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消息,今晚央視財經頻道播出了《聚焦代幣市場亂象》欄目,報道指出虛擬幣圈風險大,但不斷有炒幣人依然想搏一把。報道中,李笑來和“敵敵畏”事件當事人楊超現身說法。 央視財經頻道聯播調查小組針對虛擬貨幣亂象做了深入報道,報道稱:對于普通投資者在現在的虛擬貨幣投資中,即使是有實體支撐的代幣也難以參照IPO項目以實體項目的估值進行定價,在信息完全不透明的情況下,對于虛擬貨幣的價格,完全取決于項目的包裝,甚至是項目由誰站臺,李笑來就經常出現在這些項目宣傳中,成為一個站臺人,其中不乏空氣項目。 李笑來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采訪時說:“99.9%的情況下我是被站臺的,急于賺錢的人是害怕錯過機會的,他又判斷不了,所以呢,就看站臺的人是誰,也許那個站臺人有影響力,就意味著這個東西可能被看好。”專家表示,只要是資本愿意,就算是背后沒有項目的空氣幣,也有大幅上漲的可能,因為各國都缺乏有效的監管,資本通過漲跌游戲,可以輕松圈走小投資人的資金,這樣的操作對于市場中大量的新發行的代幣,或者融資總金額不大的小幣種而言,操作起來并不難。 據此前媒體報道,楊超在OKCoin和OKex上,總計損失了超1100萬元。為此,他持敵敵畏去OKCoin中國的運營公司北京樂酷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法人代表徐明星尋求維權,引發熱議。 央視報道指出,楊超在今年一月他看到比特幣價格大漲,便籌錢進行了投資,但僅僅兩個月就賠掉上千萬人民幣。楊超以10萬人民幣一枚的價格,大概買入了200多萬到300萬的比特幣,之后比特幣價格開始下滑,每跌10%便補充現貨。 其實,在9.4叫停代幣發行之前,他已經賠損超過200萬人民幣。但是楊超認為央行出臺的代幣發行禁令對于他這樣的投資者并沒有任何影響。楊超表示,類似他這樣的投資者不在少數,所在的群里加起來有700到800人,最少的也虧損10萬人民幣以上。 報道指出,比特幣從2009年的一枚不到一分錢,漲到最高12萬元一枚,在如此瘋漲的行情下,可以一夜暴富的心態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入場。 有著“95后、一千個比特幣”符號的鄭皓生,他曾在一年內將14萬元本金變成了幾個億的資產,目前他扔持有超過50種不同的代幣。
央視報道虛擬貨幣,這則消息肯定會造成短期利空,大多數幣種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跌幅,主流幣也不例外。從報道方面來看,指責的也都是一些空氣幣、傳銷幣。對于主流幣種以及價值幣還是沒有太大影響。短期來看,是利空,后續還是關注國家監管方面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