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以及水解所產生這類結構的物質,含C、H、O,有些含N、P、S,通式(CH2O)n。動物飼料中2/3為(CH2O)n,但動物產品中(CH2O)n含量不足1%,主要起供能的作用。動物對(CH2O)n沒有特殊的要求。因此,飼養標準中不列(CH2O)n的需要量。 01 碳水化合物及其營養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分類 化學分類:
非淀粉多糖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NSP) 1、非淀粉多糖概念: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糖甘露聚糖等)組成。 2、NPS的分類:不溶性NSP(如纖維素);可溶性NSP(如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 3、可溶性NSP的性質和抗營養作用: 豬雞消化道缺乏相應的內源酶而難以將其降解;其與水分子直接作用增加溶液的黏度,且隨多糖濃度的增加而增加。 多糖分子本身互相作用,纏繞成網狀結構,引起溶液黏度大大增加,甚至形成凝膠。 因此,可溶性NSP在動物消化道內能使食糜變黏,進而阻止養分接近腸黏膜表面,最終降低養分消化率。 圖1 谷物豆類中非淀粉多糖類型含量(%) 碳水化合物的營養生理功能 1. 供能和貯能:
2. 構成體組織:
3. 作為前體物質 為反芻動物瘤胃利用非蛋白氮(NPN)合成菌體蛋白或重組合成菌體蛋白和 動物體內合成非必需氨基酸(NEAA)提供碳架。 4. 形成畜產品 奶、肉、蛋 02 單胃動物碳水化合物營養 消化吸收
圖2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代謝
單胃動物: 70-100 mg/100ml 反芻動物: 40-70mg/100ml 禽: 130-260 mg/100ml 血糖維持穩定是二個過程的結果: (1)葡萄糖從腸道、肝和其他器官進入血液; (2)血液葡萄糖離開到達各組織被利用(氧化或生物合成)。 血糖來源: (1)從食物消化的葡糖吸收入血; (2)體內合成,主要在肝,前體物有AA、乳酸、丙酸、甘油、合成量大,但低于第(1)途徑; 血糖去路: 1)合成糖原; 2)合成脂肪; 3)轉化為AA,葡糖代謝的中間產物為非EAA提供C骨架; 4)作為能源:葡糖是紅細胞的唯一能源,大腦、N組織、肌肉的主要能源。 纖維物質的作用 1. 營養作用:
2、缺點:
日糧纖維的作用效果
纖維飼料的適宜用量
03 反芻動物碳水化合物營養 消化吸收 反芻動物消化C·H2O與單胃動物不同,表現在:消化方式、消化部位和消化產物。
反芻動物瘤胃內碳水化合物消化過程見下圖所示 圖3 反芻動物瘤胃內碳水化合物消化過程 1.消化過程 C·H2O降解為VFA有二個階段: 1)復合C·H2O(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在細胞外水解為寡聚糖,主要是雙糖(纖維二糖、麥芽糖和木二糖)和單糖; 2)雙糖與單糖對瘤胃微生物不穩定,被其吸收后迅速地被細胞內酶降解為VFA,首先將單糖轉化為丙酮酸,以后的代謝途徑可有差異,同時產生CH4和熱量。 飼料中未降解的C·H2O占采食C·H2O總量的10%~20%,這部分在小腸由酶消化,其過程同單胃動物,未消化部分進入大腸發酵。 2.瘤胃發酵產生的VFA種類及影響因素
甲烷的產生及其控制(見圖4、5、6)
圖4 提高動物生產性能控制溫室效應 瘤胃甲烷產生
圖5 溫室氣體產生的來源 圖6 瘤胃內甲烷生成及其控制 3. VFA的吸收
4.VFA的代謝 合成:乙酸、丁酸→ 體脂、乳脂·丙酸→ 葡萄糖 5 VFA的氧化: 奶牛組織中體內50%乙酸,2/3丁酸, 1/4丙酸被氧化;其中乙酸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需要量的70%。 葡萄糖的代謝 1、葡萄糖合成:反芻動物所需葡糖主要是體內合成,部位在肝臟。 2、葡萄糖的生理功能:
圖7 奶牛乳腺內葡萄糖的利用 圖8 荷斯坦奶牛的葡萄糖代謝 乳汁合成 1.對乳腺的葡萄糖供應是影響產奶量的決定因素; 2.影響乳腺合成效率的決定因素是乳腺組織對長鏈脂肪酸的利用。 參考文獻: 中國農業大學計成教授主編《動物營養學》 浙江農業大學劉建新教授《動物營養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