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點評】強迫癥的癥狀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甚或是不可思議,都來源于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在實際的咨詢治療中,癥狀并不完全是治療的直接目的,然而我們常常[關注]于恐懼和不安引起的[焦慮],卻讓我們在癥狀中難以自拔。這位康復迫友提到的焦慮是焦慮,癥狀是癥狀,二者不相干, 我們有時候無需改變其內容,但是可以改變之間的關系,當然做到這一點需要一些方法,需要一點堅持,需要一些信念與鼓勵。加油! --------------------------------------------------------------------------------------------------------------------相隔多時沒有來貼吧,故地重游,看到貼吧還有不少吧友糾結于癥狀問題。作為一個痊愈達6年的人,我覺得有必要再談談我對強迫癥的看法。 我觀迫吧中人,對森田的理論都比較熟悉,有些吧友儼然一副森田理論專家的姿態。所以,為了不浪費大家的時間,我也不談那些耳熟能詳的話了。但橫看成嶺側成峰,對于森田療法,我也有一些個人感悟。 以前我在貼吧,曾反復強調的一個觀點。揭示強迫癥的本質來源于內心的恐懼、不安。而造成我們恐懼不安的卻不是我們的癥狀。癥狀只是我們為我們內心的焦慮不安所找的一個“理由”。這種焦慮不安役使我們去做強迫行為和強迫思維。 現觀貼吧朋友所詢問的問題,無一曾離開癥狀。究其原因,就是沒有認識到癥狀不是造成我們焦慮不安的原因。所以,注意力總是停留在“癥狀”上。有過泛化經歷的吧友都會知道,這個癥狀“解決”了,下一個癥狀又出現了,無窮無盡,永無休止。是的,只要你的焦慮不安仍在,癥狀是不可能讓你”解決“完的。焦慮和癥狀是互為因果關系。焦慮為因,癥狀為果。關注癥狀為因,加重焦慮為果。加重焦慮為因,癥狀泛化為果。不關注癥狀為因,焦慮減弱為果。焦慮減弱為因,接納焦慮變得容易為果。接納焦慮變得容易為因,逐漸痊愈為果。所以,我的觀點是先有的焦慮,不安,才有的癥狀。而不是現有的癥狀,才有的焦慮不安。癥狀甚至無法無法單方面產生焦慮和不安,只有我們關注癥狀(做強迫行為、強迫思維和對抗癥狀都屬于關注),才會加重這種焦慮不安。嚴格一點來說,在整個強迫過程中,癥狀甚至處于一個無足輕重的地位。”關注癥狀為因,加重焦慮為果”,這句話只重”關注“二字,至于什么樣的癥狀壓根不重要。 為什么我們不能康復?就是不肯承認。是的,只此四個字。不肯承認。不肯承認焦慮和癥狀無關,不肯承認焦慮只和“關注”有關。真的肯承認了,你就不會在貼吧所問之處,都是談自己癥狀讓你多難受多痛苦了。 也許有人會問,你說先有的焦慮不安,才有的癥狀。那么最初的焦慮不安從何而來?其實,最初僅僅是某個想法產生,我們沒能順其自然,讓它“自生自滅”,反而把它視為異物,因而產生輕微焦慮感。從而展開一系列的強迫思維、強迫行為或與癥狀的對抗。而這種強迫或對抗又加重了焦慮。假如我們在沒有得強迫癥之前就深諳森田理論,即使最初一念奇異想法產生時,也不足為慮,我們能夠做到順其自然,因為那時候的焦慮不足以役使我們去臣服于它。 有些人排斥森田療法,以為森田療法只是紙上談兵,要接納癥狀太難。其實,如果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承認癥狀不是造成你焦慮不安的原因,那你自然而然就不會想去“解決”癥狀。因為癥狀不是敵人,焦慮才是敵人,而”關注“又是焦慮的幫兇,它幫著助長焦慮的勢力。我實話告訴你們,接納難,是難在初期。就像破竹子,剛開始破的時候總是最困難的。而一旦破開,就相對輕松了。 談到接納。我又有些看法。一般人會說接納會說接納你的癥狀。而我卻不這樣說。我會說接納你的焦慮,接納你的不安。而不談癥狀,不談接納癥狀。因為我就是要給癥狀洗冤。 接納焦慮不安和接納癥狀,二者略有不同。若說接納癥狀,你能接納亦未嘗不可。畢竟實踐起來做法都是一樣的。都是回歸現實生活中去,不再關注癥狀。但若不能接納,勢必把目光放在癥狀上,口里總談癥狀如何如何。所以,我要大家從對癥狀的關注中解放出來。只談接納焦慮不安。不談接納癥狀。只說帶著焦慮不安去生活,而不說帶著癥狀去生活。所以,把你的焦慮不安和癥狀分割開來,焦慮是焦慮,癥狀是癥狀,二者不相干。這是重中之重。我東說西說無非是為了說這句話。因為焦慮不安只和”關注“有關系。大家千萬不要在這里輕易放過。我當初正是悟到此理而基本放棄了強迫,逐漸走向痊愈。 我給大家說的這個思想,可以說是頓悟法。不談關于癥狀的一切,不從枝枝葉葉入手。從樹木的根本入手。癥狀仿佛像枝枝葉葉,剪不斷理還亂。剪掉一個,還有無數個,且新舊交替,何有休止日?不如絕它空氣,水分,養料(即不再關注)讓它自然枯毀。 最后,我總結一下做法。正確的做法是放棄去分析強迫癥狀,走出這個”癥狀讓我很難受“的誤區。對癥狀的態度是不參與也不抵抗,即不去辯論。回歸生活中去。心中焦慮就焦慮。接納你的焦慮,仿佛焦慮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或者仿佛焦慮的不是自己(這個層次稍高,需要一段時間的接納可達到),焦慮是焦慮,你是你。你沒有被它影響到。若癥狀來了,眼里只知有焦慮,不見有癥狀。此時對焦慮也不畏懼,視它為老朋友一般。來了讓它來,走了讓它走,不迎合不壓迫。習慣去適應這位曾經的”不速之客“。當你真正這樣做時,久而久之,情況會變得樂觀。焦慮好像也逐漸燃盡它的生命。失去關注的燃料,它饑餓得再也沒有力氣傷到你。再回首,方覺焦慮也很脆弱,一切都變得云淡風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