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看到軟萌可愛的寶寶,總是忍不住湊上去親一口。這種表達愛的方式非常普遍,但是有時卻可能會帶來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某些時候你怎么也想不到,對孩子很隨意的一個親吻,或許就是致命的! 去年,美國僑報紐約網發布了一則消息:在7月19日上午,一名出生僅18天的女嬰,在被親戚親吻后,死亡。 親吻病,讓世界各地的寶寶深受其害 英國一個2歲的小姑娘,因為親友的一個吻,整個面部遭到了嚴重感染,原本粉嘟嘟的臉上,出現了大量皰疹和感染,就像被硫酸潑過一樣,不得不經歷八個多月的痛苦治療。 澳洲的一個6個月大的寶寶,因為媽媽的一個親吻,在耳朵下長了一個小包。由于病情一開始得不到重視以及正確的診斷,最后這位寶寶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她的右腦功能已經受到損壞,最終被診斷為右腦偏癱。 2012年,一個家庭,喜獲三代單傳的獨生子,家人開心到每天都會親吻孩子。結果因為爺爺下巴的一個小膿包導致寶寶因感染病毒引起敗血癥死亡。 在武漢,一個2歲寶寶妮妮,被父母的朋友親吻過后,開始出現高燒不退、口眼歪斜的癥狀,緊急送醫后確診感染了EB病毒,即“親吻病”,最終導致了面癱。 “親吻病”,真的離寶寶很近 據科學研究,即使是清潔的口腔內,每顆牙齒表面都有1000-100000個細菌,而一個不清潔的口腔,每顆牙齒表面可有1億-10億個細菌。幸運的是,其中大部分是有益菌,僅約5%可能對健康不利,而親吻可傳染超過270種細菌或病毒。 在醫學上,“親吻病”是特指EB病毒感染所致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EB病毒屬人類皰疹病毒的一種,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病毒,90%以上的成年人體內均有攜帶。該病多由口咽分泌物經密切接觸而感染病毒,被俗稱為“親吻病”。 由于成年人免疫力比較強,一般攜帶EB病毒也不會發病,但要是帶病的家長或大人親吻孩子,就很有可能導致感染親吻病!對孩子,尤其是新生兒非常危險。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注意手和臉部的衛生,及時清潔,應堅決避免嘴對嘴親吻寶寶和咀嚼喂食。 警惕!這七種情況下千萬不要吻寶寶 看著胖乎乎、粉嘟嘟的小可愛,誰都忍不住“啵啵”兩下,董潔就曾在節日種坦言,每天忍不住要親兒子幾百下。但是向寶寶表達愛意,真的要“適可而止”,以下這幾種情況下千萬要注意啦。 NO.1、皮膚感染: 皮膚出現皮疹,潰瘍,多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很多都可以通過口腔唾沫,近距離接觸等傳染。有的對成人危害并不大甚至多可自愈,但卻可能使嬰兒致命。 NO.2、感冒時: 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這些病毒多寄生在鼻咽上呼吸道黏膜中,極易通過親吻傳播。因而有鼻塞、流涕、噴嚏、畏寒或發熱等感冒癥狀時,即使癥狀很輕微,也一定不要再親吻寶寶,應該戴上口罩。 NO.3、患有口腔疾病: 口腔患有疾病,如牙齦炎、牙髓炎、齲齒等,口唇部會有大量致病菌存在,與寶寶親吻時,病菌會趁機潛入孩子口腔及體內,給孩子的健康帶來隱患。 NO.4、使用化妝品后: 化妝品大多含有化學成分,這些有害物質很可能通過親吻進入寶寶體內,引起接觸性皮炎、慢性鉛中毒等病癥。 NO.5、吸煙: 吸煙者的呼吸道、口腔中總有尼古丁、煙焦油、氫氰酸、一氧化碳、丙烯醛和一氧化氮等有毒物質的殘留,而且在皮膚、毛發、衣服上也容易殘留煙中的有害物質。吸煙的人經常抱寶寶甚至親吻寶寶,容易傷害寶寶稚嫩的呼吸系統,誘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等。 NO.6、腹瀉、腸道感染者: 致病菌通常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的,經口傳播。寶寶胃腸道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健全,無論細菌、病毒侵犯胃腸道,都易造成感染,其中輪狀病毒感染最常見。 NO.7、其他傳染性疾病: 有一些傳染病隱蔽性很強,無明顯臨床表現,甚至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有病,但卻具有傳染性。比如開放性肺結核或者肝炎病人。 避免“親吻病”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隨意親吻孩子。實際上除了親吻,我們還有很多方式可以表達愛意,比如蹭蹭寶寶的額頭、鼻子,和寶寶牽手擁抱,多給他陪伴等。 有些媽媽可能會想到一個有點難為情的問題了:萬一家里其他成員、鄰居、親戚喜歡親吻寶寶,那該怎么辦呢? 小編建議,你可以委婉地告訴對方“寶寶不喜歡別人親吻”,或者讓身邊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大家都是為了寶寶好,一定能夠理解的。因為我們無法準確知道他的健康狀況,而且大部分的病毒和細菌都有一定的潛伏期。即便是身體健康的人親吻孩子的臉頰等部位,殘留的口水也有可能會導致皮疹、濕疹等。 愛護孩子,從不“隨便親親”開始。 |
|
來自: 昵稱52197630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