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群同學在討論“寫作要不要說真話,抒真情”的問題,一位同學說:“寫作應該說真話,抒真情,因為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動人。”另一位同學說:“可我們的經歷太簡單,從學校到家庭,兩點一線,如果總是說真話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寫不出新意。”還有一位同學說:“我寫作的時候就經常虛構,虛構出來的文章,有時候得分也蠻高的。” 對這個問題,你有怎樣的體會或思考?請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fā)表議論;②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襲,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李卓:深度解析 相信大家看到題目時,第一眼有點慌。 實話實說,我覺得,今年長沙中考作文,有可能拉開分差了。 對于有準備,平常訓練較多的考生而言,這是一個簡單的題目。但是對于訓練較少的考生而言,可能會面臨困局。 今年的作文,從題面上來看,上升到了考生對于“寫作”本身的理解。今年,我前后開了近十場講座,每次都會從寫作的四個關鍵方面著手,來談對寫作的理解,相信聽過的同學一定不會陌生——主題、素材、技法、語言。并且,在素材方面,關于“如何寫出真情實感”,我做了兩個專場講座,一個線下,一個線上。而今年的中考作文的考點,就落在對“素材”的理解上。 (點擊圖片查看課程) 關于作文的“真”,我做了詳細的闡釋。 一、 盡量寫親身經歷的事情。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可以進行藝術加工,但一定要有生活原型。 二、 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 三、以小見大。 四、 寫出“畫面感”。 相信,大家在看完我講述的這幾點后,基本的觀點就能夠形成了。建議大家看完本篇解析后,再點進去看看這次免費的公開課,一定能有所收獲。 好,回到作文我們來談幾點。 一 說說立意 有人說,作文要真,有人說,我沒東西寫,虛構也能得高分。 材料作文本身是暗含觀點的,而且,材料作文有多向性和傾向性的原則。這句話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都反復提及過。 那么,本段材料,依據“多向性”原則,我們能提煉出什么樣的觀點呢? 無外乎—— 1. 作文要真,要盡量寫親身經歷,寫出真情實感; 2. 作文可以虛構 那么,依據“傾向性”原則呢? 同學們,我們定然要傾向于“作文要真”,而對于能得高分的虛構的作文,我們就得體現(xiàn)我們的思辨能力了——虛構如果不是基于生活的,如果是沒有生活原型的,我們是要反對的;反之,我們可以贊同。 基于此,我們的立意可以是—— 1、文章要真。只要我們有一雙留心生活的眼睛,就能發(fā)現(xiàn)美,發(fā)現(xiàn)感動。 2、文章可以跳出生活之上,但是要基于生活。 3、真與假,虛與實,從來都是辯證的,但是,從心出發(fā),平靜自然,不功利,才是生命最美的形態(tài)。
二 說說選材 圍繞“生活中從來不缺少能打動人心的素材,缺少的只是發(fā)現(xiàn)美和感動的眼睛”來組織素材,其實就非常簡單了。 ●當你行走在夕陽余暉里,穿梭在繁華的都市中時,你可曾有片刻的駐足,看看身邊行色匆匆的人們,有人在為生計奔波,有人在悠閑地享受慢時光,有人在悲傷,有人在歡喜,當我們看到汗流浹背的光著膀子的向工棚走去的民工時,當我們看到高大的建筑外墻懸在一根繩上擦拭玻璃的“蜘蛛人”,我們可曾想過他們的內心,他們是否在思念遠方的故鄉(xiāng),他們是否在牽掛自己的父母或妻兒? ●當天剛蒙蒙亮時,你有沒有注意過大街小巷里那一抹橘紅色的身影?一夜的觥籌交錯,一夜的談笑風生過后,城市的街巷總是落滿不和諧的垃圾,是他們,在陽光還未覆滿整座城市之前,在人們還未推開窗戶,看見第一眼風景之前,靜靜地默默地讓這座城市煥然一新。 ●當你去到鄉(xiāng)村,你有沒有看見過屋頂上的裊裊炊煙,你可知道那便是鄉(xiāng)愁,你有沒有看見過泥濘的彎彎山路,那就是通往希望的道路,你有沒有看見田間勞作的老人,荷鋤而歸的伯伯,他們用汗水耕耘著自己的人生,春種秋收,生生不息。 ●這紛紜繁華的世界,無論是兩眼凄涼的乞丐,還是歌聲蒼涼的流浪歌手,無論是走出考場時臉上洋溢著笑容的考生,還是焦急期盼著孩子歸來的父母,無論是夕陽里互相攙扶的老人,還是哼著小曲一路小跑的孩童…… 有太多觸動我們的心靈的人和事,當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顆善于感悟的心時,文章往往就有了更多的人文氣息,更厚重而能打動人心的真情實感。 如果提到“虛構”,也能點到文學藝術其實源于生活,但可以高于生活,就更有深度了。
三 說說體裁 體裁非常靈活,寫議論文表達觀點是較為容易的。 寫記敘文,寫生活中遇見的美和感動,比如父母之愛,凡人小事,人性中的美,甚至生活中不經意的一份感悟,都是可以的。 寫議論性散文,以議論文的框架,散文的筆法,組織多個素材,化整為零,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黃其:示范作文 做一朵春天里盛開的花 作者系麥田格教研總監(jiān),畢業(yè)于北京大學 有一個美麗的故事,說到每年冬天,當初雪落下的那一天,人們便坐在自家庭院里,穆然不言地凝望那一片片輕柔的白色。雪一片一片,落在屋頂,落在籬笆,落在衣肩,輕輕地覆上睫毛。 在街角的那棵榕樹下,總見那個老人淡淡地坐在一片淡淡的陽光里,低著頭,很專心地用一個小刀在割橘子皮,畫下四刀弧形,依著刀痕撕開,橘子皮在他手上盛開如花。把橘肉一瓣瓣取下,仔細摘掉筋絡,慢慢地一瓣瓣地吃。那天下午,他就那樣認真地吃著一瓣一瓣的橘子,凝止在參禪般的安靜里。 煙花盛放的橘洲江畔,那個拾荒的老人小心翼翼地穿過人潮,在垃圾桶里翻撿著心儀的寶貝。熱鬧是旁人的,他什么也沒有。只是,煙花砰然升空,他也隨即停下手中的活,星光、火光映照著他的眼眸,那一刻,花只為他一人綻放。 這樣的虔敬常使我在靜穆中有哭泣的沖動。若有對生命這樣的驚服和熱愛,我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我還要虛構什么動人心魄的情節(jié)? 你看附近的那片建筑工地,三三兩兩的工人聚在一起,光著的膀子被夕陽照著顯出古銅色,喝點啤酒,來點小菜,高大摩登的樓也不及他們的笑容壯闊。 你看餃子端上來的時候透明飽滿的模樣,一張薄繭,包覆著一個完美的世界。捏合餃子邊皮留下的漂亮指紋,和精美陶器、雕塑上留下的印記到底又有什么不同? 你看夜空中閃爍的星,它在黑暗中忍受了多久,努力奔跑了多少光年,才抵達,出現(xiàn)你的眼前,與你相遇?你真應該好好看看它。 我喜歡雨,從天墜七萬米,碾落成泥。我喜歡風,纏繞在耳畔低語,心動不已。我喜歡西邊的經幡,東邊的大海。我喜歡寒來暑往,綠了芭蕉,紅了櫻桃。喜歡舊時月色花滿地,喜歡掃雪烹茶香,喜歡捧書立黃昏,喜歡對弈把酒分…… 我不愿意是神仙故事里駐足觀棋的樵夫,一恍惚便柯爛斧銹,滄桑幾度。我愿意學那稼軒老翁去“管竹管山管水”。 我愿意做曠野里生長的一朵花,聽風沐雨,經冬歷春。這搖搖晃晃的人間,這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我一刻都不想錯過。 所有的這一切,難道不值得?不值得變成文字,種在我們的稿田里?像一位作家所言,去種植真與善,收割美與圣。 這稿田里的文字被你的真心澆灌,會肆意生長,生生不息。有一天,會有人與你的文章偶遇,那便是“金風玉露一相逢”。 那些用生命寫作的人,他們的文字不是始終充滿芳香,至今仍芬芳著我們的心靈嗎? 你一定記得,楚澤邊畔,那個身著白衣,且行且吟的身影。他問天叩地,聲嘶力竭。喑啞了喉嚨,汩汩的江水,至今溫柔安放著他如皎月一般的靈魂。 你一定記得,那道握著沉甸甸的鐵筆走來的身影。非人酷刑可以傷害他,但不能控制他,他從苦難中汲取的是萬丈豪氣,千里雄風,以一顆真心書寫滄海桑田。從此,歷史的背后始終懸掛著他的如椽大筆。 他們就像一棵棵藤蔓植物,用一支“筆直的”筆支撐,開出一樹繁花,一樹芬芳。那支筆,用生命的真心澆灌,如鉛重,寫下的字,注解的是一個一個真實、厚重而美麗的靈魂。 一朵花瓶里的塑料花,即便從不凋零,但她活著的意義,不是為了春天。 一朵春天里盛開的花,即使她會逐流水而逝,但她的美,生生不息,永不衰敗。 李卓:初中作文學習策略 結合我多年的寫作經驗,以及寫作教學經驗,給尚未經歷中考大關的初中生們提一些學習上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小學生同樣適用) 一 強化閱讀 1、閱讀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學習任務多重,時間安排多么緊湊,閱讀是必須堅持的。試想,初中階段都完全沒時間閱讀,高中你就有時間了?不可否認的是,讀書的黃金期在中小學階段,記憶力最好,語感最容易形成,大家不要“癡心妄想”以后有時間讀書,越長大,越難以安靜地沉浸在書本的世界里。 2、一個幾乎所有家長、學生正在走的閱讀誤區(qū)。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各種聽書、閱讀打卡等新穎的形式充斥在大家的手機里。平心而論,相比不讀書,沒時間讀書,這種“碎片化閱讀”從一定程度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并不算真正的閱讀!聲音、圖像的吸收,與文本的吸收,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正如看一部電影,看完后,我們能記住的,僅僅是部分情節(jié),而我們沉下心去讀書,才能真正沉淀語感,才能真正觸動靈魂! 這個節(jié)奏太快的時代,“碎片化”的知識吸收不可或缺,但它決不能替代完整的閱讀! 3、閱讀效率如果要最大化,我給大家?guī)讉€小建議。 一是進入中學階段后,可以不用“博覽群書”,而是可以選擇一些最對自己“胃口”的作家的書去深讀,你喜歡余秋雨的文化大散文,就讀透他的《文化苦旅》《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你喜歡三毛的溫婉從容,就讀她的《溫柔的夜》《雨季不再來》《夢里花落知多少》《萬水千山走遍》,反復讀,一遍一邊讀。 二是讀書要養(yǎng)成好習慣,比如摘抄,比如寫讀書筆記,摘抄和寫讀書筆記不是為了應付家長和老師,是寫給自己看。有感覺,就多抄一點,多寫一點,關鍵是有感而發(fā),且能在文章里運用。記得很多年前,我讀《茶花女》,讀到特別悲傷的時候,我就合上書,冥想一會,寫一些自己的感悟,讀《活著》時,數(shù)次掩卷而泣,就感覺拿筆記下當下的痛楚。 三是有空就多逛書店。買什么都可以看價格,買書不必。我不信這個社會還有人買書能買窮的。在那樣的氤氳著書香的環(huán)境里,有時候逛著逛著,你就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情節(jié)能打動你,說不定你一眼就相中了《俗世奇人》,好好讀完,寫好幾個人對你來說就不算難事了;唐詩宋詞能打動你,湖南作家曾冬的《唐詩素描》《宋詞素描》或許會讓你覺得意境真美,文字真美;紅樓夢看得懵懵懂懂,《蔣勛說紅樓夢》或許你就會買回家;喜歡讀歷史,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幽默風趣的風格或許能讓你耳目一新…… 四是別看電子書,遠離網絡文學。別怪我一棍子打死,網絡文學中糟粕太多,你沒時間去甄選。玄幻、校園愛情、穿越這些題材的小說看是好看,毫無營養(yǎng),真的。還不如讀金庸,讀梁羽生。 二 勤練筆 沒什么巧的,多寫。 當今中小學生,不缺知識積累,最缺的是寫作動機。所以,寫作教學中,其實最難,最核心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去拓展學生的文學思維,去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興趣,只要保持寫作狀態(tài),學生的邏輯思維、表達能力都會提高,并且,回過頭來又能影響及加深學生在閱讀中的吸收。正如習武——經常實戰(zhàn),才能理解招式的作用,反過來才能更好地練習招式。 三 精修改 我建議,同學們要養(yǎng)成修改文章的好習慣。經歷一個學習階段后,就要學會回過頭去,好好地修改之前的文章,常讀以前的文章,并思考一下如何修改,久而久之,在不斷的修正中提升。我在第一大點中詳細講了閱讀,在這里補充一句,除了讀名家的作品,同齡人的優(yōu)秀習作也要多讀,各類競賽作文集,中高考滿分作文,都要讀一讀,讀這些作品,對自己如何去修改可能更有參考價值,畢竟篇幅相似,而且立意選材都比較貼近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