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志 · 藝術簡介 張長志,中國當代畫家百杰之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交流學會副主席、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主席、中國天鵝畫院院長。出版有《張長志畫集》 《張長志畫選》 《中國名畫家》等專著。業績載入《世界名人錄》 《中國當代名人錄》 《中國美術家辭典》等。 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解放軍美術創作院等主辦的首屆、二屆中國畫節,舉辦名家個人畫展。其作品《礦難日記》被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前言、中國美術館學術研討會賞析推介。在法國、德國、荷蘭、瑞典、比利時舉辦個人畫展。幾十件畫作獲國內外美展大獎,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藝術成就見諸《人民日報》 《光明日報》 《解放軍報》 《求是》雜志、《美術》雜志、《中國書畫報》等刊物。獲首屆中國文藝成就獎、和諧中國藝術家獎、同根同夢全球華人楷模藝術家獎、青州古州文化英才獎,被中央電視臺介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 作 品 賞 析 CHINESE PAINTHING ▲秋亭晚夢(中國畫)張長志 作 澄懷逸境 妙墨禪心 ——山水畫【秋亭晚夢】作品賞析 文/潤土 靜立于張長志先生的【秋亭晚夢】山水畫作之前,一種虛靈、幽靜、清遠、殊妙之禪意撲面而來。 ▲秋亭晚夢 (局部) 畫面之上,秋日將晚,夕暉返照,山色空濛,煙嵐渺渺,水天一色。微風中,幾叢秋樹,繁茂漸脫,疏枝輕搖。一條幽長的林間曲徑,灑滿斑駁的落日余暉,曲徑盡頭,叢木掩映之間,靜立涼亭一座,觀此孤亭,恰如一位剛剛目送知音訪友遠去的林泉高隱,靜靜地沉浸于神思悠然之中。 在此畫中,張長志先生用精湛的筆法、淋漓的水墨,畫出了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山水訣】里所寫的“遠岫與云容相接,遙天共水色交光”的空寂而悠遠的秋日景色。 張長志先生幼年時即癡迷于中國山水畫。他七歲時的一個臘月,村油坊的墻上,已經用完了的日歷牌底頁上,一幅清麗的傳統山水畫引起了他的注意。在那個不知山水畫冊為何物的年代,他好像發現了寶貝一樣,忘記了寒冷,單薄的小小身軀,竟然在那張畫前佇立了很久很久…… 憑著對繪畫深深地摯愛,長志先生逐漸在筆耕墨耘中成長起來。學校里他是板報能手;工廠里他是宣傳主力;報社里他是美編擔當;進修中他是異等茂才。上天賦予的藝術慧根,他從不引以為豪,而是以異于常人的辛勤,在求索之路上砥礪前行。經年累月的筆墨修養和逐漸深厚的文化積淀,使他的中國畫創作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藝術水準。 開中國禪畫之先河的王維,其【山水訣】曾云:“夫畫道之中,水墨為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張長志先生精湛而嫻熟的水墨技法,在【秋亭晚夢】這幅畫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靜賞此畫,令人于夕山空寂、秋樹含幽、孤亭靜佇、云煙飄渺中生出一種神思遠飄、超然物外的奇妙感覺。正如清·戴熙【習苦齋題畫】中所言:“筆墨在境象之外,氣韻又在筆墨之外,當別有畫在。” 張長志先生【秋亭晚夢】之畫作,禪意蘊藉、意境曠達,其以水滲墨彩來渲染的水墨技法,打破了傳統山水線條勾勒、分層罩染的束縛,使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更加隨性,真正達到了“體物精微、狀貌傳神”之境界。 張長志先生身上有一種典型的文人之氣,又有著禪家“大象不游于兔徑,大悟不拘于小節”的胸襟。在藝術的求索之路上,他繼承了我們華夏祖先的智慧思想與勤勞精神,對歷代一些山水名家的技法和理論進行了探索與研究,為了不教一日閑過,他常常作畫至夜闌更深。 深厚的繪畫學養與精湛的筆墨技法,使張長志先生的繪畫創作日臻化境。細賞【秋亭晚夢】,令人有一種“增一筆則嫌多,減一筆則嫌少”的感覺。如清代范璣【過云廬畫論】所言:“若筆墨精潔,增改不得,此功夫也,猶可至也。” 張長志先生的【秋亭晚夢】,給人以心馳神往的藝術感受,而中國山水畫的至妙境界,即是令觀者有可游、可居之思。宋·郭熙【山水訓】云:“君子之渴慕林泉者,正謂此佳處故也。” 愿張長志先生筆永健、藝常青,創作更多可游、可居的山水畫精品,以飧世人。
作 品 欣 賞 ▲離天三尺三(中國畫)張長志 作 ▲千年的土地翻了身(中國畫)張長志 作 ▲秋山斜陽 幾度紅(中國畫)張長志 作 ▲秋山幽夢(中國畫)張長志 作 ▲曉月隔江天隔水(中國畫)張長志 作 ▲雪夜夢故鄉(中國畫)張長志 作 ▲雁蕩聲聲里(中國畫)張長志 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