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對晉南一帶相當陌生,出發之前查了不少攻略,根據其他驢友的經驗,運城-永濟一線至少得要2天以上的時間來走,但因為我這趟行程的重點放在甘肅、云南兩地,山西僅安排了一晚,因此某些地方就要割舍,待以后有機會再補齊。 早上退房后直接趕到火車站,原先計劃是在車站存包后再搭往解州鎮關帝廟的11路公交,然而一下車就看到一班11路正準備發車,此時已顧不得存包了,先趕緊上車再說。 車行約一小時后到了解州鎮,由于這里是關羽原籍的所在,故這里的關帝廟就成為全國各地武廟的正宗。解州關帝廟創建于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歷代曾對其加以擴建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時一度遭祝融之災,經十余年始修復。 目前解州關帝廟景區包括有: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崇寧殿,春秋樓,結義園,石牌坊,御花園等。抵達當天因為不是假日,游客不多,可以好好逛逛。不過80元的門票可是不便宜滴(個人認為應該說是入場費,因為所謂的門票就只有一張要回收的磁卡)! 關帝廟古建筑的保存大致完好,建筑宏偉,前院部分先后可以看到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崇寧殿,兩旁以石坊、木坊、鐘鼓樓、崇圣寺、胡公祠、碑亭、鐘亭等搭配;后院部分則是以“氣肅千 秋”牌坊為屏障,春秋樓為中心,刀樓印樓為兩翼側護,恢宏氣勢盡顯歷代精湛的工藝水平。 另外眾多的匾額也是解州關帝廟的一大特色。
后方的御花園看起來應是不久前才整修過,沒有什么特別值得陳述的,大致轉一下就可以飄過了。 由于之前到關帝廟的路上有看到運城往芮城的班車,因此修正原本要先去永濟的方案,看看能否先到芮城再到永濟。然而解州鎮上只有運城-永濟間過路的班車,要到芮城則必須走2公里到一交叉路口才能搭上車。雖然扛兩個包走兩公里是有一點累,所幸到站后沒有等多久就看到運城往芮城的班車來了,還算是幸運的。 通往芮城必須穿越中條山,一路蜿蜒上下也折騰約兩小時(部分地方還可看到積雪),不過一路都很順利,大約中午時分抵達芮城縣城。 永樂宮在縣城以北,縣城內搭公交2路走永樂北路往北到底即可抵達。或許是淡季的緣故,到永樂宮時沒看到什么人,不過售票口的小姐還不錯,看到我扛兩個包很辛苦的樣子,主動幫我保管其中一個較大的提包,讓我可以放松心情在宮內瀏覽,感覺很好。 永樂宮修建于元代,,是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永樂宮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因原建在芮城永樂鎮,被稱為永樂宮。永樂宮前后耗了110多年才建成,為國內現存最大的元代建筑群。 永樂宮主要建筑包括三清殿、龍虎殿、純陽殿和重陽殿,四座大殿內的精美壁畫是永樂宮最大特色,但當地為保護數百年歷史的壁畫,故禁止游客在各主要大殿內拍照。 永樂宮建筑群歷史悠久,規模龐大,門票50元差強人意(俺設法買了優待票25元),相較于解州關帝廟,個人認為這里有較高的可看性。 結束永樂宮的行程后,立即回到縣城汽車站,搭班車前往黃河轉彎的角落-風陵渡。 風陵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我,正好芮城縣城有通往風陵渡的班車,因此自永樂宮返回芮城縣城后就立即趕上班車到風陵渡! 約莫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后到了風陵渡鎮,但從鎮上要到黃河邊還有一段距離,必須要自行包個小三輪或摩的過去。往渡口的路途雖不算遠,但部分路段整修致使路況不好,顛行近半小時后就到了渡口,這里已弄成帶狀公園,但因時間有限,只能在此地作短暫停留。 位于風陵渡的跨黃河鐵路橋 風陵渡口 滾滾黃河 風陵渡鎮 風陵渡正處于黃河東轉的拐角處,是山西、陜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沖,地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而后由于鐵公路交通與航空運輸的蓬勃發展,特別是鐵公路橋梁在此橫渡黃河后,使古渡口逐漸沒落。不過近年風陵渡運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建立了經濟開發區,期待能為老地區創造新生命,但當地基礎設施明顯不足,連象樣的汽車站都沒有,看來這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回到風陵渡鎮大概是下午三點多,心里盤算著如果時間拿捏的準,或許可以趕到永濟的普救寺看看,隨即搭上往永濟的班車,往普救寺去也! 永濟市位于山西的西南角,歷史古跡眾多,但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無法一一走過,加上這次預定回到永濟的時間已晚,能趕上景點收工時間就很不錯了!于是根據事前向北京多多友稷王山等人的征詢后,選定普救寺為目標。 永濟市區 普救寺位于永濟市蒲州鎮附近,離永濟市區有一段距離,如果從市內搭公交前往要耗掉不少時間,所幸在風陵渡上車后俺立即向售票員表明要到普救寺,師傅就提前把我放在往蒲州鎮的叉路口等永濟市2路公交。 往普救寺的路上(要先經過蒲州鎮) 到普救寺距打烊時間不到一小時,但想想好不容易來到這里不進去會感到遺憾(況且此地已有多人大力推薦),決定好好利用不多的時間好好看看這座古剎。 普救寺原名永清院,始建于唐武則天時期,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實甫著作《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所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是發生在普救寺內。 普救寺內主要建筑包括:大鐘樓、塔院回廊、鶯鶯塔、大雄寶殿、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閣等;其中最特別的建筑就是鶯鶯塔,該塔原名舍利塔,為方形密檐式結構的磚塔,因西廂記里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發生在塔下,故俗稱“鶯鶯塔”。該塔以其獨特的結構和精湛的工藝具有特殊的回音效應——“普救蟾聲”,堪稱中國四大回音建筑和世界奇塔。 還好普救寺不是很大,動作快一點個把小時就可以解決,搭上最后一班返回永濟市區的公交車,好不容易結束這一天疲累的行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