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縣,隸屬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東北部,東臨泗縣,西連宿州市區(qū),南接固鎮(zhèn)縣、五河縣,北與徐州市區(qū)、睢寧縣接壤。 靈璧縣境,春秋時,初為徐子國,徐子國滅亡后屬宋國,宋國滅亡后為楚國東境。 秦朝,屬泗水郡。 漢朝時,分屬洨縣、虹縣、谷陽縣、符離縣、夏丘縣、下邳縣。 西晉屬沛國,東晉屬陽平郡。 南北朝時,改陽平郡為谷陽郡,又置連城、高昌二縣,今縣南郊隸屬連城縣。 隋朝時,初屬彭城郡,后改屬下邳郡。 唐朝時,先屬谷陽縣,后分屬虹縣、蘄縣。 五代十國,分屬宿州、泗州。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析虹縣零壁鎮(zhèn)置零壁縣,不久復為零壁鎮(zhèn);元祐七年(1093年)二月,復為零壁縣;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改零壁縣為靈璧縣。 元朝初,復立靈璧縣,先后隸屬于宿州、泗州、宿州。 明、清兩朝,靈璧縣建制未變,先后隸屬于宿州、臨濠府、中立府、鳳陽府、江南省鳳陽府、安徽省鳳陽府、安徽省鳳穎六泗道。 新中國成立后,靈璧縣先后隸屬于安徽省宿縣專區(qū)、蚌埠專區(qū)、屬宿縣專區(qū)、宿縣地區(qū)、宿縣地區(qū)行政公署、宿州市。 靈璧縣總面積2054平方公里,下轄6鄉(xiāng)13鎮(zhèn)和一個省級開發(fā)區(qū),總人口130萬人。 靈璧縣,別稱霸王城、石都,始建于宋朝元祐元年(1086年),是聞名遐邇的千年古縣,因“山川靈秀,有石如璧”,故名 “靈璧”。 靈璧縣是奇石之鄉(xiāng)、鐘馗故里、垓下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素有“奇石虞姬鐘馗畫,一奇一美一神,靈璧三寶甲天下”之美譽,靈璧石被乾隆皇帝御封為“天下第一石”。 垓下古戰(zhàn)場,即楚漢相爭時項羽與劉邦決戰(zhàn)之地,遺址位于今靈璧縣境內睢水至洨水(今沱河)間開闊的平原地區(qū)。 虞姬墓位于靈璧縣城東虞姬文化園內,墓側曾建有虞姬廟,廟內塑有項羽、虞姬像。相傳虞姬性情溫柔,知書達禮,深得項羽喜愛。虞姬自刎后,項羽帶著她的尸體,向南馳走,不料漢兵追至,項羽無可奈何地丟下了虞姬的尸體。項羽突圍后,虞姬的尸體被來不及突圍的楚兵移葬于“霸離鋪”東2.5公里處,后來這里出現(xiàn)的村莊就叫“虞姬村”,這即是虞姬墓的來源。 相關文章: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漢風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