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安胎飲——防治流產卓效
黨參20克,炙黃芪20克,焦白術12克,炙甘草3e,阿膠末6克,(烊化)砂仁3克(后下),續斷10克,黃芩10克,菟絲子10克,桑寄生6克,糯米、苧麻各一撮為引。上藥溫水浸泡一刻,文火煎兩刻后下砂仁,再煎一刻,濾出為頭汁,放涼服下,靜臥休息,切戒房事。二三汁,服、用法同上。:筆者數十年來臨床運用本方保胎得心應手,療效可靠。
82糖尿病
濕濁困脾型 路志正經驗方 藿樸夏苓湯加減。癥見 :頭暈頭重,胃脘痞滿,納呆腹脹,惡心欲吐,體胖身重,周身困乏,倦怠無力,口干不欲飲,或喜熱飯而飲水不多,便溏溲清,婦人帶下。舌質淡,苔白或厚膩,脈濡緩。方藥:藿香10 姜半夏10 豬茯苓各12 淡豆豉8 澤瀉20 川厚樸15 生薏仁30 大腹皮30 檳榔10 此型糖尿病臨床亦多見,本人試用多次,療效確佳。
83久咳
咳嗽日久不愈,咽癢機咳,辨證加減療效不錯,南沙參30 麥冬15 當歸7 荊芥10 薄荷3 枇杷葉10 川貝10 杏仁10 甘草3
84銀地湯治血崩
血崩陰虛脈數洪,銀地茅柏薇蒿同;芩斷耦膠膘蛸發,熱盛犀元竹茹功。我跟師的時候,一位80多歲的婦科中醫的經驗方,主治婦女陰虛血熱之月經提前或經行不盡或少女青春期功血,有良效。一般的月經前期及經血過7日仍淋漓不盡的,我見他用:
銀花15 生地15 白茅根30 焦黃柏10 白薇10 黃芩10 川斷10 耦節18 阿膠10 海鰾蛸15 元參10 竹茹15 稍事加減,均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我用之亦很好。
85 腮腺炎處方;
板藍根10一30,柴胡10一15,生石膏(打碎)15—20,葛根、天花粉、黃芩、連翹、牛蒡子、桔梗、升麻、甘草各5—10。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治療腮腺炎50余例,輕者1劑即愈,重者2劑愈。
86急性泄瀉常用方,
寒濕型,證見:水樣便,處方: 以胃苓湯加減行氣利水、祛濕和胃。蒼白術各15g 云苓30 g 豬苓30 g 澤瀉30 g 肉桂6g 厚樸花9g 扁豆花30 g 苡米30g 佛手12 g 砂仁10 g 陳皮9 g 甘草6g 此屬于水濕內停之泄瀉。急性泄瀉主要分為寒濕、濕熱兩型,都可以以胃苓湯加減,濕熱泄瀉加黃芩、公英、敗醬草、椿根白皮等清熱利濕。所謂利小便可以實大便,關鍵是使濕邪有出路,重在化濕、利濕、燥濕。胃苓湯中蒼白術、茯苓、豬苓利水滲濕又可健脾,澤瀉利水而不傷陰;肉桂溫陽化氣,助利小便。陳皮、厚樸行氣祛濕。加扁豆、苡米、砂仁有和參苓白術散之義,共奏健脾滲濕止瀉之功。臨床常用,效果不錯。
膽汁反流性的胃炎,
我喜歡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龍膽草加2——3g,不能用多,因為其性大苦大寒。處方:半夏8g 黃芩6 黃連5 大黃3 生地12 龍膽草3 柴胡6 甘草3為主方,隨證加減。
87乳裂經驗方
鹿角霜30G , 白芷30G, 研細拌蛋黃油涂患處,治療哺乳期乳裂,效果100%.蛋黃油制法:取煮熟的蛋黃在銅鍋內燒焦,即得蛋黃油.(忌鐵).
88傳染性紅眼病方
川連15克、當歸l 5克、赤芍15克、大青葉30克、雙花30克、菊花15克、石膏30克。上藥置臉盆內,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鐘。先熏后洗,日2次。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對傳染性紅眼病療效良好。 辛辣、魚蝦、酒酪等食物。
單味蒲公英治療乳腺增生,乳癰等乳房疾病.
蒲公英10-20G泡水當茶喝,一日兩次,連服數天. 效果非常好.
89新加龍萸止汗湯
生龍牡各30山萸肉30首烏30棗仁20黃芪20金櫻子15烏梅15本方對各種原因引起的多汗盜汗均有良效,一般2付見效。曾試用多次,效果特佳。
90三金排石湯
金錢草30 雞內金15 海金沙20 (包煎) 白矛根30 石韋30 梔子10 穿破石30 懷牛七25 滑石20 澤瀉15 氣虛者加黃芪30 腎虛者加旱蓮草15 女貞子15用于泌尿系結石,每天一劑,早上服為佳,服藥一周,。
91活血通脈散治療痛經效果佳
當歸、川芎、制乳香、制沒藥、紅花、生蒲黃、川牛膝各10克,烏藥、延胡素各12克,五靈脂、醋香附20克,沉香5克,血竭2克、桂枝5克、小茴香3克。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治療時每次取60克,裝入縫好的布袋內,置于小腹部,用膠布固定。布袋大小以上至臍上2cm,下至恥骨毛際,左右至兩髂前上棘為宜。于月經前7天開始貼敷,3天更換一次,至臨床癥狀消失后3天停用。本人運用活血通脈散治療痛經52例,其中35例一個療程痊愈,12例二個療程痊愈,5例未愈者經進一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但用藥時疼痛明顯減輕。
92家傳無名腫毒秘方:
大蜈蚣12條,全蟲6,銀珠4克,樟腦4,冰片6克,生肌拔毒散1瓶.共研細末。用時灑一點到魚石脂紗布上面就可,不需要切開引朧。 治一切無名腫毒!
93脫肛 方
白糖250克.活的大且黑的地龍20個,將地龍放入盛有白糖的碗中使其蠕動出體液.用脫脂棉蘸上體液塞肛門.24小時換1次藥我用了2次。就好了至今未發過.我在高中時還加入過舉重隊.經常處于高腹壓狀態下.都沒復發過.我把我這個病例向成都中醫藥大學兒科李教授請教.她認為向我這種病例不能光考慮中氣不足還要想到濕熱.,濕熱揪傷脾胃中氣引起脫肛,這個方就是針對濕熱所立的.
94治療跟骨骨刺驗方:
青磚一塊置于火中燒紅,后將熱磚置于地上,向上潑食醋長生蒸汽熏腳。一天一次。十天一療程。
95胃潰瘍
內金二錢乙金二錢枳売二錢;半下二錢厚樸二錢砂仁二錢;茯苓二錢欠實二錢山葯二錢吳茉五分山茱二錢五味五分;郁李仁二錢 棗仁 二錢陳皮二錢研為粉,服后有灼熱感。
96更年期綜合癥
對于更年期綜合癥的婦女,只要出現自己感覺陣發性發熱(不一定是用體溫計能測出來),然后伴隨著汗出,導師必用下面這個方(柴胡桂枝湯加減):桂枝15 白芍15 柴胡20 黃芩12 法半夏12 合歡皮15 炒棗仁12 百合9 香附9 生地12 炒麥芽12 炙甘草6。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取得很好的療效,一般三劑就能改善發熱、汗出的癥狀,剩下的就要根據患者的證候表現靈活加減了。
97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自擬馬錢龍蝎散:制馬錢子30g、全蝎20g、地龍30g、白花蛇20g、雷公藤60g、當歸20g、桂枝10g、白術40g、黃芪80g、雞血藤50g、伸筋草20g、千年健60g、威靈仙20g、骨碎補30g、淫羊藿50g、制川草烏各10g、淮山藥50g,研末,每次9g,每日2次,30天為一療程。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60例療效顯著。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頑痹。《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而為痹也。”筆者認為氣血、肝腎虧虛為其本,風寒濕是發病之誘因,病變過程中病理產物濕、痰、瘀血又成為阻滯經脈關節的有形實邪,故本虛標實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病機。自擬烏錢龍蝎散方中馬錢子活血通絡止痛,透達關節;雷公藤行十二經,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地龍、白花蛇、全蝎搜剔祛風,通絡止痛;重用黃芪、白術益氣健脾,增強機體免疫力;制川草烏、桂枝、雞血藤、伸筋草、千年健祛寒活血,通絡止痛;當歸養血活血;碎補、威靈仙、淮山藥、淫羊藿補肝腎,強筋骨;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通絡,補肝腎,強筋止痛之效。
98腦中風后遺癥
某男,65歲,久患糖尿病。2002年4月,自覺口角流涎,入院(腦病康復醫院)治療,CT診為“雙基底節區腔梗、大腦皮質萎縮”,中醫診為“腦中風”。并有“血膽固醇升高、血糖升高”,6月出院。左側肢體不利,左肩及肘關節疼痛,入夜尤甚。上舉不能過肩,無法觸及口唇及耳,左下肢覺萎軟無力,舉步唯艱,致站立不穩。頭部兩側時有抽搐性頭痛,一過即止。診時左脈寸關部弦細,尺部甚弱,重按始得,右寸似有似無,難觸及,關尺脈細數。告知患者糖尿病需長期服藥,以圖穩定。腦中風后遺癥可治。診以肝腎虧虛并宗氣不足。處以大劑斂肝益腎補氣方劑,佐以活血、潛降之品。
99肩周炎
熟地30克 山萸肉30克 山藥30克 代赭石20克(先下)黨參15克 懷牛膝20克 知母10克 制附子10克(先下)桂枝10克 白芍12克 生乳香6克 生沒藥6克生甘草6克二付、水煎服。:患者自言第一付藥喝完頭煎2小時左右,即感左肩痛大為緩解。至診時左手已能觸及口唇,但頗勉強。此后七天在此方基礎上略有加減,有三七、川穹、地龍、黃芪等藥。因本人是在2003年春節回家過年應患者家屬之請為其診療,時間不夠充裕,遂留一較平和處方囑患者常服。頗感欣慰的是,雖前后只是近十付藥,而患者左上肢疼痛已全部消失,可以輕松觸及口唇及耳部,上舉較前松快,略高于肩。左下肢自覺已有力,能獨自不依賴拐杖行走百步左右。無頭痛感。脈象趨于和緩正常。提示:1、對于慢性病患者,只要辨證準確,時機適宜,當可處以大劑方藥,以圖遏制病情發展,短期之內,也可見顯效。2、山萸肉,現行教材歸為收澀藥,不主張重用。然其收澀之時頗具條達肝氣之功,此體會得之于臨床。又,《本經》言其逐寒濕痹。故大量用之。
100治水瀉中藥秘方
車前草100克,萆解3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