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雞,富養豬”已經是老黃歷了,適用于四五十年前過去,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養一只雞的成本遠遠低于養一只豬,出發點是個體成本的比較。 但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養殖業迅速從傳統養殖業向現代養殖業轉型升級,“窮養雞,富養豬”已經不在是真實狀況的反應。能搞現代化養殖的沒有窮人,都是富人,差別在于富的程度不同。大家競爭的是養殖水平、養殖效率、養殖規模。 尤其是近10年,我國養殖業的規模化程度迅速提升,以蛋雞行業為例,存欄100萬以上的蛋雞場不斷出現,以1個籠位投資40元計算,100萬存欄的規模雞場需要投資4000萬。目前1-5萬存欄的蛋雞場是行業主流,投資也需要40-200萬,窮人是養不起雞的。 當然,如果從個體來比較,養100萬只雞需要的投資還是要低于100萬頭豬,但這種對比已經脫離了窮的范疇。 總之,這句話是對過去生活現狀的一種描述,但在今天已經不適用了,如果還有人拿這個作為投資的指導,你將會被誤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