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科鳥類的通稱。羽色鮮黃。共有2屬29種。中國有6種。為中型雀類。嘴與頭等長,較為粗壯,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緣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須細短;鼻孔裸出,上蓋以薄膜。翅尖長,具12枚初級飛羽,第1枚長于第2枚之半;尾短圓,尾羽10枚。跗跖短而弱,適于樹棲,前緣具盾狀鱗,爪細而鉤曲。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較暗淡。幼鳥具縱紋。 黃鸝又稱黃鶯,通體呈鮮黃色,自臉側至后面有寬黑紋,翅和尾羽為黑色,嘴較粗壯(有張嘴、合嘴的不同),為粉紅色,翅尖而長,尾為凸形,腿短弱,適于樹棲,不善步行,腿為鉛藍色。在繪制時不用嚴格地按照原有的顏色來繪制,可以適當變化顏色,例如腿部可以用墨色進行繪制。 黃鸝姿態多樣,或正面站立,或側面站立,或背面站立,或昂頭挺胸,或低頭尋覓,各有不同。 作畫步驟: 1、確定好黃鸝的側面站立的形態,以狼毫蘸取墨色,畫出黃鸝的眼睛和頭部的寬紋。 2、根據眼睛畫出黃鸝張開嘴的形態,注意上嘴部分要粗壯一些。下嘴部分要細窄一些,接著畫出臉部散開的一些羽毛。 3、順勢畫出黃鸝的翅和羽部分,注意側面回望的尾羽要呈下垂之態,身體輪廓的墨色要虛,否則就缺少了寫意的味道,嘴部和爪部的墨色要重,線條要實,以突出腿部強有力的感覺。 4、以藤黃調和朱磦,染出黃鸝的身體各部,背部的色調要重一些,以表示老毛。胸部和腹部及覆羽部分的顏色要淡一些,以表現新長的羽毛。 /span> 5、蘸取曙紅和少許墨色調和,染出黃鸝的嘴部、眼部,眼眶要有留白,以表示高興,并確定位置畫出舌頭部分,舌頭要與嘴部呈現統一的整體。 正面站站的黃鸝 1、對于正面站立的黃鸝,人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其胸部和腹部的正面部分,根據鳥的自然生長規律,胸部和腹部的顏色要淡一些。 2、畫完胸部和腹部后,以濃重的朱磦色畫出黃麗背部的羽毛,在色調半干時點出翅,注意點畫不宜過大,過多。 3、以墨色勾畫出黃麗的眼睛,張開的嘴部和脖頸處的羽毛線條。 4、連接頭部和背部,胸部的羽毛,畫出脖頸處的羽毛,根據黃麗身體的大體走勢畫出黃鸝的尾羽,導羽呈現下垂,其形狀為平尾。 5、正面站立的鳥的腿部是最難處理的,在繪制時要耐心,要仔細考慮和布局,這里以曙紅染眼眶,以曙紅和花青調和的顏色染嘴部。 小技巧: 由于黃鸝站立角度和透視關系的原因,繪制背部形態時,畫出的線條不宜太粗大。另外,正面站立的黃麗身體的重心在上半部分,無論在用筆和用墨上都要大膽,線條要實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