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涉及健康的蟲事4
不用擔心,這些蟲子可以吃!
悄然“爬上”餐桌的昆蟲,富含蛋白質、營養素,可增強人體免疫
-
漫畫/余寧山
-
掃一掃,名醫面對面 長沙晚報“健康”版微信公眾平臺——“長沙晚報健康吧”二維碼(微信號:cswbjkb)
長沙晚報記者 楊蔚然
“醫生,我不小心吃了楊梅里的蟲子,怎么辦?要打防疫針嗎?”16歲的芳芳(化名)昨日跑到湖南省疾控中心門診部看“病”。原來,她吃了沒洗的楊梅后,聽同學說楊梅里有小白蟲,吃了會得病。結果,醫生答復她“沒事”。
記者采訪后得知,不僅是楊梅里的小白蟲沒事,還有不少會飛、能爬的昆蟲也悄然爬上餐桌,不但味美可口,還營養保健。
昆蟲記·楊梅里的小白蟲
小白蟲是果蠅幼蟲
食用對人體無害
“楊梅用鹽水浸泡逼出的小白蟲叫果蠅幼蟲,這種蟲子一般對人體無害。”湖南省營養學會常務理事、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劉富強表示,果蠅平時以蜂蜜、果實為食,在繁殖季節會被楊梅散發出來的氣味吸引,在楊梅表面產卵。它的卵孵化變成幼蟲,專鉆果肉,以果肉為食。
果蠅幼蟲是一種優質蛋白,如果吃下去,人體不會有不良反應。這是因為,果蠅幼蟲從出生到成長都處在無污染的環境中,人吃了不會產生壞菌種。吃了藏有果蠅幼蟲的楊梅,卻吃不壞肚子,就是這個道理。此外,還因為楊梅含有一種有效成分,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療痢疾、腹痛,對腹瀉者有良效。
由于楊梅鮮果的保質期很短,常溫下只有1至2天,藏在楊梅里的果蠅幼蟲,會隨楊梅的變質而成熟。果蠅幼蟲在白色幼蟲期對人體無害,一旦成熟變成黑色,爬出來后,吃下去對人體就有害了。所以,楊梅買回家,一定要盡快吃掉。
“有些人既想吃楊梅,又怕蟲子,怎么辦?”劉富強建議,用鹽水或淘米水浸泡一下楊梅,或者選擇新鮮或冷藏的楊梅。果蠅幼蟲成活的溫度是25℃左右,在2℃~5℃中冷藏,幼蟲會失去活性甚至死亡。
昆蟲記·餐桌上的蜂蛹
“松脆蜂蛹”是湘西民間可口的下酒菜
近年來,昆蟲不僅能吃,還成為風行世界的保健食品。劉富強介紹,在美國有蛾子餅、蜜蜂餅、螞蟻奶油雪糕、蚱蜢蜜餞等,還是暢銷食品。在非洲,食用昆蟲更是盛行,蚱蜢等都屬日常食品。
在國內,鄭州有吃蟬蛹的習慣,或火燒或油炸,味道鮮美;油炸螞蚱,是天津地道的風味食品;水生甲蟲“龍虱”,是廣東人的最愛。
在湘西自治州、邵陽等地,有一道名菜叫“松脆蜂蛹”。蜂蛹是湘西民間常見的下酒菜,它是以胡蜂的蛹為主要原料(金環胡蜂蛹為最佳)。烹制時,先將蜂蛹從蜂巢中取出,去雜質,用清水漂洗一遍,濾干,倒入七八成熟的油鍋內,用小火把蜂蛹煎至金黃色,加入少許食鹽,裝盤即食。這道菜,蛹體外脆里嫩,味美可口,屬高蛋白、低脂肪美食。
“每到夏天,湘西人摸知了猴是高手,知了猴也叫蟬猴,是蟬的若蟲。”劉富強介紹,一般在晚上,當地人拿著手電筒去河邊的樹林照知了猴,回家后,簡單一炒,椒鹽入味即食,被當地人視為美味。
昆蟲記·蠶蛹、蝎子、良種螞蟻
昆蟲自古有人食
蛋白質含量高又保健
昆蟲入餐,雖新猶古。據史料記載,早在西周時,就有人食用蟻類幼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關于吃螞蟻的記載。
“昆蟲之所以入餐,與其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分不開。”劉富強稱,全世界約有1000余種食用昆蟲,測得其營養素的主要種類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等,許多昆蟲蟲體的蛋白質含量較高。
如蠶蛹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均高于大豆。昆蟲體內脂肪含量在10%~40%,鱗翅目中有些幼蟲的脂肪含量在干重的50%以上。脂肪中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大,可與花生油、豆油等媲美,脂溶性維生素含量高于一般動物油脂。
昆蟲體內還含有多種糖類物質,如海藻糖、核糖等。此外,昆蟲體內含有豐富的鈣、鐵、鎂等礦物質,并含多種維生素,如蠶蛹中的銅、鐵、鋅、硒含量均比大豆高,尤其是胡蘿卜素、核黃素、硫胺素、煙酰胺與泛酸含量較多,多種昆蟲體內還含有維生素C。
“此外,許多昆蟲還具有獨特的醫療保健價值。”劉富強舉例說,如野生良種螞蟻,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并有抗衰老作用;蝎子是味良藥,有祛風鎮痛、解毒散結、活絡止痛等功效;蟬能止渴生津、消除寒熱,有治療小兒驚癇、咽喉和聲帶疾病等功效。而且,昆蟲制品開始走俏市場,如“螞蟻酒”“蠶蛾酒”等。
“但要注意,有些昆蟲有毒,不可隨意吃。”劉富強提醒,劇毒昆蟲如豆蕪菁等不能直接食用,只能加工成醫藥品,遵醫囑限量使用;微毒昆蟲如地鱉蟲、蜣螂、部分螞蟻成蟲、蝶類幼蟲等,需經適當處理后方可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