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古詩《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成了今年天津高考鑒賞題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 [東晉]陶淵明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注】。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注】問津:指孔子讓子路向兩位隱士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詩人盡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識到“憂道不憂貧”難以踐行,因此立志躬耕,這體現了他對孔子人生選擇的否定。 B.詩人親自參與田間勞作,不僅快樂地拿起農具耕種,還面帶笑容鼓勵農人們積極從事勞動。 C.“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說不必斤斤計較收成如何,愉悅就在耕耘的過程中。 D.這首詩融說理、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意境清淡悠遠,語言平白如話,富有表現力。 (2)“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分) (3)“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表達了哪些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A (2)平曠的田野上,從遠處吹來的微風,輕輕拂過禾苗。長勢良好的禾苗,煥發出勃勃生機。 (3)詩人躬耕田園、避世隱逸的寧靜淡泊之情。濟世與歸隱相矛盾的復雜情感。 先師孔子留遺訓:君子憂道不優貧。仰慕高論難企及,轉思立志長耕耘。農忙時節心歡喜,笑顏勸勉農耕人。遠風習習來平野,秀苗茁壯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勞作已使我開心。耕種之余有歇息,沒有行人來問津。日落之時相伴歸,取酒慰勞左右鄰。掩閉柴門自吟詩,姑且躬耕做農民。 陶淵明 先師遺訓“憂道不憂貧”之不易實踐,夾敘了田間勞動的歡娛,聯想到古代隱士長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憂道之人的難得,最后以掩門長吟“聊作隴畝民”作結。陶淵明一向把孔子視為先師。孔子說過的“憂道不憂貧”,他記在心里。但他更喜歡這種“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的農耕生活。陶淵明想成為長沮、桀溺那樣的隱士。他的內心有掙扎,有焦慮,本想有所作為,世界卻使他望而卻步。他很失望,漸漸生出一顆叛逆之心,甘愿“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這將是他生命的歸宿。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