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書友問: 怎樣的書法,會讓評委喜歡? 怎樣的作品,才可以入國展? 如果將這個問題扔給寫字最牛的那幫人, 他們會怎樣說? 王羲之應該會是 一臉懵! 王羲之:“呃,我沒想過入書法展,我只是平平常常寫字而已。” 王羲之說, 我只不過在大雪過后,寫了一封信,叫《快雪時晴》。 王羲之說, 我只不過采摘了一些水果,給朋友之前先“曬個朋友圈”,于是有了《奉橘》。 王羲之說, 我只不過對老家祖墳被毀心里哀慟難抑,抒發一紙哀思,于是有了《喪亂帖》。 王羲之說, 我只不過參加了一個聚會,那天一群人玩嗨了瞎起哄,借著酒勁,我寫了一篇作文,就是你們說的《蘭亭集序》。 可能會有人說,一個王羲之說明不了什么。 那么,天下十大行書排行榜第二牛、第三牛的人,他們又會怎么說? 顏真卿:“其實我是想什么寫什么,沒那么多講究。” 顏真卿說, 我只是因為心傷侄兒英年早逝,悲痛不已,寫了一篇《祭侄文》。 蘇軾:“其實我是隨手寫的,差點當柴燒了..……” 蘇軾說, 我只是被下放到農村改造思想,清明寒食孤單寂寞冷,破灶燒濕葦,又被煙熏得要死,實在忍不住想吐槽,就這么寫了兩首《黃州寒食詩》。 寫字最牛的那幫人,用他們的實踐證明了一件事: 書法是張揚個性的藝術。 書法是抒發情感的藝術。 它不應該一味迎合別人的喜好,更不應該是按模具生產的工業品。當獲獎、入展成為評判藝術價值的主要或惟一標準,這事已經有些荒唐了。書法,在深入傳統之后,終究要回到個性和趣味上來。 太功利、一味迎合別人,會越來越乏味。不如遵循內心,寫給自己。有時候臨臨帖,有時候寫寫字,寫著寫著,書法會越來越有趣! 我們沒必要討好任何人,少一點功利與套路,多一些趣味。只要書法有味道,足夠打動人。就一定能實現它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