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指所有由于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導致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機率很高的物種。一個關鍵物種的滅絕可能破壞當地的食物鏈,造成生態系統的不穩定,并可能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解。我們不能等到一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以后,才明白它真正來過,那時候就為時太晚了. 1. 小熊貓 小熊貓,因全身紅褐色而又稱為紅熊貓。原生種分布: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在中國主要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等省。1988年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2. 白犀牛 這是世界上最后兩只北方白犀牛(雌性),她們的父親“蘇丹”在3月20日去世。作為僅存的北方白犀牛,科學家正努力通過基因技術,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將這一物種保存下來,但目前還沒有實質性成果。 3. 白腹穿山甲 白腹穿山甲是2014年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一員,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地區。 4. 伊比利亞山貓 伊比利亞山貓是一種較大的貓科動物,目前僅存于葡萄牙、西班牙。專家警告說,它正面臨滅絕的危險,野生種群只剩下100-120只。這種貓科動物身長可達1米,重量13公斤。它們生活在葡萄牙南部和西班牙西南部的灌木叢中,與歐洲的一些著名旅游地相距不遠。 上一個滅絕的貓科動物的是上犬齒貓,在1萬年前從地球上消失。 5. 阿拉伯羚羊 阿拉伯羚羊突出的特點是顯著的肩部隆起,簇狀尾巴和長而直的角。1986年,阿拉伯羚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瀕臨滅絕,此后在2011年恢復到脆弱狀態,保護起到一定成效。 6. 獵豹 獵豹作為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陸地動物而聞名,原產于非洲和伊朗的部分地區。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上,獵豹被列為“弱勢群體”,因為在20世紀期間,其種群數量從10萬只銳減到12,000左右。主要原因來自人類進入獵豹生活區域將其交友空間壓縮,導致繁衍問題,加之其皮毛的價值帶來偷獵者的子彈。 7. 大熊貓 8. 菲律賓鷹 菲律賓鷹是菲律賓特有品種,因而成為國鳥。因其能捕食猴子因此又被稱作“食猿雕”,是現今體型最大的鷹,因其生存環境的改變和其繁衍特性使其正瀕臨滅絕。 9. 印度鱷魚 ![]() 印度鱷魚是口鼻部最細長的一種鱷,口中有約100枚尖細的牙齒,牙齒大小不一,雄性嘴尖有個突起。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和尼泊爾等地。 10. 金絲猴 金絲猴是生活在中國中部和西南部山地叢林的品種,分為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緬甸金絲猴,其中有些品種能在低溫的冬季生存。被列入瀕危保護品種。 11. 金剛鸚鵡 南美洲和墨西哥森林砍伐造成的毀滅性后果嚴重影響了充滿活力的軍金剛鸚鵡的野生種群。這種鸚鵡經常出現在寵物交易中,世界上只有一萬只左右。 12. 黑白怪柳猴 ![]() 黑白檉柳猴(Saguinus bicolor)是一種瀕危的靈長類動物,身體主要是黑、白、褐三色。分布在巴西亞馬遜雨林。 13. 北極熊 ![]() 這些純凈的白熊來自遠方,巨大的體型可以重達700公斤。它們的數量非常難以統計,主要棲息在北極圈內。生物學家估計它們在全球的數量為25,000只。 14. 海鬣蜥 ![]() 海鬣(liè)蜥只有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才能發現的物種。在陸地上,海鬣蜥較為笨拙,但它們在水中卻很靈活,以強壯的尾巴來游泳。是世界上唯一能適應海洋生活的鬣蜥。它們和魚類一樣,能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弋。喝海水,吃海藻及其它水生植物。 15. 長鼻猴 長鼻猴作為世界瀕危保護動物,總數只有幾千只,在馬來西亞沙巴和沙撈越的沿海紅樹林及河流兩岸。長鼻猴長相異常奇特,鼻子大得出奇,其中雄性猴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鼻子會越來越大,沙巴山打根市的拉卜灣長鼻猴保護區可以近距離的觀賞到這種珍稀動物。 16. 鯨頭鸛 ![]() 鯨頭鸛是一種與鸛科非常相近的大鳥,是鯨頭鸛科鯨頭鸛屬唯一的物種,名稱來自于它強大的喙。鯨頭鸛身長可達150厘米,成年鳥羽主要為灰色,幼鳥的羽毛主要為棕色。鯨頭鸛的數量估計在5000至8000只之間,大多數生活在蘇丹。 17. 高鼻羚羊 ![]() 18. 環尾狐猴 ![]() 環尾狐猴棲息在馬達加斯加島南部森林的多刺叢林中。他們是非常社會化的動物,喜歡群居。 19. 印度鱷魚 ![]() 西部低地大猩猩是西部大猩猩的亞種,它們是動物園中常見的大猩猩。生活在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畿內亞及加蓬的山地、原始及次生樹林,及低地沼澤。現時因埃博拉病毒及人類與獵豹的獵殺而成為極危物種。 20. 河馬 河馬的主要威脅來自非法的狩獵及棲息地喪失。超過8年的在剛果(金)內亂中,當地的河馬種群下降了95%以上,來自布隆迪和科特迪瓦的新聞中也有被偷獵肉食的消息。 一起共同保護瀕危物種,從你我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