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創業時代與我的投資哲學
為什么說現在是最好的創業時代?也許有很多創業者會問,現在創業找錢,非常非常困難。如果創業者沒有做出一個demo,都不好意思融天使輪。我覺得這樣就對了,因為現在是最好的淘汰創業時代,也是最好的沉淀創業時代。過去我看一個BP的平均時長大概是兩分鐘,回復的也非常的少;現在我看一個BP的平均時長是四分鐘,回復也會比較多。這并不是說BP少了,而是我現在對創業者充滿了一個尊敬,對這個行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敬畏。這是我內心最真心的一句話。因為過去,在創業的浪潮中,很多創業者,也許還沒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自己該怎么做,就迷迷糊糊的拿到了投資。那個時候,其實創業就成了一個風口上的主。而到了15年下半年,隨著250多家的O2O企業瞬間蒸發,現在資本市場的降溫,那些大批量騙錢的劣質的創業者,慢慢都已經淘汰出局了,沉淀下來的都是真正意義上想做一番事情的創業者。他們放棄了原本很舒服的生活,投入了幾乎不能想象的精力與心血。這就是我所尊重創業者和敬畏這個行業的原因。
當然我想和創業者說,千萬不要害怕,不要因為資本的寒冬就感到恐懼。因為每一個巨頭都是在寒冬中孕育而生的,只要做好我們自己該做的,準備好創業的一些行為,準備好創業的一些思路,那下一個巨頭有可能就是你。
我的創業經歷
我是做娛樂出身,做藝人培訓,擁有大量的娛樂資源,也知道娛樂行業當中,在潮流文化上的一些痛點和一些缺失。所以當時我就拉出來一批小的團隊,想那就創業吧,就開始了我的創業。當時創業的初衷就是想賺錢,是快速的積累一筆財富。所以當時考慮了兩方面:第一,我在娛樂影視方面的渠道比較多;第二,我在選秀和音樂方面的渠道是非常多的。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做一個這樣的培訓機構,讓一些想出名的年輕人到我的培訓機構交筆費用,然后我再把他們對接到我的資源的通路里面。這樣的話,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覺得,通過我們平臺,在我們的培訓的體下,他們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曝光量,就會有成名的一個通路。當時的創業就是這種輸送和輸出的一個模式,其實很簡單。
但是,后來我見了幾位行業的大佬,得到的反饋都是出奇的一致,“你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你把所有的資源全部擺在臺面上,那你所依靠的就是這些資源,如果資源沒了你怎么辦?”當時是我激情最盛的時候,大佬這樣的反饋,就像一盆涼水潑下來一樣,給我的打擊很大。然后我就推翻了之前的一切的創業思路,不談資源,全新打造自己的一個培訓的體系。整合了美國,日本,韓國的娛樂資源和培訓體系想打造成一個“小上戲”。因為我們覺得凡是能夠鏈接的資源都不叫資源,只有自己打造一個體系,讓一個不管是有基礎的還是沒有基礎的人,只要到體系里走一圈,就能成為市場想要的那種人。這個就是我的核心競爭力。
當時想法很簡單,對標的就是上戲,我要在上海做出一個實戰版的上戲。用全能藝人的培訓方式,培訓出那種懂謙卑、懂禮儀、又懂傳統文化的全能藝人。但是到了落地階段,一合算,場地加上師資的引進等,沒有兩千萬啟動不了。但是兩千萬出讓多少股份呢,當時因為年輕,一想也不能給太多,就出讓百分之十。這樣的話估值投后兩個億。
這樣的結果,大家也是可想而知,根本就沒有投資人理我。因為我當時太過于追求雷同和對標,就是想要做的和上戲一樣,甚至要超過上戲。但是,導致我最后沒有生存能力。在市場上做得很重,然后再加上整個的估值的一個操作模式都是非常非常的重,所以說根本就沒有融到資。現在我作為投資人來說,反過來再看自己的項目,我自己都不會投給我自己這一筆費用。 我總結出來,我們太過于追求對標,太過于追求雷同,太過于追求,我要做誰誰誰的時候,應該要問問自己,你能做到和別人一樣,那你能做到和別人不一樣嗎?我所說的不一樣并不是停留在商業的表現和形式上,而是一種基因和思路的改變。這種基因的不一樣,在目前創業的賽道當中,如果大家跑的都是以前那種賽道,那么你是很難超越前方的那些競爭對手。所以只有另辟蹊徑,彎道超車,才能在創業時代,在拼殺當中,勝利的出來。
我的投資邏輯
第一,我覺得創業并不需要太多的知識,而是需要更多的智慧。知識是可以從學習當中得到的,但是智慧必須是從體驗中獲得的。所以我希望大學生創業,哪怕再不被看好,也要堅持。因為創業是讓大學生獲得智慧,最快、最全、最有效的一個途徑。
舉個例子,是我們的一個投資案例。我們投了一個做大健康會所的,叫山中湖美大健康醫療機構。在前期的溝通和后面的調研,我們一切談得都非常好。但是在最后簽合同的時候,我刻意的設立一些障礙和一些不平等條約在合同里。我的目的其實不是為了設坑,而是為了想看看創業者的反應。因為創業者的反應對我來說很重要,當創業者看到這種涉及到他的利益,涉及到危害到他的利益,甚至非常非常不平等條約的時候,他是妥協還是反對,他在反對當中是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反對。這些在未來一起共事很重要。
當時我設計完條約之后,首先我很慶幸,我沒有看走眼,因為這個團隊他們選擇了反對。一般反對有兩種:第一種是當場就和你翻毛腔,就是直接以那種撕破臉的態度說,我就是怎么樣怎么樣,這個就是不行不行。第二種是站在共同的立場去解決,去承擔這個問題。在未來企業不斷的擴大會遇見更多多種多樣的問題,那創業者的立場是怎么樣的,是否可以一起和我們投資人來解決我們之間的一些利益,一些相關的問題等等,這是非常重要的。最后的話,大健康團隊的態度的話,我們考量下來基本上是八十分,所以我們最后投了這個項目。
第二,就是你的付出與堅持,我們是有目共睹的。在鏈合資本的投資邏輯里面,在投每一個項目的時候,我們還會衡量團隊的付出與我們的付出的一個比例。我們要確保團隊的付出要比我們多的,否則我們基本上是不敢投的。因為他們可以拍個屁股就走人了。當然創業者、團隊的付出,并不是單一的金錢的維度,還有他們的精力、他們的心血、他們對這個項目的投入度都可以量化的。
據統計,現在的創業成功的概率是百分之一。創業成功這件事情本身是一個小概率的事件。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企業的成功,會有很多維度的鏈條,我們把它叫做權重。每一個事情,是有很多權重的;特別是企業,它的權重是非常非常多的。比如,企業從初創,到未來的a輪,b輪,c輪,甚至上市,這個成功是在漫長的時間里,要求你不斷的做出正確的決定,才可以保證這個企業是可以存活,是可以成功的。而企業的失敗很簡單,就是在一個時間里,做一個錯誤決定。
但是不管現在的情形是如何,總有人會把企業做到成功,哪怕百分之一。如果我們放大,百分之一,一百個人里面只有一個人做出成功的,那一千個人就有十個成功,那一萬個人里就有一百個成功。所以,如果選擇創業,即使概率再低,總會有人把這個企業做到成功,那為什么不是你呢?所以我想說,只要創業者們肯付出,能夠堅持,夠篤定,我相信在創業成功的人里面一定會有你的身影。
第三條投資邏輯,鏈合資本認為投資其實投的是未來。我們為什么會選擇做種子和天使投資人,就是覺得種子和天使,對于我們來說是最好玩的。因為它不需要你有多么強的專業的投資領域的一個知識,更多的還是對人性的理解。如果說在投資領域里面,只有擁有很專業的知識,多年的經驗,才能成功的話,那這個投資的時代應該屬于那些老前輩的。但是不是,因為每年都會有一些新銳的天使投資人出來。
許多創業者剛起步的時候不被人看好,因此就容易形成當下價值和未來價值的巨大落差,這個時候的回報率是能夠拉到極致的,你投入的成本可能并不需要太高,但是你獲得的回報就會相當的高。所以我們鏈合資本的投資理念設為遠視者后報。因為我們認為只有不去做當下確定性回報的投資,才有可能有超額的高回報率。時間可以讓回報變得非常豐厚。當然并不是每一個項目都會在未來獲得高估值,所以如何去篩選去鑒別,是當下投資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難的事情。
我希望聽到我分享的各位小伙伴,特別是創業者真的可以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要期待未來,因為未來已經來了,也不要壓抑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大學生,也不要打消自己的激情,因為這些都是你們真正的核心價值,你們現在有的就是這份激情和這份想法,其他的交給我們來做。
我始終認為,在創業方面沒有成功與失敗,只有收獲不同。如果非要說失敗的話,只是事,永遠都不是人。
問答環節
問題1:我創業了六年,堅持了六年,還在創業,還在堅持…..卻很慘痛,也許不是因為資金,試問該怎么樣融資?
答:創業六年,堅持六年,真的很尊敬你,現在的話卻很慘痛,我相信沒有多慘。怎么融資,融資方面的話,我簡單和大家說一下。
融資是一個基本上不會變的一個話題,在哪里都會出現,要是說有一個什么樣的標準能夠讓創業者融到資的話,這個標準,說實話沒有。并不是說這個標準定出來之后,我告訴你該怎么融資,你這么做就能融到了。因為更多的還是要投其所好,每一家的投資機構,特別是種子、天使的投資機構百分之九十的關注的點基本上都差不多的,只不過是根據每一個操盤人的個性,有那百分之十是不一樣的。而這百分之十的不一樣就導致了所有種子、天使的投資機構的千差萬別,層次不齊。
對于我們鏈合資本來說,一個項目給到我們,第一,我要看他們的行業。他們的行業是否屬于未來可持續的行業,另外符不符合健康這個話題,所謂健康話題并不是我們身體健康,而是一個廣義的健康的理念。如果行業沒有問題,我會再去看他們的團隊,百分之八十看他們的一個領頭人。他的背景,經歷,是否經歷過失敗,有多大的承受力,這是我們非常非常關注。
另外在融資當中,一定要注意自己項目的一個核心競爭力和一個行業壁壘。比如現在在移動互聯網的下面,我們看的更多的還是獲客成本這一塊,如果說沒有解決高昂的獲客成本的有效的途徑的話,項目再好,也只能忍痛割愛。
問題2:融資需要準備什么資料,需要注意哪些點?
答:第一,一份可以看得BP是肯定的。這個BP,應該是需要十三頁,最多需要十三頁。我在看BP的時候,凡是做到二十頁以上的BP,我基本上是不看的。因為如果一個創業團隊不能把自己的BP在十三頁、十五頁,之內講述出自己要做什么,有哪些優勢,需要融多少錢的話,這樣的團隊,我們相對來說是比較擔心的。所以說超過二十頁的BP我是不看的,BP的頁數越長,我看的時間會越短。
BP的主要內容:第一個,我們是做什么的,這是必須要有的,而且一開始就要說明。第二,我們要怎么做。這個怎么做的話背后會有一些簡單的商業模式,但是在種子輪和天使輪當中,談到盈利,談到流水其實是很奢侈的,所以說只要有簡單的商業模式其實就可以了。第三個,我們要做的這個項目是解決哪方面的一些痛點。為什么要有我的存在,我們存在之后,這些人能夠得到什么樣的痛點的解決。是否是剛需,還是半剛需。第四個,為什么是我們能做成,這個時候更多的還是以團隊介紹、核心的優勢,還有一些行業的壁壘等。第五個,就是融資需求和用途。融資需要多少資金,以及資金的用途和資金的配比是什么樣子。所以在BP當中真的不需要羅列毫無意義的贅述或者形容詞。只需要把ppt做得簡潔明了,讓投資人一看就懂你,就知道你要做什么的。具體的一些數據,具體的一些想法,其實是在打動投資人之后,見面才具體聊的東西。
融資當中一個大忌,就是在估值和要錢。因為現在太多的創業者都存在,找錢花錢,找錢花錢的階段。太少的創業者,在想,“我們怎么樣能把找來這些錢花的這些錢能夠賺回來。通過我們的商業模式來賺回來。”我看現在的創業者都是非理性估值,他們都是亂估的。怎么是亂估的呢,他首先考慮自己需要多少錢,比如說我要做一個這樣的項目大概需要五百萬,那我出讓多少股份呢,好像貌似在投資學里面,投資機構的普遍知識學里面,應該是不能超過百分之二十。那就定在百分之二十吧,五百萬百分之二十,然后一算投后估值一個億。
這樣的估值是很不理性的,也是投資人看見最頭疼的。他沒有一個理性的對項目進行一個評估。這個市場有百億級,千億級,甚至有萬億級的市場,但是創業者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在這么龐大的市場里面,你所占的份額有多少?所以我建議創業者在估值的時候應該采取小步快跑的形式,不要把自己的估值過高,不然很容易把投資機構拒之門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