華筆
    慧業三生玉井蓮

    至性溫柔古樂府
    高文炳麗大宗師

    楚金字若春山秀
    伯玉文如秋月明

    書舍清修門外雪
    畫樓春色雨中燈

    高山流水聞天樂
    墨海書城對古香

    山中流水澄冰雪
    月下仙人望佩環

    對月每生懷古意
    養花如見愛才心

    靜對爐煙含道氣
    時觀山月悟禪心

    不盡藏書出東壁
    天然名畫繼南宮

    文如王勃三生慧
    名愛嚴光萬古清

    玉門萬里歸名將
    金鑒千秋對圣人

    南樓清景中秋月
    西府名花萬樹春

    三百里中,道子所畫
    五十年后,達夫能文

    金檢玉函,河山輝映
    書城墨海,文字精神

    檻筑恒春,金蓮滿地
    城開不夜,璧月當天

    秋月一輪,春山半壁
    名花四面,精舍三楹

    東山相才,西山理學
    大雅純粹,小雅溫柔

    明月當空,秋水一色
    飛花繞戶,古香四時

      近人集多寶塔:

    觀書要能自出見解
    處世無過善體人情

    于世俗中見本來面
    處家庭內無利己心

      (以上為《集聯匯選初編》)

      攸縣余德沅集多寶塔銘:

    大海吞流,崇山納壤
    慧鏡無垢,慈燈照微

    蟻經群峰,螢光到宿
    銀黃拂戶,玉填居楹

    環佩葳蕤,金碧炅晃
    云龍氣象,日月光輝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醴泉銘

      攸縣余德沅集醴泉銘:

    品居玉海金山上
    文在東周西漢間

    圣代聲靈隨地遠
    至人心性與天通

    知人有鑒冰為鏡
    應物無機水不波

    曲策高文,導揚盛美
    重山流水,怡養安和

    令德光華,暉流珠玉
    至名顯赫,遠溢徼山

    金石千聲,臺閣萬仞
    云霞五色,日月重華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玉版十三行

      三韓馬朗山慧裕集玉版十三行:

    侶疇交以信
    詩禮志從先

    言詩明素志
    抗禮接歡顏

    神交以志合
    心遠為情牽

    人無信不足
    言為心之聲

    神情悅我志
    辭達解人疑

    長言清以厲
    素志遠而超

    知其聲以流詠
    超眾志而為言

    神靈申甫斯揚烈
    心遠淵明自解詩

    詩禮托先人之蔭
    嘯詠明素志而言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峿臺銘

      溧陽強運開集峿臺銘:

    怪石出水底
    小峰嵌竇間

    日長竹掩戶
    月好松臨軒

    好古不病俗
    為道如登高

    朝日出東海
    古月臨北軒

    道水出海若
    刻石登之不

    清吟乃所好
    至道在無為

    高人有異撰
    達者無古愁

    戶臨半溪水
    軒當百丈峰

    怪石自高下
    遠山時有無

    山松嵌竇古
    石竹映溪幽

    道高自無悶
    時清乃得閑

    山遠長畜勢
    溪清不作波

    達人能無悶
    至行不在奇

    湘竹臨軒怨
    山松當戶吟

    行奇非病俗
    道高能下人

    竹戶掩溪畔
    松亭筑石顛

    達者能無悶
    高人乃不羈

    無松不古峭
    有竹自清幽

    閑步山溪月
    高吟石竇松

    山古峰長在
    潭深水自清

    登臨有山水
    上下無古今

    石出水深處
    山高月上時

    高山皆絕壁
    怪石作奇峰

    竹亭在山自古
    松軒臨水長清

    洄潭一百廿丈
    奇石三十六峰

    無悶此間小步
    有時乃作高歌

    山古宜有刻石
    道高乃不病時

    溪畔月清若水
    山深日長如年

    奇峰斗絕八九丈
    怪石高低二三行

    清時乃得閑歲月
    此處自有好溪山

    亭臺遠望皆勝異
    溪山深處自幽奇

    得閑歲月厭朝市
    大好溪山無古今

    四時松竹長掩映
    三湘山水自清奇

    怪石碅磳畜奇勢
    長松掩映若高人

    溪山勝處宜小筑
    高臺幽絕作長歌

    小峰嵌竇勢斗絕
    怪石當溪波自清

    竹戶松軒皆勝異
    小峰絕壁自幽奇

    行歌所至得水石
    縱目無盡此溪山

    回潭清映水底月
    遠山高嵌竇間峰

    遠瞻竹戶當溪畔
    半掩松軒有月臨

    怪石廿丈峰自古
    洄潭百尺波長清

    縱目古今皆戲局
    無心時俗乃達人

    清溪得水亭臺古
    深山無歷歲月長

    有好溪山宜小步
    得閑歲月能大年

    能得時宜行自遠
    不與俗病道乃高

    崖前湘竹為誰怨
    亭畔山松長自吟

    力登山顛得不借
    步周海頸誰能從

    與誰遠泛北海道
    為君高歌南山臺

    怪石臨溪自高下
    遠山當戶時有無

    大道無涯如泛海
    好古不厭若為山

    得勝異處宜小步
    當憤悶時作長歌

    次山歌行自古峭
    于陵出處好清奇

    礱崖刻銘字奇古
    當溪筑臺石碅磳

    山不在高,畜勢自古
    石焉能怪,有峰則奇

    小峰嵌竇,宜間松竹
    幽崖勝處,悉為高臺

    九日登高,無遠不盡
    四時長望,有山皆奇

    得一以清,乃至于道
    無遠不盡,自暢其心

    古月嵌山,半峰幽絕
    朝日出海,九有陽回

    亭不必高,嵌松則古
    石焉能怪,得竹乃幽

    怪石碅磳,半出水底
    奇峰掩映,悉當戶前

    軒然大波,作于水上
    幽絕古月,映出亭間

    道望清高,瞻如北斗
    峰勢碅磳,峭若南山

    亭古竹幽,月清若水
    山深人鮮,日長如年

    絕壁洄潭,無非勝異
    長松小竹,畢皆幽奇

    得大山銘,余廿九字
    礱之不石,刻十三行

    一山皆松,大波如作
    四時有竹,得月乃清

    軒然大波,泛泛從石底出
    清絕半月,蒼蒼嵌松竇間

    溪畔行三四百步,前有怪石
    磴道高八九十尺,下當洄潭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麻姑仙壇記

      各家集麻姑仙壇記:

    五百年名世
    六七作圣人

    神仙多道氣
    山水有清音

    四海水皆立
    九天云下垂

    文章有靈變
    譚笑無還期

    松高能引鶴
    壇遠不聞鐘

    洞垂百尺瀑
    坐有五車書

    登山先得月
    傍水時聞鐘

    蒼松多古色
    碧蓮發異香

    雨過松增色
    池清蓮自香

    竹引閑云去
    山迎好月來

    流云引華月
    修竹多清音

    但道桑麻盛
    而無車馬音

    金石傳古字
    山水有清音

    松嶺云來聞鳥語
    蓮池雨過有蟬聲

    高松雨過發古色
    淺水云來有異文

    松嶺云光多古氣
    蓮池水色發異香

    擲杯于庭變白鶴
    戲米墮地成丹沙

    通神古有吳道子
    得仙久傳王方平

    十頃蓮華香似海
    半庭松蓋碧如江

    紫蓋山光云似錦
    洞庭月色水如天

    白鶴倒顛迎遠日
    神龍變化入流云

    紫陽傳道繼夫子
    有若之言似圣人

    近水人家聞笑語
    通神詩思得清虛

    許由務光古高士
    稚川黃石真神仙

    日高華發聞蟬語
    雨過松聲引鶴行

    半庭松色如車蓋
    高嶺石淙作磬音

    大海流光產百寶
    高山望氣起遠云

    東南瀑布觀云氣
    西北流光見月華

    神山高坐古香發
    好友清譚今雨來

    仙山蓋偃松間月
    虛谷塵香洞口云

    鐘清竹外流云好
    磬定松間山月高

    神處威靈山月大
    真龍變化海云高

    從客語妙金華殿
    譚笑顏開玉洞天

    好山向北云垂地
    大海圖南水接天

    華氣流香香到海
    月光似水水如天

    題詩名著香山句
    譚道心從古石黃

    江心月白盤新石
    洞口云開見好山

    東海桑田,神仙狡獪
    丹沙白石,高士清修

    書法尊嚴,顏與信本
    詩文清遠,謝及左思

    登山舉杯,傍松聞瀑
    坐華望月,背石觀書

    有教無類,與其進也
    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坐華舉杯,撫松步月
    背石觀瀑,刻竹題詩

    法雨行龍,仙云戲鶴
    崇巖縣瀑,高嶺垂松

    好士若龍,須知真似
    望云如馬,莫定東西

    虎駕龍車,神人導從
    金盤麟脯,仙子行廚

    擲地有聲,當作金石
    步虛無跡,如行玉山

    時鳥變聲,名家詩思
    神龍無跡,絕世文心

    從虎從龍,各因其類
    為螺為蚌,自得于天

    玉井蓮新,黃山松古
    洞庭水碧,云夢流清

    月過北庭,云垂東海
    蟬聲西陸,鶴夢南天

    通達詩書,纂序今古
    平章華竹,導引山川

    君子無為,得時則駕
    圣人復起,不變斯言

    十五月華,八九云夢
    廿三圖史,百二寶書

    玉洞仙人,蒼山碧海
    錦衣使者,虎駕龍車

    高士譚經,大方家數
    美人佳色,絕世神光

    化宇承平,山川清美
    文章盛世,日月光華

    似水官清,閑云松嶺
    有年民喜,靈雨桑田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爭坐位帖

      何子貞太史集爭坐位帖:

    人定佛從心上見
    天高月射海東明

    升高喜見諸天月
    入座微聞百和香

    煙清忽見一勾月
    人定微聞百和香

    欲從月地參初佛
    自據書城作寓公

    兩世勛名郭仆射
    一家書畫李將軍

    宗師合與抗東野
    子敬安能到右軍

    如張子野真詞伯
    是李將軍乃畫師

    文人扈從張安世
    才子修書宋子京

    大海溢為天上月
    真香屈作地中金

    屈兩足坐悟本始
    悅眾人目非至文

    王大令書從父出
    李將軍射本家傳

    古文自有初中晚
    益友時來一兩三

    野煙有路知依寺
    明月無心也進城

    三傳何容置高閣
    五言亦是守長城

    然名香宜對古畫
    見明月又來故人

    榻橫左右書三尺
    門向東南月一寮

    清香滿室佛入定
    明月出海天為高

    清宴初開,才人忽到
    名香始縱,大月還來

    據榻然香,即同供佛
    合目數息,便是修真

    古畫清香,長天大日
    名師益友,盛業高文

    魚有百金,乃澤國長
    爵唯三足,自日中來

    尺書可當十部從事
    名作便是五言長城

    獨坐堂階,天高月滿
    忽披書本,古到今來

    天大故高,海深益下
    香初已縱,月晚猶明

    力排異端,將軍破賊
    心存天理,行子還家

    縱橫百家,才大如海
    安坐一室,意古于天

    習八分書,得陜本貴
    存百家目,自隋志傳

    道合天人,以無用用
    心有權度,以不平平

      永康胡月樵鳳丹輯近人集爭坐位帖:

    閑思參佛座
    清悟品心香

    入座香如海
    開門月滿天

    書以功深能跋扈
    畫惟興到見紛披

    第一香應名士品
    初三月是美人修

    咫聞每易爭家數
    目論從來有異同

    半階明月初來地
    滿郭朝煙欲上時

    香不知名惟定品
    月如相愛可長來

    人倚畫寮初月上
    徑回平野晚煙橫

    無人自數初三月
    可意相思十二時

    魚魚入世難為海
    燕燕依人別有天

    古佛香臺參一指
    美人畫閣見全身

      吳平齋太守集爭坐位帖:

    大文師吏部
    古畫愛將軍

    高臺明月滿
    古寺晚煙藏

    省身若不及
    修郭立其誠

    海天明月上
    城郭晚煙藏

    大戴傳三禮
    左司長五言

    梵理右丞畫
    清標大令書

    微香開末利
    初日對夫容

    功名一行傳
    事業等身書

      簡陽方于彬集爭坐位帖:

    敢言誤國非官禮
    但欲作郡無監州

    高臺月出生鄉思
    古寺煙深上佛香

    宣城敢屈李供奉
    光祿見尊王太常

    半榻微煙同品畫
    一尊明月喜藏鉤

    二分煙月人如畫
    半榻圖書我應侯

    金門日射天顏喜
    紫極煙開圣澤生

    清門世業傳三輔
    才世文情抗六朝

    古香文品顏光祿
    明月清標顧野王

    自檢清香參佛海
    為隨明月到書堂

    鄉情自古隆三爵
    臣節何為易五羊

    開府詞宗,參軍文品
    右丞畫意,大令書香

    二王作書,并有古意
    兩宋及第,同是清才

      嘉應李秋四明經集爭坐位帖:

    上下相從念東野
    人天平等悟南能

    王桓并世豈相下
    李郭同心真所難

    鄉居日晚野聞扈
    海上月明人射魚

    清香畫然,數息澹定
    滿月出時,寓心高明

    不息雜念,見須彝國
    獨有高悟,入非想天

    朝南便行,真遂意事
    日東而作,有及時功

    忽指月光,猶有我相
    自命書品,為無佛尊

    才如子葵,足與論圣
    家有王李,可公諸人

    行古五禮,用三足爵
    與人一心,得二目魚

    天咫少聞,積以人力
    日尺常滿,分為月光

    參軍言魚,自況高志
    少伯聞犬,心知異人

    文中子之門出將相
    王丞相所至如天人

      近人集爭坐位帖:

    君子必自反
    圣人無常師

    清修未嘗奉佛
    獨立本不依人

    則我未之有得
    于人何所不容

    人到率真皆古道
    文無作意是高才

    能致其功,修己以敬
    無縱我欲,畏天之威

    我思古人,心有獨得
    世有作者,功不敢居

    若知者行,其所無事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

      (以上為《集聯匯選初編》)

      汪頌閣之先德子養先生,名曾,本績學,工聯語,有《青霞仙館楹帖》,其集爭坐位云:

    升高當自下
    論古貴參今

    檢身若不及
    修辭立其誠

    有容德乃大
    無欲心自存

    名理出九家易
    清言如六朝人

    升臺俯對海門月
    開閣下數齊州煙

    書到右軍真圣品
    畫如道子乃名家

    右丞為畫家極品
    屈子是辭伯宗師

    金臺才子文名盛
    紫府真人位業尊

    名士尺書含古意
    美人金錯見深情

    六時禮佛意微悟
    一室披書心太平

    有書喜若魚依澤
    無仆權令犬守門

    論時事當出獨見
    披古書別有會心

    但守本心時度理
    未知常道莫言權

    才子修辭須當理
    文人積習是爭名

    愛才時下高人榻
    禮佛常然古寺香

    厭聞時事唯參佛
    能息名心便出家

    大道功夫修日進
    上清地位到非難

    欲向君平參理數
    不同屈子論行藏

    豈特容顏分貴賤
    直從心地別高卑

    常愿與君子分過
    恨不得古人同時

    三徑同行時對月
    一尊清燕共論文

    公卿半是能文士
    將相皆從積善家

    佛藏縱橫開士室
    香煙紛錯梵王家

    功同作相人皆仰
    官本名師業豈微

    數參皇極知前定
    書紀天官自有常

    大道功夫修勿壞
    上清地位到非難

    右軍為書家圣品
    子長是史論宗師

    官廷時下高人榻
    野寺常然古佛香

    六朝書畫,開人涂徑
    百家文辭,益我見聞

    五言長城,愛君名作
    三尺如意,佐我清言

    升百尺臺,眾涂可數
    對三分月,一心皆清

    披百家書,如對端士
    從三徑友,尚論古人

    若無定志,安有定力
    不見異人,必得異書

    得古尊彝,可正史誤
    收名書畫,以作家傳

    作圣功夫,正心誠意
    立身事業,致知力行

    平子兩京,文章宗尚
    高堂三禮,圣業門涂

    家國身心,修其在我
    功名富貴,定之自天

    取友尊師,輔我不及
    進德修業,立身大端

    志托慈良,萬福所會
    心懷利濟,眾善之門

    之子遠行,古人不見
    流水今夕,明月前身

    山高水深,斯人不出
    煙情霞想,其志可知

    可以棲遲,蒼松古石
    不知漢晉,無懷葛天

    仙佛因緣,名山慧業
    明良際會,蓋世宏圖

    桂花開時,香雪成海
    月輪高處,廣寒有宮

    作吏不論官階,唯時時念朝廷德意
    居家別無事業,只心心思祖父傳言

    我愿置高閣,尊藏班固史、相如文、右軍書、道子畫,取古來才人,誠心尚友
    世安得崇臺,挺立抗九疑、凌太室、擁天柱、俯終南,合當前名地,縱目平瞻

      彭古香集爭坐位:

    愛月便居前席坐
    披書如見古人來

    月如高士從容出
    山若行人次第來

    君子愛人不姑息
    能者作事知權宜

    羅浮括蒼,神仙所宅
    圖書金石,作述之林

    王謝門才,機云世德
    神仙福慧,山水因緣

    清風滿懷,朗月在抱
    萬慮皆息,一塵不驚

    我佛所宗,真如貝葉
    眾經之長,妙法蓮花

    天上勝游,曰清虛府
    人間仙境,有武陵源

    四世傳經,是謂通德
    一門訓善,惟以永年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柳州碑

      袁冕南集柳州碑:

    黃鶴下飛,知報福事
    白猿高笑,來進壽丹

      程曉川集柳州碑:

    無悲無苦我其壽
    知事知人世不非

    黃鶴非人自出世
    白猿笑我不入山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多心經

      錢夢鯨集多心經:

    老眼深識
    苦行實心

    明道自得
    有若多能

    生世若夢
    行神如空

    得道在苦行
    多識故虛心

    異說呵五利
    色心垢相如

    深心有遠照
    大道無異能

    能知世味苦
    即是道心深

    深莎礙行道
    凈舍有空香

    道大能呵佛
    心空不是僧

    不能得道離三界
    亦有相知在大羅

    切究子集觀故實
    能行法度生神明

    阿香所觸,世界皆怖
    老子得道,神明盡依

    呵除異說,真識無上
    切究諸子,大集等身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大智度論

      黃巖毛敬詮宗澄、海鹽平幼堂衡同集大智度論:

    度脫諸三界
    光明滿十方

    光明第一照
    智慧為兩輪

    是名得三昧
    外道無一分

    精進如鋼鉀
    方便轉法輪

    故能勝一切
    以此覺眾生

    能忍成道事
    隨順如法行

    福德自纏絡
    世界如車輪

    總持為轡勒
    諸法如芭蕉

    勤求涅槃樂
    得入旃檀林

    破壞因緣及名相
    無諍空行須菩提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集中岳論經書

      徐淮生集中岳論經書:

    林巒妙清賞
    云峰足盤桓

    霞旌掛絕巘
    星路通層臺

    極目觀山海
    妙齡事詩書

    回道漢中月
    極目海外云

    韶光春日永
    風月道心清

    與風過大海
    連月登危峰

    春日射絕澗
    仙云掛危峰

    嶺直出云表
    河流動地關

    寧心時對月
    無事坐看山

    飛禽入煙岫
    微月射春松

    登浮玉山頂
    訪姑射仙人

    持節作漢使
    論經通毛詩

    一瞥過小島
    雙棲還澗禽

    春時陵仙岫
    飛鳥入層云

    峰高苔路逼
    云散月光來

    鳳息云中駕
    龍翔海外身

    相期觀道妙
    何當作酒監

    澗泉緣路緩
    山月逼人清

    力道動虛覺
    浮生逼俗緣

    回首云生巘
    清心月在林

    論辨崢嶸動崖岫
    身名清峻陵風云

    妙極無過息塵跡
    覺來時還作隱仙

    披圖迷路入煙域
    傾酒對談坐仙丘

    緣澗相羊絕塵俗
    拂衣高隱帶山巒

    論直非高,言志與點
    通經攀鄭,辨道希朱

    精五言詩,藏九州志
    出萬里路,陟三危峰

    飛泉動音,樓沙迷跡
    高觀通月,層臺陵風

    觀書會微,五經為用
    與道大覺,萬象斯昭

    寧終身無,與俗人合
    訪仙子期,作竟日談

    明道昭空,論經農秘
    用詩表憶,作書會精

      (以上為《集聯匯選二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在线| 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 亚洲精品日韩精品久久|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人人爽人人片人人片AV|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av|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精品玖玖玖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超高清麻豆精品传媒麻豆精品|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6| 40岁大乳的熟妇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人妻|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无码| 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入口|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精品|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在线| 中文字幕永久精品国产|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另类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少妇高潮浪潮AV久久|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欧美肥老太牲交大战|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 亚洲一区在线成人av|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办公室强奷漂亮少妇同事|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色综合激情五月| 人妻丝袜无码专区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