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牙楤木又名遼東楤木、刺嫩芽、刺老芽、刺龍鴉、老虎刺、樹頭菜等,為五加科楤木屬多年生亞喬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三省、西南云、貴、川、陜等地;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朝鮮、日本等地區少有分布。由于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識增強,野生綠色保健蔬菜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國內市場上供不應求,同時也是我國出口創匯的主要山野菜品種之一。龍牙楤木脆嫩鮮美、營養豐富。據測定100g鮮品中含蛋白質0.56g、脂肪0.2g、還原糖1.44g、有機酸0.68g,此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無機鹽、氨基酸等,營養價值豐富。龍牙楤木還是一種藥用植物,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其葉和根中含有皂苷,根含三萜皂苷、龍牙楤木皂苷A、B、C等。根皮入藥能補氣、健脾、利尿、活血、止痛等以及治療氣虛無力、神經衰弱、風濕性關節炎、胃腸潰瘍等疾病。具有強身健體、調節神經和延年益壽的功效。據前蘇聯有關文獻報道龍牙楤木的根皮對心臟有強化作用。現在治療心律失常這方面的疾病上應用較多。因此,經常食用龍牙楤木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由于人們長期掠奪式采集,以及挖取根皮入藥使野生資源遭到極為嚴重的破壞,蘊藏量和可采量疾步銳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僅靠現有的野生資源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合理開發和利用野生資源,進行龍牙楤木的人工栽培是一個很好的方向。1形態特征及生長習性株高1.5~6m,上部枝為杈狀分枝、灰棕色,老枝樹皮灰色、密生堅刺、老時脫落,小枝刺疏細。葉大、互生、2~3回奇數羽狀復葉、常集生于枝端、長可達1m,小葉卵形或闊卵形,葉柄、葉軸、及小葉軸均有刺。傘形花序集生為傘房狀圓錐花序,花淡黃色、花柱分離或基部合生。漿果狀核果、成熟時黑色,花期8月、果期9~10月。龍牙楤木喜生于溝谷、陰坡、半陰坡海拔250~1000m的雜樹林、闊葉林、闊葉混交林或次生林中。耐寒,但在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環境下生長更好。空氣濕度在30%~60%之間,喜肥沃而略偏酸性的土壤。2栽培方法與技術2.1露地栽培技術2.1.1苗木繁育2.1.1.1種子繁殖:種子繁殖是大面積生產苗木的來源。9月下旬,種子成熟時采收,采收完必須進行沙藏保養。一般溫度在0~5℃,濕度保持在60%~70%,15天左右翻動1次,水分不足應及時補水,一直延續至1月上、中旬,將種子移到-5~0℃的地方進行冷凍處理,直到播種時為止。5月初播種前將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可用0.5×10E-6的赤霉素浸泡10min后撈出晾干后播種,也可將種子放在溫水中浸泡1~3天后,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再用1∶3比例的濕沙拌勻,置于室外,保持60%的濕度,萌芽后即可播種。選擇背風向陽、耕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透氣的酸性或微酸性沙壤土,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農家肥1500~2000kg,磷酸二銨20kg,深耕細耙,做成苗床進行條播或撒播。2.1.1.2根蘗苗繁殖:根蘗苗是龍牙梅木側根上的不定芽,在秋季已經形成,秋末植株落葉進入休眠后,不定芽也隨樹體和根系進入休眠狀態。春天土壤化凍后,植株解除休眠萌發生長,不定芽也萌發出土,從而形成了根蘗苗。將根蘗苗與母株分離進行移栽即可。2.1.1.3插條扦插:選擇10~25cm(2~3個芽)的枝條作為插條,用ABT生根粉浸泡10min后進行扦插,插條成活后進行移栽。2.1.1.4根段扦插:秋季植株落葉后,將成株的肉質根挖出,剪成1.5~2cm的根段,也可在春天土壤化凍后挖成株的肉質根做扦插材料,將其斜插于苗床溝中,根段上面露出苗床1~2cm,插后覆土5~6cm,株行距20cm。用根段平埋來繁殖幼苗,關鍵在于根段上易發生萌蘗,萌蘗梢芽數多,繁殖系數才高;萌蘗梢生長健壯,則有利于繁殖苗木的移栽生長。IAA有促進龍牙摁木平埋根段發梢和新梢生長的作用。試驗發現用500mg/kg的IAA溶液浸泡根段24h,根蘗苗發根數多,效果較好。2.1.1.5組織培養育苗:選萌芽1~2周的幼嫩葉柄作外植體,經表面消毒滅菌后接種于誘導分化培養基上,培養基為MS+2,4D1.0mg/L+蔗糖30g/L+瓊脂9g/L,溫度24~26℃,光照1500~2000lx,每天光照12~16h。每一個月繼代一次愈傷組織,后將愈傷組織接種到成苗培養基上,培養基為MS+瓊脂7g/L+活性炭1.5g/L,當苗高3~4cm時,從培養基中取出,洗去瓊脂,栽入蛭石∶珍珠巖=1∶1的煉苗基質中,成活后進行移栽。另有試驗報道將龍牙楤木半木質化枝條接入誘導培養基MS+BA2+IBM00.5(pH5.7)中,五周后轉入MS+BAl+IBM0.2中繼代培養,以側芽和不定芽叢兩種形式增殖,每五周繼代一次,獲得大量健壯幼苗,再接種到1/2MS+IBM0.5+NAA0.2+活性炭3g的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效果也不錯。2.1.2定植:一年生苗木在育苗床上越冬后,于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后,選擇健壯、新根多、無病蟲害的幼苗進行定植。栽培密度15m×1.0m。栽時將幼苗的根系平展,均勻分布于定植穴內,埋土,踏實。2.1.3管理:定植當年以除草為主,一般除2~3次。第二年開始追肥,于采收嫩芽后或整枝前進行。追肥于3月上旬萌芽前進行較好,追肥量視幼樹長勢而定,不宜太多。每年春季采芽后進行修剪整枝,靠近枝條基部留4~5個側芽,將上部剪去。4~5年后長勢下降,要將老株四周的根切斷,促使根萌蘗產生新的幼株。2.1.4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瘡痂病和白紋羽病。幼苗時易患立枯病,可噴灑“雙效靈”400倍液,每5~7天噴一次共噴3次。瘡痂病可用五氯酚鈉加石硫合劑噴灑防治,白紋羽病用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處理種苗。春季有蚜蟲危害嫩芽,一要及時采收,減少蚜蟲生長環境,二是要選對人畜低毒藥劑于采收后噴灑。夏季有云斑天牛咬食葉片。2.1.5采收:采收的最佳時間是在新芽長至6~10cm,尚未開葉前,此時采摘的嫩芽品質最好,產量也高。2.2設施反季節栽培由于龍牙楤木的生長特性與食用特點,決定了其采摘時間較短且集中,大約在15天左右。每年只能在春季掰食1~2茬嫩芽,其它季節很難吃到。為了延長食用時間,人們多采用腌制、曬干等方法加工貯藏。但與新采的相比無論是外形還是口味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人們嘗試利用設施進行反季節栽培,這種方法不僅解決了上市時間短的問題,同時也給種植者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2.2.1芽條的采集:冬季生產可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采集當年生芽條,此時的枝條已基本解除休眠。選擇外皮完好無損的、無病蟲、芽尖飽滿、直徑1.5cm左右的枝條,將其剪成50~70cm的小段,每30株用草繩捆成一捆,豎立擺放在0℃左右的濕潤處,以防風干。2.2.2營養液扦插:在溫室或大棚內用水泥在地下做池、也可用木板做槽或買塑料槽等來盛裝營養液。營養液配制以每50kg水加0.25kg尿素或硝酸銨0.4kg加白糖0.2kg為宜,攪拌均勻待充分溶解后使用。將配好的營養液裝入種植槽中,將成捆的枝條整齊的擺放在槽內,營養液深度保持在20~25cm,以后根據養分消耗情況及時補充營養液。要時刻注意溫度的變化,最低溫度不得低于5℃,遇有低溫天氣要進行增溫。在生長過程中可根據生長情況及時調整擺放位置已達到長勢均勻一致。2.2.3水生栽培法:將栽培槽內加入水,然后將枝條放入槽中,及時補充水分保持水位在15cm。萌芽前室溫白天保持25~28℃,夜間2℃。萌芽后,室溫白天以22℃為宜,夜間為5℃。2.2.4基質扦插法:在溫室或大棚內做畦,寬1.0~1.2m、深20cm,在畦床底部鋪上農用地膜后再鋪上20cm厚的河沙、細爐渣、木屑等基質。用直徑1.5cm左右的尖木棍在畦上打孔,每平方米20個孔,要求一定要刺透地膜,以便滲水。然后將枝條剪成20cm左右的插段,要有一定的斜度,將插段豎直插入基質中,深度12~15cm。頂芽和側芽要分開插以便管理。插滿后澆一次透水,以便讓枝條和基質充分接觸。作者單位:吉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通化師范學院生物系 通化師范學院化學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