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上海,無限體驗。作為一座人文之城,上海建筑是可閱讀的,街區(qū)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 我們帶你讀城,走一條隅藏著名仕傳奇和如煙往事的道路,品讀老房子里百年來的迭代滄桑。 說起復興路這條路, 幾乎承載了上海的大半歷史, 復興東路、復興中路與復興西路, 每一段馬路都濃縮了上海的浪漫情懷。 作為馬路中的“貴公子”, 復興西路更是讓人驚艷! 在這條馬路上行走, 一路法國梧桐開道,綠樹蔽日, 恍惚間,仿佛來到了幽深的森林。 緊湊的城市節(jié)奏與刺耳的喇叭聲在這里被稀釋, 一路都是高聳的綠色樹木,精致的花園洋房, 陽光還透過樹葉,在地上形成了變換莫測的光影。 在這樣安靜的氛圍中,竟不會覺得自己身處都市。 來來往往的人,也似乎都慢了下腳步, 以最優(yōu)雅的步伐,一步步丈量著腳下的土地 與凝聚在那些精美建筑里的海派風情。 所以,來到這里, 有兩樣事情是必做的: 一是行走在法國梧桐大道,納涼賞景, 另一個則是探訪那些特色建筑,品味過往。 行走在法國梧桐大道 在以前,復興西路 還真的有一個很像是貴公子的名字: 白賽仲路~ 處處都流淌著法式的浪漫。 現(xiàn)在,最令人稱道的就是 栽植在路邊的成群法國梧桐。 春見綠,秋顯黃, 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靜美。 但是,你知道嗎? 法國梧桐并非來自法國。 現(xiàn)在的復興路,早些年其實是法國人的租界, 對于那個年代的上海人來說, 遙遠法國代表的是一種對摩登世界的向往, 久而久之,他們把很多事物都冠上了那種向往之情, 因此,他們將生長在馬路邊, 葉子挺像梧桐的樹木“拔高”為法國捂桐。 有作家曾這樣描述上海的法桐情結(jié): “有法國梧桐的地方,就適合走路和停駐; 春夏有亭亭青傘,足以庇蔭思緒, 秋冬有沙沙落葉,踩出滿地韻律。 世界上有兩種城市,有法國梧桐、以及沒有的; 巴黎、上海、紐約、南京、倫敦、墨爾本, 都因這樹而有種氣派。” 品味建筑的特色 復興西路當初規(guī)劃為純住宅區(qū), 不準設立營業(yè)場所, 因此全路段都是花園洋房和公寓。 因此,除了茂密的法國梧桐樹, 以ART DECO藝術(shù)風格為主的各色老洋房公寓, 這些簡潔明快,極具設計感的建筑, 也是復興西路的另一大招牌。 復興西路268號 整棟建筑是一處精致的洋房, 外面有露天座位,廳堂里有復古的擺設, 每一處擺設都經(jīng)過反復設計, 如此才呈現(xiàn)出一種優(yōu)雅的情調(diào)。 如果可以的話,選擇坐在靠窗的位子, 透過窗戶,幽靜的馬路令人覺得分外舒心。 這里會提供意式西餐等美食, 能吃套餐也可以單點。 雖說價格小貴 但偶爾揮霍一下也是可以的。 在懶散的下午, 一份香甜的蛋糕配上一杯咖啡, 再坐在這樣美妙的環(huán)境里, 一起簡直就是完美~ 復興西路193號 >>>威爾金遜是個英籍會計師,1914年自倫敦來滬,創(chuàng)辦了湯笙洋行,又興建了這座宅院。早在晚清時期,就有不少英美人士在滬設立西方會計師事務所,其服務對象包括洋行、江海關、鹽務、鐵路、郵政及私營工商業(yè)。 威爾金遜住宅是一棟典型的英國式花園住宅, 一眼望過去, 大多數(shù)人都會在第一眼被它的精美所折服。 當年由于英租界最早在上海開辟, 以及在上海執(zhí)業(yè)的大部分外籍建筑師都是英國建筑師, 因此,英式住宅在上海的近代建筑歷史中 占據(jù)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喬治王朝風格、維多利亞風格、安妮女王風格、 都鐸王朝風格、愛德華巴洛克風格等等, 都屬于典型的英國式住宅風格, 這些風格共同匯聚成了上海建筑的奇特包容性。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xiāng)村, 屋子里裝著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 請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 林語堂先生的這一高論的提出, 表明了“英國田園”式的居住環(huán)境, 是讓人們充滿了羅曼蒂克向往的生活。 這種感覺,當你第一眼看到這座住宅時, 相信會有更深的感悟。 暖目的磚紅色,賞心悅目之余, 更讓人感到了溫暖。 復興西路147號 >>>1951年起至2000年,柯靈先生與夫人陳國容就住在徐匯區(qū)復興西路147號這棟樓的203室。在這兒柯靈先生孕育產(chǎn)生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改編或創(chuàng)作電影文學劇本《腐蝕》、《不夜城》、《秋瑾傳》等,著有多部散文集、文藝評論集及《柯靈電影劇本選集》等書。 柯靈故居是西班牙式風格的公寓住宅, 這里記錄著這位文壇大家的生活, 并完整再現(xiàn)了他當年的工作環(huán)境。 一樓布置為柯靈生平展廳、書信展廳, 二樓恢復為柯靈居住時的狀態(tài), 包括臥室、書房、客廳、廚房等, 花園里還有柯靈胸像。 在這里, 你不僅可以閱讀到柯靈先生的著作, 還能免費領取精美書簽, 自行在上面蓋上故居紀念章, 留下滿滿的回憶~ 需要注意的是, 這里雖然免費對外開放, 但是超過了20人便要分批參觀。 為了保護故居, 在里面行走還要套上鞋套~ 復興西路44弄 >>>因建造時在弄口地面上原砌有“玫瑰”兩字。這些別墅建于1937-1945年間,原主人是孫科二夫人藍妮。1990年,在海外漂泊多年的藍妮從美國飛回上海定居,就居住在其中的一棟別墅中。1996年9月,85歲的藍妮在這里走完了她極富傳奇的一生。 復興西路44弄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在這條幽靜、寬闊的弄堂里, 坐落著七幢造型典雅、風格迥異的三層樓洋房, 它們合稱為“玫瑰別墅”。 至于這七幢別墅為何叫玫瑰別墅, 據(jù)說藍妮的英文名是Rose, 她還特意在花園的小路上, 用碎石嵌出許多Rose的字樣。 玫瑰別墅的7幢房子由奚福泉、 黃大猷、趙滌和陳植4位著名建筑師設計, 7幢房子風格各異, 用了7種不同的顏色。 在這里, 這位可以說承包整條弄堂的傳奇女子, 把生活過成了詩。 復興西路24號 麥琪公寓是“上海灘四大老公寓”之一, 因基地在道路轉(zhuǎn)角處,面積又較小, 建筑師因地制宜地設計成點狀, 這樣既可獲得較多的建筑面積, 又可點綴城市街景。 在幾十年的風雨中, 公寓大樓保養(yǎng)得還不錯。 每座建筑都有故事, 本身即是歷史的代表。 除卻這些歷史建筑, 復興西路這位安靜的“貴公子”, 到了夜晚也有著另外一面, 熱烈而充滿激情, 只要你來, 總會給你驚喜。 來吧! 在葉影斑駁下, 徜徉在幽靜又散發(fā)著貴氣的馬路, 靜靜欣賞百年來不同的建筑風格與形態(tài), 在濃厚的文化底蘊中, 了解更多的上海吧! ![]() 復興西路:
復興西路著名建筑 復興西路24號 麥琪公寓 復興西路34號 會樂精舍(衛(wèi)樂公寓) 復興西路44弄 玫瑰別墅 復興西路62號 修道院公寓(湖南街道辦事處) 復興西路193號3號樓 上海市房地產(chǎn)科學研究所 復興西路293復興西里 復興西路和華山路交界處 原法租界路政局的辦公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