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臟器的體表投影:
右季肋區 腹上區 左季肋區 肝右葉、結腸右曲、右腎 肝左葉、膽囊、胃、十二指腸、胰腺 胃底、胰尾、左腎、脾、結腸左曲 右外側區 臍 區 左腹外側區 升結腸、右腎下部、回腸、 右輸尿管 胃大彎、橫結腸、空腸、回腸、 大網膜 降結腸、空腸、左腎下部、 左輸尿管 右腹股溝區 腹下區 左腹股溝區 回腸末端、盲腸、闌尾 回腸、膀胱、卵巢、輸卵管、子宮 乙狀結腸
三、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由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和一些小的消化腺)組成。 ?消化管自上而下依次為: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肓腸、結腸、直腸)。通常把從口腔到十二指腸的一段叫做上消化道,空腸以下的一段稱為下消化道。 (一)口腔: 1.硬腭、軟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體)、咽峽(左右腭舌弓、腭垂和舌根圍成) 2.牙:牙冠、牙頸、牙根、牙腔、牙髓、牙釉質、牙骨質、牙質(象牙質)6—7個月開始,乳牙長全20個,6—12歲之間逐漸脫落由恒牙代替,恒牙共32顆。其主要功能是切割和磨碎食物,并輔助發音。 3.舌:舌體、舌根、舌尖、舌黏膜(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狀乳頭);舌肌(舌內肌、舌外肌)。其主要功能是不僅在咀嚼時起攪拌食物的作用,而且還對語言和發音有重要功能。 4.口腔腺(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口腔腺的分泌物稱為唾液,它具有濕潤粘膜和食物、抗菌滅菌、清洗口腔和便于呑咽等功能。 (二)咽(肌性管道): 1.位置與交通:頸椎前,上部通鼻腔,中部通口腔,下部通喉腔并向下與食管相連。全長12厘米。上起顱底,下至第六頸椎下緣與食管相連。 2.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 3.功能:食物和空氣交通要道 (三)食管(肌性管道): 上端于第六頸椎高度接咽,下端穿過膈肌于第十一胸接胃,全長約22—25厘米,有三處狹窄。其 功能是食物的通道。 (四)胃: 1.位置和形態:3/4位于左季肋部,1/4位于上腹部,其入口為賁門,出口為幽門。整體分為:賁門部、胃底、胃體、幽門部。 2.胃的功能: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可臨時貯存食物,并磨碎、攪拌食物。胃能分泌胃液,可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胃還能分泌激素。 (五)小腸(5—7米): 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回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