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將來 你在深圳要去看病 將是這樣的場景 ▼ “碼上看病”! 啥……啥碼? 每個人專屬的微信電子健康碼! 就像這個 ▼ “碼上乘車” 5月8日,深圳地鐵、港鐵(深圳)、騰訊聯合推出手機“掃碼過閘”服務,小馬哥在福田站親自刷碼體驗。 5月30日上午,深圳市衛計委與騰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互聯網+醫療”領域進行深度合作,打造“數字健康深圳”。 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與騰訊副總裁陳廣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這次戰略合作,將為深圳人看病就醫帶來什么變化? 根據協議,雙方將建設衛生健康大數據平臺;推出微信電子健康碼,讓每個人憑借自己的專屬二維碼就能“一碼通行”全市各大醫院,實現“互聯網+”全流程衛生健康服務;共建深圳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平臺,探索相關診斷標準。 深圳衛計委將和騰訊將合作推出微信電子健康碼,計劃今年內在幾家醫院進行試點。 這是基于國家標準電?健康卡的二維碼,添加時間戳、微信側加密信息等之后,可以為每個人動態生成專屬的“健康二維碼”。醫療機構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發放電子健康碼,市民領取后可存儲于微信卡包,之后無需攜帶身份證、健康卡等證件,就可以在全市各家醫院“掃碼就醫”。 依托騰訊不久前升級的微信智慧醫院3.0解決方案,深圳市民還將迎來“互聯網+”就醫全流程智慧體驗,通過衛計委公眾號、醫院公眾號、微信城市服務、微信小程序等線上窗口,“一站式”使用個人健康檔案查詢、掛號預約、智能導診、微信醫保支付、在線咨詢、處方流轉、患者隨訪等功能。 在深圳這座特大城市里,每天有2000多萬人口在活動,是香港的3倍。這個龐大的人群在深圳就醫,將形成多少醫療信息數據? 深圳衛計委此次牽手騰訊,決心喚醒這些基本在“沉睡”的數據,把醫院間的“信息孤島”連起來,形成深圳市衛生健康大數據平臺,加以處理、分析、挖掘,使這些數據結構化、專業化,真正活起來,為民所用。 比如,以往市民預約掛號,需要逐個查找某位醫生是否有號。如果將全市衛生健康大數據進行處理后,將來市民想看某一類疾病,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全市哪家醫院哪位醫生還有號源,預約掛號或能像超市購物一樣明晰。 2017年11月,科技部發布了國家人工智能四大平臺,騰訊位列其中,負責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此次深圳衛計委與騰訊的合作中,也加入了人工智能這一“黑科技”。 雙方將依托騰訊公司所承建的“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聯合開展醫學影像、輔助診斷、教學工具、醫療質量控制等領域的人工智能創新項目科學研究,建設深圳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平臺等,共同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醫學影像診斷標準、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機制。 此前,在深圳衛計委的積極支持下,騰訊首款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醫療領域的產品“騰訊覓影”已進入深圳多家醫院,利用AI醫學影像分析,輔助醫生篩查食管癌、肺結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疾病,以及通過臨床病歷分析輔助醫生對500多種疾病風險進行識別預測。 ▼ 微信綁定社保卡后,手機就可以刷醫保,完成門診掛號和門診繳費。 目前深圳已有30多家醫院開通微信醫保支付,包括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深圳市中醫院、南山區人民醫院等。 2017年7月21日,全國首例微信新農合支付業務系統在深圳龍華區人民醫院上線。經過規范轉診跨省就醫的新農合患者,在醫院用微信就能直接實時結算,不用再回老家“跑斷腿”報銷。原來需要跨越上千公里耗時1-3個月甚至更久的報銷路,現在只需在微信操作1分鐘。 目前深圳已有4家醫院開通微信新農合支付:龍華區人民醫院、深圳市中醫院、深圳市兒童醫院、南山區人民醫院。 此外,騰訊還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上線了微信商業保險支付,極大簡化保險公司的理賠流程。 “騰訊覓影”是騰訊首款人工智能與醫學結合的AI 醫學影像產品。它運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對各類醫學影像(內窺鏡、病理、鉬靶、超聲、CT、MRI 等)進行學習訓練,能夠有效地輔助醫生進行診斷和重大疾病早期篩查等。 目前,“騰訊覓影”已經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深圳市中醫院、南山區蛇口人民醫院、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龍華區中心醫院、寶安區中醫院等試水。 目前該項目已經與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合作,構建醫院、醫生與患者的連接,打通線上線下咨詢、檢驗檢查、診療閉環,推動分級診療體系的建立和發展。 ▼ 過去,騰訊主要與深圳的大醫院展開合作探索,此次達成戰略合作后,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希望騰訊進一步幫助深圳醫療衛生“強基層”,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支撐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公共衛生服務在基層落地,使現有的醫療資源釋放出更大能量。 對此,騰訊副總裁陳廣域回應,必須讓“互聯網+”賦能基層醫療衛生。 資料來源:深圳市衛計委醫改辦、規信處,騰訊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