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中軸線已延續了七百多年。從永定門直走到鐘鼓樓,所經過(或看到)的傳統建筑和街區主要有永定門、天壇、先農壇、天橋、前門、天安門、故宮、景山、地安門、鼓樓、鐘樓、宏恩寺等。
中軸線統領北京城
一根長達八公里,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后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的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羞@樣氣魄的建筑總布局,以這樣規模來處理空間,世界上就沒有第二個! ——梁思成《偉大的中線軸》
中軸線思想在中國建城史上是能與世界所有其他歷史名城的筑城思想相媲美的驕傲,世界各國唯獨我國對此最為強調,成就亦最為突出。而在我國,最偉大的城市中軸線,則非北京莫屬。
這條中軸線怎么確定的呢? 有一種說法認為,劉秉忠參照忽必烈即位大汗的元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上都鎮,距北京約270公里)來規劃大都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不偏不倚正對著那里。元為兩都制,皇帝夏季居住上都,冬則居住大都?!褒埫}”延伸這么長,無疑是劉秉忠融入“天人合一”思想的結果。
而在元大都城內,劉秉忠先確定中心臺位置,這是大都的幾何中心,也是中軸線的基本點?!熬拖喈斢诂F在鼓樓所在地,不過稍微偏西一點。”而現在的什剎海一帶成為建元大都的一個依托,“從中心臺出發向西,把什剎海湖區全包進城內”,然后以大致同樣的距離向東,這樣就確定了元大都東西長度。再以中心臺出發向北到健德門、安貞門一線,向南到現在天安門南一線,確定南北長度。
明清兩朝不僅延續了這條中軸線,還不斷對其強化,而這種強化有極濃的政治意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元代宮城皇城小、皇家建筑少,而明永樂年間重新擴闊北京城,建造紫禁城,后世又建了很多皇家宮殿;
二、元大都內的建筑雖也講究對稱,但畢竟較少,且不夠集中,而明清為凸顯中軸線,就相當突出了,比如同類建筑都是按照中軸線對稱分布的(太廟對社稷壇、天壇對先農壇、東直門對西直門、崇文門對宣武門、東單對西單等),而皇家最高等級的宮殿和城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午門等)直接建在中軸線上,居“天下之中”;
三、元代開發了現在的什剎海、北海、中海,明代又挖南海和圍繞紫禁城筒子河,并將挖出的土堆成景山,而景山正處于中軸線上,風水學上講“背山面水”,這就形成一道屏障,實際上也是對中軸線的強化。
到明嘉靖年間,皇帝本想圍著內城再建一圈,把內城包進去,形成“回”字形城池,結果因工程太大,便只在南城建了外城,即成“凸”字形城池?!斑@仍是中軸線的延續和強化。”
另外,內城外城中數量眾多的民居建筑也遵循中軸線而展開。據載,元代時民居被排列整齊的街道隔開,沿中軸線呈左右對稱分布,城市格局猶如棋盤,井然有序。明清時,隨著人口增多,更是如此。
直到今天,中軸線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歷史縱深感。中軸線向北延為北辰路、鳥巢、水立方和奧林匹克公園,向南延為南苑路、南苑機場。另外,還營造了一條現代意義的東西軸線——長安大街,“以前長安街從東單到西單,而現在這條軸線向西到公主墳,向東到高碑店?!?/span>
皇權的極致體現
新都的中央,聳立著一座高樓,上面懸著一口大鐘,每夜鳴鐘報時。第三次鐘響后,任何人都不得在街上行走。除非遇有緊急事務,如孕婦分娩或有人生病,非出外請醫生不可者可以例外。但是,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外出的人必須提燈。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游記》
當歷經艱險、漂洋過海抵達中國,看到繁盛的元大都時,來自意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震撼了。返國后,他在書中這樣描述當時(13世紀末)的北京城,“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萬賈云集,人文薈萃”,并驚嘆“舉世莫能與比”。試想,若馬可·波羅在明清時來到北京,對于都城建造,對于中軸線,必會感到驚奇連連。
除了為建筑本身所震撼,馬可·波羅還隱隱感到中軸線的皇權意義。他在描述鐘樓這一皇權建筑時說:“夜間,有三四十人一隊的巡邏兵,在街頭不斷巡邏,隨時查看有沒有人在宵禁時間——即第三次鐘響后——離家外出。被查獲者立即逮捕監禁?!痹诋敃r,宵禁制度即是皇權在城市管理上的體現。 而關乎“皇權至上”的皇家建筑很多都建在中軸線上,昭示這是一座帝王都?!肮糯实壑v究‘南面而治、統治中華’。比如紫禁城內三大殿三大宮不偏不斜建在中軸線上,顯示帝王權威;比如宮城,就是天安門、地安門、西安門、東安門的城墻內,是絕不準平民百姓通行的?!?/span> “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边@是古代建都城的核心思想。這里的“國”指國都,“中”代表中心,代表中軸。并且,若以明清北京城來作觀察,中軸線則由紫禁城向南北延伸形成,跟紫禁城外中軸線上的建筑結合,形成“中”字形象。這也極具象征意義。
古代都城都是以天象為參考來建的。古代天象學家對北極星極尊崇,認為它固定不動,為眾星拱衛?!墩撜Z》中也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因此,帝王居所就必然要跟中軸線緊密相連了。
在古代,政治功能是都城首要功能?;实奂捞斓奶靿?、祭地的地壇、祭祖的太廟、供奉社稷的社稷壇、報時的鐘鼓樓等這些體現皇權思想的建筑,都通過中軸線與宮城、皇城相連,因此說,中軸線是一個整體,是傳統哲學思想在城市建設上的反映。
中軸線的皇權意義早已隨帝制的結束而徹底消失了。如今我們欣賞中軸線,更多的是從它的哲學和美學意義上考慮的。 文章轉自網絡,侵權告知,第一時間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