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是婆婆帶,婆婆說孩子真的好聽話好懂事,說不讓干啥就不干啥,有時候不聽話婆婆就哄哄一會就好了,可是……我一下班回家就拉著我各種調皮各種鬧,我在的情況下是孩子就一直粘著我,不讓我婆婆碰一下的,婆婆經常說我一回來娃咋成這樣了呢,說娃是見不得我,讓我別回來了,免得把娃惹得愛哭鬧…… 孩子反差大的情況,很多媽媽都親身體會過。 平時上班不在家,跟著爺爺奶奶姥姥,可乖巧了,只要媽媽下班一回家,孩子就180度轉變了。 吃飯一定要坐在媽媽的腿上,不肯自己吃! 小事情不順他們的心,就開始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 玩游戲、放電視,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不得靠近! 媽媽在家,孩子反而更容易哭鬧,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因為孩子深深的愛著你。 01 《美國育兒百科》里面是這樣解釋:當媽媽不在的時候,你的保姆或者家人告訴你他們表現的像個天使時,其實是因為,他對其他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但在你的面前,孩子會很想嘗試各種事情,哪怕是耍無賴耍混,甚至是危險或者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哭的凄慘,你會憐惜;遇到麻煩你會幫他解決。 在她認為,媽媽能解決她所有的難題,不管是無理的還是有理的,因為,她知道媽媽永遠是最愛她的。 02 和媽媽分離一整天,當你回家后,不同性格的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也不一樣。 有的孩子會平靜的坐在那里,好像媽媽回來了跟自己沒有關系,這類慢熱性孩子,一般不善于直接表達自己,家里有這類的孩子,媽媽應該推開家門后,重新與孩子建立連接,比如,走過去拉拉孩子的小手 有些媽媽不懂觀察孩子的情緒,推門后會直接抱著孩子舉起來,又親又抱,慢熱型的孩子會有些抵觸,甚至會推開大人的懷抱。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父母,分開一天后回去,孩子跟自己不親近了的原因。 有的孩子,則比較主動,看見媽媽回來了,會扒拉著不放,還會嘴里念叨著白天發生的事情,迫不及待的告訴媽媽。 這類孩子看似活潑大方,其實是最難搞定的。 他可能,剛剛還跟你嬉皮笑臉,下一秒就會賴著讓你喂飯,喂水,哭鬧。 其實,無論哪一種孩子,他們都是把媽媽當做了情緒的回收站,憋了一整天的情緒,終于可以釋放了。 努力回想下自己小時候,不難發現,在我們幼小的時候,在外面,無論多大的委屈困難都能忍住,但只要看到媽媽,所有的情緒會洶涌而出。 孩子覺得,只要在媽媽身邊,即使表達自己最深層、最原始的情緒,也是安全的。因為媽媽永遠都會原諒自己、愛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