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楷書中,橫折豎的轉折形式概括起來說有三種,一是沉肩轉折和,二是抗肩轉折,三是圓折暗過。橫折豎的轉折依據方中寓圓,圓中寓方而變化多種多樣,有先方后圓也有先圓后方的,還有方折和提筆暗過的圓折,不同的書體采取的橫折豎的轉折技法也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如顏真卿楷書中的轉折與歐陽詢的中的轉折,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歐陽詢楷書中“見”部的抗肩) (顏真卿楷書“見”??部的沉肩) 上圖的兩個“觀”字,一個源自顏真卿,一個處于歐陽詢,以“觀”的“見”部的橫折的轉折而看就采取了抗肩、沉肩的兩種不同處理方式。還有兩個“口”字的橫折豎的轉折部位的處理,一般并列時的處理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書法中雷同是大忌。
(顏真卿行書中的提筆暗過) 這三種橫折豎的轉折的變化,由于形態取勢和功用不同,所帶來的藝術效果也不同,特別是在字的空間分割處理、字形布白布勢,及正個字的形態神韻方面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就從轉折的形態取法之源來說,大體上提筆暗過來源于篆書,方折源于魏碑,圓折源于隸書。 這三種轉折形式只是基本的變化形式,在不同的書法字體或書體中因字形的需要和書法家的審美和駕馭力,衍生出了豐富單位變化形式,在臨摹學習過程中只要細加觀察體悟,不難發現各個書法字體的的變化特點與形式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