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辦單位 ┐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浙江省劉江藝術研究會 ├ 承辦單位 ┐ 恒廬美術館、南山書屋 ├ 展覽時間 ┐ 2018年6月18日-6月27日 ├ 展覽地點 ┐ 恒廬美術館(杭州市南山路202號) 章培筠,1937年生,浙江鄞縣人。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擅工筆花鳥畫,作品曾獲全國七屆美展銅獎及首屆“齊白石獎”。 本次展覽80幅白描花卉作品,除兩幅為章老師自藏外,其余78幅章老師皆已捐贈給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展期不長,請盡快前去欣賞。 白描的表現 文節選自《工筆花鳥畫教程》二、白描花卉 文 / 章培筠(國畫系) 圖 / 恒廬美術館正在展覽(中國美術學院的國畫系藏) 1.如何用線來表現花卉的形體 自然界中的花卉是由面和體構成的,如何在平面的紙上用線來畫出花卉的形象與立體感? 秋葵 物體的立體感,是因明暗現象和物體本身體積的透視感而產生的。但明暗現象不是產生體積感的根本原因,立體感只有通過透視效果才能產生。由于線描能夠畫出物體的透視,故線描能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月季花 如畫一朵月季花,用線準確的描繪出每一花瓣的外形輪廓與它的凹凸、卷曲、轉折的透視變化。以及花瓣之間前后高低距離的透視關系,這樣不用明暗,單用線的濃淡,虛實、轉折變化。也能表現出這朵月季花的形象與立體感。 日本水仙 如畫一部分樹枝,能準確的把樹干的輪廓、分枝生長前后方向畫出。再畫上樹皮裂紋。這樣,這部分樹枝的立體感就表現出來了。有的細枝光滑,只有二條細線,這就要通過表現各部分的聯系而產生的聯想來豐富立體感覺,如細小的枝長在老干上,花開在小枝上,朝前面開著的花檔住細枝,枝的后面又長著背面的花,有正、反、側的花與花苞交錯、重疊等,這些都給人聯想層次豐富,有立體感。 竹 竹于圓的體感,通過竹節弧度的透視變化來表現,它分出小枝,長著竹葉,觀者一看就知道是竹,往往沒有去注意竹節弧度的細微變化,也并不因為光用二條線畫輪廓而產生竹干不圓的感覺。這是由于工筆畫造型寫實,即使不很強調透視與立體效果,甚至適當的夸張變形,它同樣會給觀者產生想象補充來造成立體感覺。 寶珠山茶 初學白描,只要輪廓、結構、透視嚴格精確,線條筆筆交代清楚,是能表現物體的形象與立體感的。 菊花 2.如何用線來表現花卉的質量感 梅花的花瓣,質地光潔、薄嫩,富有水分,它的樹干則是粗糙、堅硬不平的木本。它們的形體各不相同。而在質感上有著明顯的區別。在白描中,表現不同的質感,依靠不同的筆法和墨法的運用。前人有畫梅口訣云:“濃寫花枝淡寫梢,鱗皴老干墨未焦”。是指在表現梅樹的老干、枝條和嫩梢時,運用焦渴、濃淡等等不同的筆墨來表現。 水金蓮 (1)線條的形式。 對象的質量感。通過線條與墨色的變化來表現,這里著重講線條的變化。中國古代藝術家在運用線的變化來表現對象的質量感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人物畫中有各種描法,山水畫中有不同的皴法。描法、皴法即線條的變化,也就是線條的形式。 雙鵪鶉 陸抑非先生題 明·汪珂玉《珊瑚網論畫》中記載有十八描:即高古游絲描、琴弦描、鐵線描、行云流水描、馬蝗描、釘頭鼠尾描、混描、撅頭描、曹衣描、折蘆描、橄欖描、棗核描、柳葉描、竹葉描(即蘭葉描)、戰筆水紋描、減筆描、柴筆描、蚯蚓描。這些形象性的說法,是前人的理解。各種描法,是出于作者表現對象的質感,與他們所崇尚的審美、愛好相結合而產生的。顧愷之精微細勁的游絲描、閻立本嚴謹沉著的鐵線描、吳道子衣服飄舉的蘭葉描……灑脫飄逸,嚴謹雄強等不同的藝術風格,帶來了與它們各相適應的不同技法,使線條產生無數的形體。 虎頭蘭 早期的雙勾畫,每一圖中只有粗細一樣的一種線條,后來發展一幅畫中用二種線條,并在一條線上分別有粗細的變化,如蘭葉描。宋代以后混合用方、圓、粗、細、燥、濕等各種線條構成畫面,變化多種多樣,傳統的雙勾花鳥畫是以細線條為主,如兩宋、元,以及明代的院體畫。白描花卉多用圓線條,如南宋趙孟堅《白描水仙圖》。圓線條粗的叫琴弦描,細的叫鐵線描,數細的是高古游絲描。至明代的呂紀、林良用線逐浙粗放,陳老蓮的鐵線描仍屬圓的細線條,但比宋畫要概括簡練,任伯年學陳老蓮,用線強調頓挫,釘頭鼠尾及方的轉折明顯,其造型也趨于程式化。 鸚鵡 陸抑非先生題 在繼承學習傳統中,不能生搬硬套,機械模仿,因為筆法具有性格,不同作者描寫同一對象,出于對線不同理解,所表現的藝術效果和畫風也不一樣。學習線描,可結合個人愛好,但用線最主要的是,要表現對象精神面貌與形體質量感出發,隨著對象的特點而變化。時代在發展,描法也在發展,適應新時代、反映新內容,必然會創造新的筆法。 牡丹 (2)花、葉、枝干的描繪。 花:花瓣的質地薄嫩,富有水分,表面光潔,一般外形多帶圓弧。勾線時就要注意含有弧形、光整、輕松、勾得綿薄有力,綿里藏針。墨色較淡,要有滋潤感,水分不能太干,干枯就顯得花朵枯萎。花的種類繁多,季節不同,又有四對之別。不同的花,瓣的厚薄亦有不同。輕柔薄嫩的麗春花,不同于穩重的玉蘭與厚實的枙子花。麗春花莖部纖弱,稍有此風,花冠便要顫動,所以又名“舞草”、線條要勾得生動輕松,不能粗重。花鬚的用線挺勁有力,健若虎鬚。花心則要用焦濃的墨點,才能精神突出,雖然部分不大,但如畫人之眼,畫龍點晴。有的花有梗,如垂絲海棠,花梗支撐著花朵,勾線必須細韌挺拔有彈性。花萼比花瓣要厚重,鐵桿海棠、石榴花等比一般花的萼更為厚重。 大麗花 葉:比花質地厚硬、勾線比花略粗,墨色也要稍濃些。不同的花卉,葉的質感也有區別,茶花、夾竹桃的葉,比桃花、垂絲海棠的葉厚且硬,線條需挺勁、剛中有柔。一般草本花葉柔嫩,木本花葉深厚,秋冬之葉更宜深厚。 櫻花 枝干:木本質地堅硬,表面一般都是粗糙不平,老干頓挫,新枝光滑,用筆要有粗細頓挫,不能粗細—律。用墨要有濃淡變化,水分略干,太濕不能表現本質。 天竺葵 3.白描的空間感。 畫面上物體之間的空間距離,也是通過用筆、用墨的粗、細、濃、淡變化來表現。在表現同一質感的物體時,一般規律是,主要部分線粗、墨色濃。次要部分線細,墨色淡。近處粗、遠處細,近處濃,遠處淡。粗、濃的線條比細、淡的線條突出,感覺在前面,使主體突出。 菖蘭 如畫一叢蘭葉,近處朝前面部分勾線略粗,墨色稍濃一些,感覺突出向前,后面部分稍淡,略細,就會有推遠的感覺。 粉芙蓉 畫時還要注意,前后物體之間輪廓線的銜接處,稍留一點空隙,也會有拉前推后的感覺。能增強空間效果。在勾后面物體間斷的輪廓線時,必須做到“跡斷勢連”,筆劃有間斷而勢相連,“形斷意連”,一個形象不相連接而意實連;“筆斷氣連”,前筆后筆間斷不連續,而氣要承接連貫,有一氣呵成之意,意到筆不到,氣脈仍相通。 牡丹 此外,用線的疏密對比,也可以表現空間感,如后面線條排比密密簇簇、緊密連綿,使前面的形體大塊空白更顯露突出。 荷花 在處理濃淡粗細及線條組合時,要注意,前面的線粗、濃,后面不能太細、太淡,其變化程度不宜相差過遠。在一幅畫上,濃的太濃,淡的太淡,粗的太粗,細的太細,會便畫面筆墨不調和。畫面講究“筆調的統一、筆墨的和諧”是在畫一幅白描作品對必須時刻注意到的。 石竹 4.線條的組織 每一條線除了它本身有粗細濃淡、輕重快慢的變化外,一幅畫上如有二條以上的線存在,就有線與線之間如何組織的技法規律,對線條進行排比組織,即線條組織的藝術加工。 芙蓉 一幅白描作品,由很多線條構成,這些線條,既要正確的表現出對象的形體質量感,又要排列組織得有條理,又有變化。要使畫面線條運動有動向,具有節奏韻律。這就要處理好線的疏密、穿插、處理好局部動態變化與整體動勢關系。局部造型動態,用筆傾側方向表達線條動的節奏要服從整體動勢,這樣,線條有順逆頓挫、迥旋曲折、縱橫交錯,但仍能有條不紊,主動而又和諧。 梔子 處理線的組織,不能脫離實際,純粹追求形式,玩弄線條。但也不是自然主義的如實描繪。而是從客觀對象的精神面貌與形態特點出發,用線去概括提煉,組合加工,成為一種藝術符號和程式,這種符號和程式富有藝術趣味和形式美。如傳統花卉中畫竹的個字、介字、飛燕等線型組合。畫蘭葉的交鳳眼、破風眼、鯽魚尾等線的組合……眾多的個字、介字,與眾多的交風眼等組合交錯。能密而不亂、齊而不齊。畫花卉離不開枝干的欹斜交錯,同樣二、三根技干,其平行或交錯,遠近的距離不同,可以產生不同的疏密變化。要使枝干的交錯,不呆板平均,又避免雜亂無章,一般忌規則的幾何形、井字、編籬,魚骨,蜂腰等線型的交錯穿插。 君子蘭 線,在一幅畫中,可總括為兩類,一是主線,二是付線,主線用于勒形體,又叫叫輪廓線。付線,用于助表現變化形貌,又叫輔助線。主線必須一氣呵成,副線后加,可不成于一筆,付線是為加強表現對象的某些特征更精益求精;為美化對象裝飾某些部分而美益求美),如花鬚的排列、點花心的間距疏密有致,花脈、葉脈的排列有疏有密。后加之付線,不能妨礙整個畫面的完整性,過分追求就會造成“謹毛而失貌”。 |
|
來自: 三無堂j5bmon2a > 《繪畫書法藝術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