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逢端午節,人們習慣把艾草放在家里,用以“避邪”,艾草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其中以湖北蘄州所產的最為出名,中醫稱它為蘄艾。 艾草的應用已有幾千年歷史,關于艾草的用法非常多,其中煎湯服用、煎水熏洗、制成艾條熏灸,這些用法最為常見。 藥用的艾一般為艾葉,中醫認為,艾葉,味辛、苦,性溫,有小毒,具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的作用,艾葉氣香味辛,性溫,可散寒,暖氣血,溫經脈,被稱為溫經止血之要藥,用艾葉煎水服可治療月經期間因虛寒引起的崩漏,崩漏一般出血量大,病情緊急,建議及時就醫。 艾葉還能驅逐寒濕,止冷痛,特別善長于調經,因虛寒引起的,月經不調,經行時腹痛、宮寒不孕等證,可與川芎、白芍、當歸等配伍使用,當然,日常用它煮雞蛋吃也是可以的。 脾胃虛寒引起的脘腹冷痛,可以用艾葉煎水服用,或將艾葉剁碎,炒熱敷在肚臍上,即可起到緩解腹痛的作用。艾葉煎水洗有止癢的作用,可治療細菌及過敏引起的皮膚瘙癢。 現代研究表明,艾葉還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祛痰、抗凝血、抗過敏、護肝利膽等作用,可用于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氣管炎、哮喘等疾病,近些年來,艾葉非常受養生專家的青睞,有很多人喜歡把它制成“艾葉茶”、“艾葉湯”或“艾葉粥”等,用于養生. 但食用艾葉時應當注意,一般不宜超過9克,大量服用艾葉,會引起中毒等嚴重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