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般的地圖不同,繪制世界地圖需要極高的水準,這不僅考驗到繪制水平,更考驗到繪圖者對當時世界的認識。在整個世界歷史上,不同的文明國家,都有各自繪制世界地圖的歷史。中國也不例外。中國最早繪制世界歷史的傳統,其實可以追述到《山海經》那個時代。只不過,當時繪制的世界地圖,十分的模糊。中國保存至今,最早的一份世界地圖,則是明朝洪武年間繪制的《大明混一圖》。 這份世界地圖距今已經有629年的歷史,由朱元璋下令繪制而成。即使放在整個世界歷史上來說,《大明混一圖》也是一份非常古老的一份地圖。而且,這份地圖的范圍并不小。《大明混一圖》是以中國為中心,北至蒙古,南至爪哇,西至歐洲,東至日本的一張世界地圖。這份地圖雖然不如今天的世界地圖那樣全面準確,但卻可以讓我們很好的了解,當時明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 首先,作為世界地圖,自然要繪制出中國的位置。作為一份彩繪地圖,《大明混一圖》對于中國地理的標注,非常的詳細。這份地圖會用不同的顏色,標注不同的區域。其中還有一些城市、關口的地點。以當時的測繪水平來說,已經是非常詳細了。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一點在于。在這份世界地圖中,并沒有中國長城的位置。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長城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的標志。從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修建長城的習慣。自秦朝開始,北方就連接起一條漫長的軍事要塞。而在明朝的時候,也修建過長城。作為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卻沒有在地圖中標注出來,的確很奇怪。 對于這個情況,歷來也有不少解釋。有一種說法就認為,因為當時明朝還要跟蒙古人作戰,不能把長城的位置標注出來。不過,這種說法,其實也有漏洞。因為蒙古人也入主過中原,也清楚長城的位置。雖然沒有標注出長城,但在《大明混一圖》中,它標注出河流和山脈。比如泰山、華山這些山峰在中國的哪些位置。這種標注,不僅局限于中國,也包括歐洲、非洲的一些重要的河流和山脈。 跟過去其他的地圖不同,《大明混一圖》中包含了很多當時接觸得非常少的地區。如非洲,歐洲。對于過去的中國來說,這些地區的信息,只能通過商船傳遞的消息才能知道。而在《大明混一圖》中,不僅標注出了它們的位置,還標出較為準確的海陸線,這是非常難得的。要知道,距離非常更近的歐洲,也是在百年后,才在地圖中繪制出非洲的位置。 而且,這份地圖沒有標注非常明顯的疆域。這也可以看出,制作地圖的人,想要對外探索的雄心。因為在各個文明交往較少的時代,能夠繪制世界地圖,不僅代表著成就,也代表著對于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欲望。 后來鄭和下西洋的成功,也離不開這份地圖的功勞。 如果后來的中國能繼續保持這種對外探索的好奇和欲望,也就不會有閉關鎖國的事情發生,更不會走向閉塞落后的一個歷史進程當中。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
|
來自: 沙場點兵qisa60 > 《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