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性尿失禁又稱張力性尿失禁,是因腹內壓增高,直立或行走時,由于尿道括約肌弛緩和無力形成的尿液不隨意地流出的疾病。
發生在青少年時,多是先天性括約肌缺如或功能不佳,中年患者多由于損傷,陰道分娩造成肌張力減退,老年患者由于雌激素減退肌肉萎縮所致,此外久病后體弱,營養不良,糖尿病等也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癥狀表現: 大笑、咳嗽、打噴嚏、直立行走時、尿液不能自控地流出。 診斷依據:
1. 典型的癥狀;
2. 尿道長度測量:于截石位及直立位下分別測定尿道的長度。壓力性尿失禁者,尿道長度縮短; 3 .尿道抬舉試驗陽性:膀胱內注水200-250ml,截石位令患者摒氣加大腹壓即出現尿失禁,此時用手指經陰道抬舉尿道與膀胱交界處(不要壓住尿道),再令患者增加腹壓,無尿失禁現象; 4. 尿動力學提示。 治療: 1. 非手術治療:會陰部肌肉訓練,收縮肛門及尿道括約肌,每日三次,每次做15-30次,至少半年。老年患者局部可給予雌激素制劑。 2. 手術治療:目前以尿道中段無張力懸吊術治療效果最好,方法有經恥骨后尿道中段無張力懸吊術及經閉孔尿道中段無張力懸吊術等,以增加膀胱頸部與尿道的角度,達到治療張力性尿失禁的目的。
此項手術簡單,時間短約10-15分鐘,臨床效果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