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責備,才是最好的家庭關系 來源|七言先生 ID|mrqy88 文|樹樹 網上有個問題,真正幸福的家庭什么樣? 最高贊回答是:對小事不爭對錯,遇壞事不相互責備。 01 讀楊絳先生寫的《我們仨》,有一個情節印象很深: 楊絳生孩子住院期間,錢鐘書一個人生活。他不時到醫院探望,卻經常苦著臉。因為“又做壞事了”。 今天撒了墨水,把東家的桌布染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錢鐘書放心回去了。 明天又把燈砸了。 楊絳問明是什么燈,說:“不要緊,我會修。” 下一次,又把門軸弄壞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 對于妻子的“不要緊”,錢鐘書深信不疑,且充滿感激。楊絳出院后,結婚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錢鐘書為其燉了雞湯,一直悉心照顧。 相信這樣的事情若發生在其他夫妻身上,早就劍拔弩張了吧。 “你怎么這么笨”“為什么就不能讓人省心”“就知道添亂”…… 甚至更激烈的話出口就來,免不了一頓爭吵。 很多人羨慕錢鐘書和楊絳的婚姻生活,羨慕這個家庭的氛圍。我想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彼此之間始終包容,體諒。 生活里的大風大浪畢竟是少數,那些融在柴米油鹽的暖才最令人動容。 遇事不責備,不爭對錯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02 然而這世間有太多人常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對伴侶出口責備,把愛一點點消耗殆盡。 上個月朋友聚會,阿雅老公從頭至尾都在數落她,煮飯把鍋燒壞了,洗衣服不掏口袋,忘記關燈…… 等等各種生活中的瑣碎,絲毫不顧及阿雅的顏面,仿佛日子里所有的不順心都是阿雅的錯。 我們經常說,女人嫁給怎樣的人,就是選擇了一種怎樣的生活。因為枕邊人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這個定律在阿雅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結婚五年她由當初自信樂觀的女孩,漸漸變得畏畏縮縮,說話做事總怕出錯。 婚姻中有一種伴侶,眼里只看到對方的缺點,一點小事就責備挖苦,否定打壓,打著“為你好”的名義,不過是為了宣泄自己的情緒。 誰都是有脾氣的,但真正愛你的人卻會為了你忍忍自己的脾氣。 之前好友群里有人發過一張照片,是車禍現場夫妻倆的合照。 開車的是妻子,剛起步,妻子一不小心將車開上消防栓導致翻車。丈夫在確定雙方都沒事后,第一件反應竟是與妻子合影! 他說:“ 這件糗事能讓他笑一年,必須得紀念一下。” 所謂幸福的婚姻,說到底,無非是平凡生活中的體諒相守,就像楊瀾說的:
婚姻是需要彼此滋養的,夫妻最好的狀態是能體諒彼此的不容易,在對方出錯時,能先顧及對方感受,不是謾罵責備。 畢竟,壞的事情已經發生,責備、憤怒和埋怨絲毫不能解決問題,唯一的效果就是讓對方更自責,更難受。 03 我們經常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影子。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以及家庭氛圍是包容還是嚴苛都對孩子有著深遠影響。 鄭淵潔曾講過一件事: 一個小姑娘被老師冤枉偷了同學的錢,辯駁無果,她的第一反應是叫自己的父母過來。當時老師很吃驚,因為對很多孩子來說,學校里發生了不好的事都很怕讓父母知道。 當一個孩子在外面遭遇了不公正對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父母,因為她堅信父母會相信自己,因為篤定爸媽不會不問緣由把錯歸于自己,這便是一個在包容有安全感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模樣。 那么一個經常被責罵的孩子是什么狀態呢? 作者辣道娘講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5歲的小女孩,某天開始不再跟父母說話,而是經常對著玩具熊自言自語。父母以為孩子心理有問題,四處求醫。 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后,孩子說了一句話,令父母當場淚奔。她說:“因為玩具熊不會罵我。” 雖然孩子不會表達,但父母的數落讓她產生了強烈的不安全感和不自信,甚至自行切斷了和父母的聯系,拒絕與人交流。 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伴侶,遇事不責備都是愛的體現。 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不是一個說理的地方,家人之間,比起對錯更重要的是和與不和。 外面的世界需要我們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披荊斬棘,在家里就莫要斤斤計較,惡言相向了吧。 在對方犯錯時抱一抱,說一句“沒關系”,這便是家人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