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菜會致癌,小龍蝦渾身都是寄生蟲,晚上吃姜似砒霜……這些養生常識是真是假? 下面咱們就說說這些生活中容易入坑的小常識。 白皮雞蛋更有營養? 網上有傳言稱,“白皮雞蛋更有營養,因為白殼的是土雞蛋,紅殼的是洋雞蛋,是喂飼料的雞生出來的蛋。”但事實并非如此。 蛋殼的顏色來自于雞蛋在母雞生殖道內的最后一個加工過程——子宮上皮分泌的色素均勻涂抹在白底的蛋殼上,具體分泌什么色素首先取決于母雞的基因型,并不能確定它是散養、放養的土雞所生,還是規模化飼料飼養的商品雞所生。而且在蛋殼顏色形成前,蛋里面的物質就形成了。 所以,蛋殼的顏色并不會直接影響雞蛋的營養成分。 小龍蝦渾身都是寄生蟲? 有傳言說“小龍蝦渾身都是寄生蟲,不能吃。” 目前市面上我們吃到的小龍蝦,大多來自人工養殖,相比野生小龍蝦已經干凈很多啦!即便是這樣,仍舊免不了受到肺吸蟲之類寄生蟲的感染,但并沒有到不能吃的地步,只要牢記:
吃豆腐會讓男人變娘? 這完全是不可能的。 豆腐中的雌激素,也就是大豆異黃酮,它是種植物雌激素,對于人類有著微弱的效果。微弱程度大概是人體雌激素的1/100~1/1000。 它是幫助人體雌激素穩定的調節器。體內雌激素水平不足時,它能稍微彌補一下;過高時,它會稍微抑制一下。 所以,豆腐是可以吃的,完全不用擔心。 早上吃姜勝參湯? 晚上吃姜似砒霜? 這句謠言很多長輩深信不疑。 但其實,不論早中晚,生姜還是那個生姜,營養成分怎么會發生變化呢?而同樣的營養素,怎么會早上對人體有益,到了晚上就變成毒藥了呢?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姜主要還是作為調料使用。不管是早中晚,只要烹飪需要,都可以放心地使用。 奶白色的湯更有營養? 其實并非如此。 湯之所以能變成奶白色,是因為多了脂肪,湯中的蛋白質包在了脂肪粒外邊,均勻地分布在水中,這在生物化學上稱為“乳化”,由此發生了光的散射,這樣的湯看上去就有了奶白色的視覺效果。 不過,很瘦的肉是熬不出奶白色的湯的,必須有脂肪幫助完成這種“乳化”,而且脂肪越多,乳化顆粒越多,越容易熬成奶白色的濃湯。 如果想喝營養成分高的湯,最好選清湯,特別是清湯冷了之后有凝固出來的凍類,說明這種湯中的蛋白質的含量高。 隔夜菜有亞硝酸鹽,會致癌?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隔夜菜因蔬菜種類的不同,在保存不當、存放時間過長的情況下確實可能產生亞硝酸鹽。不過,亞硝酸鹽本身不是致癌物,只是會與人體攝入的其他食品、藥品、殘留農藥中的次級胺反應形成致癌物——亞硝胺。 實驗表明,隔夜菜雖然亞硝酸鹽含量略有上升,但含量實在有限,對人體健康并不會構成實質的影響。不過,隔夜菜還是要少吃,因為它的營養損失很大。 來源:科普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