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老師,我第一次來做個案時是多么的迷茫啊!當時對心根本無覺知。 譚科:是的,第一次個案的時候,也就是你對心的體會不是特別深。但是很奇妙的事情是你做個案的時候,老師不是通過個案讓你明白道理的,而是超越了頭腦層面的“道理”。因為明白道理就是在動想法、動思考,所以老師講課是在心的層面和你一起振動,心是那么自然就敞開,頭腦的一個一個的執著就這樣自然放下了。所以,當心更敞開的時候,你開始發生一種很特別的體驗,那就是發現“感覺”和“想法”如此的不一樣,開始體會到有一個距離產生:“我認為”就是思考,“我感覺”就是不思考。這是一個很特別的開啟過程,真正開始體會到心為何物了! 前幾天,有位女士來做個案,她之前就一直把想法當成是自己的心。后來在個案當中她突然發現:天哪!我現在身體明明很放松,但頭腦有一個想法說“我不能放松”,但我實在體會到我的身體是放松的。當這一秒我把注意力放在“我不能放松”這個想法認同上,我就感覺不到身體當下真正的放松。當我感覺到當下的放松,我就可以看到這個想法,并且可以感覺到兩者之間的這個距離、這個空間,感覺很不一樣。這個空間,老師把它叫做覺察空間。當你對心更有體會的時候,你就知道單純的傾聽就是不動念、不動思考,那時候你就感覺到別人講什么你都知道,那個“知道”就是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覺察,我們的傾聽。心的開啟,就是看見那個美麗的空間,那是真正的“我知道”,一個真正的無我的“空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