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自治區首府銀川。地處中國西北,東鄰陜西省,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和與甘肅省相連。簡稱“寧” 忽必烈1261年設立西夏中興等路中書行省,省城仍設于西夏故都中興府。1288年降中書省為路西夏并入甘肅,改中興府為“寧夏府路”,寧夏之名由此產生。 先秦時期此地為戎族勢力范圍,戰國時期秦國攻取烏戎地,置烏氏縣,后置朐衍縣。 漢朝寧夏屬北地郡,安定郡。漢武帝曾兩次巡視寧夏,移民70萬大力開發寧夏地區。東漢末年戰亂不斷,此地落入少數民族政權。 隋統一中國后寧夏屬靈武郡,平涼郡,北地郡。唐朝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鞍彩分畞y”,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北宋年間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后被北部被夏州節度使后代李繼遷占領。1038年西夏國建立西夏國,后西北全部落入西夏版圖。蒙古汗國于1226年滅西夏,設立西夏中興等路中書行省,后并入甘肅省,明朝甘肅并入陜西省,1393置寧夏衛。 清朝前期,寧夏設巡撫,屬陜西布政司,1668年陜西省正式分為陜西,甘肅二省,改寧夏府歸屬甘肅 1929年國民政府寧夏省成立,轄今寧夏全境,內蒙古西部。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12月成立寧夏省,54年并入甘肅省。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今下轄5個地級市,22個縣級單位。全區總面積6.64萬多平方千米小于重慶市(8.24萬)大于臺灣(3.6萬)。全區總人口675萬人,2017年GDP3453.93億元寧夏黑色的黃金煤炭探明儲量300多億噸,預測儲量2020多億噸,儲量位居中國第六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特有的風景寧夏現有國家級5A景區2處水洞溝,中衛沙坡頭,平羅沙湖。 國家地質公園火石寨,國家自然保護區六盤山風景區。此外擁有“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歡迎大家來寧夏游玩,推薦時間5-10月。(寧夏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高溫少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