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vivo和OPPO都是步步高旗下的,華為和榮耀都是華為公司旗下的。其實這么說并不嚴謹。 起先,步步高背后的老板段永平為了更好的業務發展,在1999年將公司分為三個板塊:“步步高教育電子”“步步高視聽電子”“步步高通信科技”,分別由黃一禾,陳永明,沈煒負責。 2001年,段永平出來牽頭,三家步步高公司共同出資注冊了OPPO。因為段永平覺得,想要打造國際化的品牌,步步高這個名字實在有些“太接地氣”,不利于品牌發展。事實也證明,OPPO一開始就請了眾多韓星作為品牌代言人。和小編年齡差不多的90后,現在應該還記得好多經典的BGM。 而“步步高通信科技”呢,在看到市場慢慢變化,由功能機逐漸轉為智能機的時候,也及時跟上時代,在2011年推出了vivo。老年人應該記得,vivo最開始的名稱還是”步步高vivo“,后來慢慢的去掉了步步高的前綴。 所以說,OPPO和vivo早在前身,就已經是相互獨立的公司了,唯一的關系就是有股東重疊。而在藍綠大廠正式建立后,依舊屬于各走各路的情況。 同時,OPPO和vivo之間,無論是品牌定位,還是覆蓋的用戶群體,都高度重疊。所以私底下兩家也是明爭暗斗多年,不過按照段永平的說法:這種競爭是良性的。 華為和榮耀就有些不同,2013年12月16日,華為建立子品牌榮耀,推出榮耀3C,3X。目的非常明確,爭奪以小米為首的新興又強大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占領的市場。 這么多年過去了,榮耀也確實取得了搶眼的成績,不僅在3000元左右檔位站穩了腳跟,也和老大哥一樣,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目前風靡歐洲的國產機,除了華為,就是榮耀了。 順便說說小編自己的觀點: 我會覺得榮耀的建立是因為華為看到了中低端手機市場的巨大需求,但是用華為的牌子做這件事又不太合適,畢竟華為總有一天是要主打高端路線的。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LV,GUCCI突然除了100塊的T恤,300元的包,不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嗎? 當然,華為不是奢侈品,不過還是那句話,想要提升品牌價值,品牌溢價是必經之路。自己做不了的事,就換個牌子來做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