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詩詞史上,很多人都曾留下驚艷的一筆,知名度卻無比寂然。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我們根本都不知道它的作者和出處,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詩紅人不紅的詩人。 1 山雨欲來風滿樓,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詞句,但是你能想起它的作者是誰嗎? 咸陽城東樓 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這首詩的作者是晚唐詩人許渾。作為晚唐詩人的代表人物,許渾的史料記錄非常簡單,身為武周宰相后人,也曾歷經仕途浮沉,但一生不變的追求卻是寫詩,晚年時更埋頭詩卷之中,留下詩作五百多首。雖說在詩人扎堆的唐代,他的知名度遠遜各路名家,但他充滿懷古意味的作品,卻在時光蹉跎中,成了昔日大唐榮光的生動寫照,一句“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千多年來依舊激蕩人心。 2 近水樓臺先得月,是一句經久不衰的經典。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鱗 比起留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許渾來,蘇鱗的情況卻更遺憾。“近水樓臺先得月”所屬的詩作,今天竟已不可考,其中的“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竟還是在南宋人俞文豹的《清平錄》里。《清平錄》中記載,北宋名臣范仲淹擔任杭州知府時,不拘一格提拔人才,這位叫蘇鱗的小吏,也有幸得以升遷。深感幸福來得太突然的蘇鱗,當場給范仲淹獻詩一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3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詩也流傳很廣。 雜感 黃景仁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古今詩紅人不紅的,黃景仁堪稱第一人。“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百無一用是書生”、“此時有子不如無”,都是黃景仁寫的。很多人聽過,但不知道作者。黃景仁一生充滿悲哀和困頓。他個性倔強,常常發出不平的感慨,所作詩歌,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的情懷。情調比較感傷低沉的作品則最能體現其詩文成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開頭那首《臨江仙》,誰都會開口來兩句,但是關于作者,知道的卻是少之又少。 臨江仙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上世紀90年代,《三國演義》主題曲紅遍大江南北,而歌詞正是取自楊慎的名作《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楊慎是公認的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存詩約2300首,所寫的內容極為廣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鄉”“懷歸”之詩,所占比重很大。楊慎的寫景詩也不少,他敘寫云南風光,描繪祖國山河,頗有特色。 5 一片傷心畫不成,許多人知道這句話是從納蘭性德的《南鄉子·為亡婦題照》中知道的。但是其實,最初這句詩出自高蟾的《金陵晚望》。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高蟾的詩在《全唐詩》中僅保存36首,但很有特點。總體來看,主觀抒情的多,客觀記事的少,但都浸透著個人的凄楚和時代的悲哀。高蟾的詩大多是律詩、絕句,尤以五絕和七絕為多。詩風與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飾,以表情達意為主,有些地方,寧肯不合律,也不以聲害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