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秦東魁 01 郯子是古代的一位大孝子,對父母特別孝順。父母的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眼睛也看不見東西了。郯子聽說鹿乳對恢復視力有好處,他決定想方設法取得鹿乳。郯子來到山上,卻無法靠近鹿群。于是,郯子買了一張鹿皮,披在身上混進了鹿群中。郯子的耐心獲得了回報,終于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經過一段時期的治療,郯子父母的眼疾被治好了,身體也一天天強壯起來。郯子鹿乳奉親的故事也傳遍了天下 。 02 隨著時代的發展,關于孝道也有不同的解釋,但不變依舊是那種精神傳承。 “親所好,力為具”,其實就是講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心很重要,要讓父母不為我們操心,并且盡力去滿足父母的需求,讓父母高興、滿意。 現代生活中,為人父母現在要受三層苦。第一層是保姆苦,天天不僅要養孩子,還要保證家里的經濟開銷,大事小事都得操心。 第二個是看臉色苦,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為了子女上學去求教委、求老師,長大了還為了給子女找一個好工作,去托關系、找朋友,會低三下四地去求人,就是為了讓子女少吃些苦。 第三是傭人苦,好容易把子女養大了還要再養孫子,哄不好孫子還會挨罵,孫子不聽話,都會被怨成是爺爺奶奶慣的,是爺爺奶奶教育得不好。老人不僅要被自己子女埋怨,還可能被孫子罵,真是比傭人還不如。 我們每一個人如果能真正體諒父母為我們所付出的,又怎么會不去滿足父母的要求呢?每當孩子想吃什么的時候,父母恨不得坐飛機也要給孩子買回來。可當父母老了,牙口不好了,想吃點軟的蛋糕,做子女的卻覺得是老人嘴饞,都不樂意給老人買。我們就沒想過,父母以前是怎么對自己的? 而且,孝順老人不能等,父母在世一天,我們就要盡一天為人子女的孝道。因為父母是唯一的,一旦過世就再沒有了。 03 “親所惡,謹為去”,我們會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搪塞父母或者為自己辯解。父母不讓我們喝酒,我們會說:這是應酬,你老了不懂,就別啰嗦了。但實際上,老人知道喝酒,蒙蔽智慧,要是開車的話會出車禍。 當然,還有些事情父母自己也沒做對的,結果影響了孩子,該怎么辦? 這個時候你就應該明白,真正的孝順就是不要讓父母的過失在自己身上再呈現一遍。我們要用自己的行為、用孝親的心去感化父母。 我經常說“言父母過,孝心已失”,就是你在言父母的過失的時候,你的孝心就沒了。當我們看見父母過失的時候,我們要去改變,讓我們自己不要重復同樣的過失,這才是孝心;而不是拿著這個過失當擋箭牌,說你就是這樣做的,所以我才這樣,這就錯了。因為這個擋箭牌以后會傳到你的子子孫孫手里。我就經常跟我愛人說,我們兩個該做的事情,是在所有的表兄弟面前當模范,要用行為去感動他們,讓他們都去孝順自己的父母,這才是我們該做的事情。 一我是妍婷姝一 大慶油田電視資深播音員,普通話一級甲等 擅長專題片配音、詩歌、散文誦讀及小說播講,她充滿感情的聲音曾俘獲眾多聽眾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