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日本時間7點58分,大阪北部發生了M6.1級(最大震度6弱)的強烈地震。昨天群馬縣才剛剛發生了最大震度5弱的地震,這兩天地震多發,的確讓許多住在日本的小伙伴有些緊張。 今天大阪地震發生時正好是日本上班高峰期,很多日本小伙伴中在推特上曬出了地震的情況。 ▲車站的顯示牌掉落 ▲大阪環球影城售票處玻璃碎了一地 ▲書店中的書散落 ▲地面裂開,下水道破裂 ▲電車延遲 中午,官方宣布此次地震造成61人受傷,3人死亡,包括兩名80歲以上的男性,以及一位正在前往學校的9歲女孩,被學校游泳池邊的墻壁壓住身亡。 這是地震當時,道路上拍攝到的情況。車輛左右搖晃,震感非常強烈。 根據熊本地震的經驗,本震也許會在第一次震感較強的地震后28小時之后襲來,大阪附近的小伙伴們還遠遠不能放松警惕。 如果遇到地震,你會怎么辦? 根據對于在日本工作學習的小伙伴來說,地震并不是一件稀奇事。在日本,時不時就會搖幾下,剛來的時候還有可能會心跳加速拼命祈禱,到了后來基本大家的反應就變成了“啊,又在搖了”,然后繼續該干啥干啥,躺在被窩里的小伙伴干脆連眼都不睜,繼續睡大覺。 大部分的日本人也是這個反應,地震來了第一時間刷推特。下面這幅畫,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日本人和外國人在地震來了之后有什么不同。 一句話總結,大部分在日本住慣了的人,都已經對地震“習慣了”。就算心中有地震很危險這個概念,但是想著反正應該不會有什么大事而放松警惕,怠慢了應該有的日常儲備和對應急措施的基本了解。 就像今天地震之后,有很多大阪市民依舊選擇前去公司,還有不少人第一時間刷推特,讓不少看到的網友都只能苦笑,有些人在推特上發出了這樣沉痛的吶喊。 再看一次311東日本大地震的視頻,依舊難受到說不出話。 雖然并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通過畫面,就能感受到當時人們的恐怖與絕望。視頻中,看著洶涌而來的海嘯,有人說了一句“一切都完了”。 對于有些小伙伴來說,巨大地震就像是遠在天邊的事情,只要自己不去想,它就不會發生。但其實并非如此,地震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來。而目前,日本專家就已經提出了兩個30年之內極有可能發生的巨大地震。 一個是大家應該都知道的首都圈直下型地震。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表示,30年之內會發生的幾率是70%。東海大學地震預知研究中心的長尾年恭教授表示,根據東京地震的歷史,首都直下型地震是一定會發生的,不過早晚問題。但由于首都圈地下構造非常復雜,很難預測,也沒有前兆。專家根據資料,模擬出了直下型地震發生時的場景。 直下型地震與一般橫向搖晃的地震不同,是上下晃動,發生只在一瞬,通常地震速報也來不及通知。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震災就屬于直下型地震。 如果真的直下型地震來了的話,東京會變成什么樣?日本Friday編輯部根據專家的意見,做出了以下預想。看圖片,基本是災難片的場景了。 另外還有一處就是日本人非常關注的“南海トラフ大地震”,南海トラフ指的是四國南部海底水深4000米的巨大溝壑,是非常活躍的地震發生帶。這片區域過去曾好幾次發生巨大地震,這處地震專家的預想也是,30年之內會發生的幾率為70%-80%。內閣府中央防災會議曾指出,如果東海、東南海、南海地震同時發生的時候,將會引起M9級的巨大地震,會給30多個都道府縣造成無可預計的損失。以下是南海トラフ地震發生時的推定震源區域及推測被害情況。 關于地震前兆,有很多人都會提到“地震云”這一種說法。就像下圖這些。 但其實專家指出,從專業地球科學及氣象學看,這些所謂的地震云與實際發生的地震并無直接關系。至于究竟是真是假,也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定的解釋。如果真的看到類似的地震云,只能說一句提高警惕,但也不必驚慌失措。 另外,還有地鳴,動物的反常行為等被作為地震的前兆。但有時候,地震來得毫無征兆,所以提前準備,和知道地震時如何保護自己就尤為重要了。 日常需要準備哪些東西,地震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避難時應該什么辦,小卷也去查了很多資料,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 首先,地震發生時的一大危險源就是家具。強震來襲時,家具倒下很容易造成受傷等。因此,平時就將家具固定住非常重要,在日本有很多能夠固定家具的商品,如果家里有碗柜衣櫥等的小伙伴,還是提前固定住比較安心。 另外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賣緊急時用救生包。包括電筒、電池、非常用給水包等各種防災用具,主要能夠幫助你回避物理壓力,容易攜帶。 水和食物當然是平時不能少的。很多日本人都會平時買個一箱礦泉水放在家中以備不時之需,另外向下面這樣的非常時刻用食品在關鍵時刻也能派上很大的用場。有些小伙伴可能覺得沒有必要花這個錢就放著不買,但真的到了危急時刻,有了這些可以讓你有更大的存活幾率呢。比如下圖這一款,可以保存25年。 總而言之,平時備好食物和水,會在地震來臨時,給你很大的幫助,有備無患,放學下班時不如去超市里買點食物等以備不時之需! 接下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地震發生時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在家里或者公司里的情況下 首先打開門,確保逃生路線。要遠離容易倒下的家具,最好躲在桌子下面。如果沒有桌子,可以拿包或者靠墊等保護頭部。為了減少沖擊,用來保護頭部的東西需要與頭部保持一定距離。 另外,很多人地震一來就會驚慌失措往外面跑,但是最初劇烈搖晃的時候,建筑物的玻璃、廣告牌等都會掉下來,因此還是等劇烈搖晃結束之后,再冷靜行動。 如果地震發生時正在外面 窗戶玻璃和廣告牌很有可能會掉下來,因此千萬不要待在原地不動,最好躲到比較堅實的建筑物或者公園空地里。另外,也要小心快要倒下的電線桿和垂下的電線。 如果在電車里 一定要緊抓扶手或者吊環。如果電車開到一半停下,也不要隨意跳下電車,擅自行動很容易有觸電的危險。冷靜下來,聽從乘務員的指示行動才是上上之策。 在海岸附近的時候 當感受到地震之后,要盡快到高處,確認海嘯情報。逃跑的時候并不是要去離海岸“更遠”的地方,而是應該尋找“更高”的地方進行避難。 如果海嘯到的太快沒有時間去高處避難的話,盡量尋找比較牢固的建筑物,最好往三樓以上逃跑。 根據專家指出,311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到達時間是25分鐘,然而南海トラフ地震如果真的發生,很有可能幾分鐘之內海嘯就會到達。 以下是鐮倉市用CG制作的的南海トラフ地震發生時的海嘯模擬,鐮倉市發布這段視頻的目的就是在于讓大家清楚地認識到海嘯究竟來的多么快,以及威力多么兇猛。 直到警報解除為止千萬不要靠近海岸,海嘯一般會分多次襲來,比起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有可能是更加危險的。除此之外,地震時有時候可能感覺晃得并不是很厲害,因此會放松了警惕。但是身體感受到的搖晃(即震度)與地震規模(即震級)并不相同,就算感受到的搖晃并不劇烈,也有可能大海嘯正在來襲。因此就算搖晃不強,但是并不是一瞬結束而是持續搖晃的話,一定要及時避難。 除了知道要做哪些事情,哪些是NG的行為,也一定要時刻記在心里。「東京防災」就整理了一下地震來臨時不能做的行為。 ![]() 那么搖晃結束之后該怎么辦呢? 首先要預防火災。關掉煤氣,然后拔掉所有電源,拉下電閘。如果不拔掉的話,電力回復的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倒下的家具或損壞的電線、電器制品等引起火災。 火災發生時為了能夠即使滅火,平時就需要知道消火栓在哪里。 等搖晃結束之后,可以自行進行避難,前往周邊的地震避難所。在行動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書包等保護好頭部。 另外在日本,基本每一個地方都會貼有這樣的標志,告訴你大地震發生時應該去哪里避難。提前去看一下避難場所,知道怎么走最短,也是非常重要的。還不知道在哪兒或者怎么走的小伙伴,可以去找一下哦。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提醒大家,如遇緊急情況,可以立即撥打當地“119”急救電話求助,或聯系總領館24小時應急電話090-6673-6659。在日本的小伙伴或者即將去日本的小伙伴,這個號碼最好存一下,以防萬一。 所謂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個先來,知道地震有關的知識,知道地震來時如何保護自己,在關鍵時刻,可能就能夠讓你逃過一劫。雖然每個人心里都希望,這樣的災難不要發生,但是想好發生之后如何對應,才是更加重要的。 |
|
來自: yangtz008 > 《他山之石、鑑往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