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12日,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暨罪證陳列在哈爾濱正式對外開放。這次展覽新增大量文物、照片等資料。731細菌部隊遺址是目前保存的二戰(zhàn)期間規(guī)模最大的進行細菌戰(zhàn)研究和實驗的遺址群。開放遺址占地達6平方公里,建筑物150余幢,其中存放了大量用于制造生化武器的設備。日軍在二戰(zhàn)期間使用的生化武器大多都是在這里研發(fā)。 1931年日軍逐步占領東北后,一個叫石井四郎的日本人于1933年來到了中國,在拉濱河線上的背陰河車站附近建立了一個由關東軍直接領導的細菌實驗所,人稱石井部隊。1935年到1936年期間,日軍為擴大戰(zhàn)爭需要,在此部隊基礎上建立了兩個細菌戰(zhàn)部隊,一個叫關東軍防疫給水部,一個叫關東軍獸疫預防部。這兩支部隊就是后來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和100部隊,都是著名的反人類魔鬼部隊。 從1939年到1942年,僅731部隊生產(chǎn)的炭疽等病菌就達數(shù)十噸之多。這些病菌以傳播迅速、感染力強、死亡率高的傷寒、霍亂鼠疫、炭疽等為主,化學武器有糜爛性、刺激性和窒息性等毒劑,這些生化武器被大量投放在中國內(nèi)陸。有的用飛機投放帶菌的昆蟲、雜物制造疫情,有的使用手榴彈、炮彈、毒煙罐投擲,有的被混入糧食、食鹽當中,有的甚至掘開河堤利用水災擴散病菌。 在1940年的寧波地區(qū)、1941年的常德地區(qū)、1942年浙贛鐵路沿線等多地,為配合日軍作戰(zhàn),生化武器被大量使用,造成了無數(shù)無辜平民的死亡。據(jù)戰(zhàn)后被俘日軍交代,僅魯西聊城、臨清等18個縣,便有至少20萬人慘死于日寇的細菌戰(zhàn)。 除了使用細菌武器,從淞滬會戰(zhàn)開始,日軍還開始使用毒氣。尤其是到了武漢會戰(zhàn),日軍更加肆無忌憚,開始使用劇毒的糜爛性毒氣,包括芥子氣、路易氏氣等。在戰(zhàn)爭期間,日軍生產(chǎn)出746萬發(fā)毒氣彈,除了沒有研制出神經(jīng)性毒氣,幾乎研制并裝備了世界各國所裝備的所有毒氣,如芥子氣、路易氏氣、光氣、二苯氰砷、氫氰砷等多種標準毒氣。 為了滿足生化武器的研制需要,大量的戰(zhàn)俘、平民被送往731部隊和100部隊進行實驗。據(jù)一位曾在731部隊動力班做過勞工的人說:“這里每天都有人被抓來,然而從來沒有人能夠活著走出那座殺人魔窟。” 日軍在用實驗過程中,所做的凍傷實驗、壓力實驗、鼠疫實驗、病毒實驗、細菌實驗、器官實驗等,方法之殘忍毒辣,名目之繁多,實在令人發(fā)指。冰凍實驗中,在零下的30多40度的氣溫下,將人的手澆上冷水,等到結(jié)冰之后,又用熱水融化,最后一扯,皮肉具掉,只剩下白森森的手骨。壓力實驗中,將人置于壓力艙,進行加壓、減壓,最后血管、腹腔具爆裂。各種病毒、細菌實驗中,將病毒等注射進去,觀察病變過程,比如糜爛實驗,整個過程極其殘忍。器官實驗中,將手足交換、人體器官于動物器官交換等等,最終因排異而死。 除此之外,日軍還進行了人、馬、猴血液交換實驗,在婦女身上進行梅毒實驗,空氣靜脈注射實驗。血液交換后,因人體排異反應,人的身體會發(fā)生不停的抽搐,最終致死。這一系列實驗,除了令人發(fā)指,更是日軍禽獸不如、反人類本質(zhì)實實在在的寫照。 日軍投降前夕,731部隊對實驗用品、資料進行銷毀。8月10日一晚上,就把1000多具人體標本丟入了松花江,同時殺害了獄中數(shù)百名囚犯。然而雖然日軍銷毀了大部分證據(jù),但是在后來依然發(fā)現(xiàn)了大量遺留生化武器,包括4大類10鐘,共計230余萬件化學武器,120噸化學制劑。而化學武器傷人事件也不斷增加,致死致殘人數(shù)不斷上升,災難至今也沒結(jié)束。 然而,雖然日軍在戰(zhàn)爭中犯下如此喪心病狂的罪行,罪魁禍首石井四郎依然沒有受到懲罰。二戰(zhàn)后的美國為獲取日軍實驗的資料和結(jié)果,竟然同石井四郎進行交易,幫助其逃避了軍事法庭的審判。生化武器的研制作為人類生存的一大威脅,而二戰(zhàn)后的美國竟然為了獲取資料,不惜公然包庇石井四郎等生化戰(zhàn)犯,不僅是他們逃脫了審判,也是人類未來蒙上了陰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