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 書體:行書

釋文:《蜀山圖歌》次王公泉坡,周公雙崖韻。我昔西川曾泛舟,赤岸水接銀河流。蜀山嵯峨江路永,飄飄豪氣凌滄洲。參棋井鉞跨疆域,劍  閣去天才五尺。岷山之源初導江,頭亂石森矛戟長。魚貫舟山九淵飛,濤噴雪隨奔川東。雙蹲滟滪大如象,萬仞瞿唐  高插天。蠶叢魚鳧去我久,石古路細愁板援??罩酗w鳥不敢度,馬上行人遙指鞭。團沙魚腹沉云

黑,陣圖蛇鳥定陳跡。寂寞巫山十二重,楚臺云雨無消息。棘道遙連雪嶺西,天梯逈歸繞關北。丹丘  曾與羽人逢,為我鼓棹呼長風。舉杯云陽麴米曉,掛劍東海扶桑紅。登高作賦紀名勝,追逐李  杜攀揚雄。灑麗筆下飛晴虹,名齊岷峨配岳宗。氣勢盡壓東南峰,杜鵑夜啼苦竹叢?;鹁當?a style="color: rgb(38, 28, 220); font-size: 16px; text-decoration: none;" title="趙孟頫行書《蜀山圖歌》" target="_self">  木哀猿窮,舊游如夢方驚寤。指點蒼茫引歸路,畫圖誰為寫羞顏。鳳閣舍人推獨步,瀛 
洲仙客才超古。拖玉腰金逢圣主,聽履方知地位高。用心頗覺良工苦,金鑾退直有馀閑。縞素  秋風生晝寒,中流砥柱障狂瀾,一笑春回天地寬,泰山北斗不可攀。玉堂天上非人間,蓬萊方 
壺別有山。陽春白雪和皆難。松雪道人。
在用筆上,筆筆中鋒直入,勁力非凡,在結字上,字字緊實而飽滿,墨色濃潤而超拔是一件書法界罕見的行書名品。 《蜀山圖歌》的內容是趙子昂在看到一件蜀山圖之后的感喟,感嘆于山河之壯麗與險峻,對于生發出來對于人生的感喟。此作乃是他60歲之后所作,氣格沉雄和高貴,乃是他生平罕見的神作。 作者:趙孟頫 書體:行書 趙孟頫行書《蜀山圖歌》拓本?!妒穸紙D歌》墨拓本不見印行,其書跡原件亦不知所終,但就拓本全篇看,筆圓墨韻美,字里行間展露颯爽之氣,風神卓絕。接鈐白文“趙氏子昂”、“西川郡圖書印”印章各一。系趙孟頫晚年書寫,它字形修長,筆劃舒美,氣勢挺拔,似飄飄然具凌云勢態。趙孟頫60歲以后書法已達精美程度,遒勁、豐秀、飄逸,雅正,尤具蒼勁雄放之風,這是為過去不曾企及的。本篇拓本墨色清醇濃潤、結體嚴密;筆法方圓并用,體貌圓潤健朗,蒼勁奔放,縱逸中自欹側,激越中有徐緩,總見點劃多變,跌宕多致,整體雍容平和而又大氣磅礴。細觀《蜀山圖歌》拓本筆法,主用中鋒,令筆尖在筆心中運行,一氣連貫,筆劃迅疾,并少用側鋒,轉折自如,撇點精當,故書體豐容縟婉,特別動人。 釋文:《蜀山圖歌》次王公泉坡,周公雙崖韻。我昔西川曾泛舟,赤岸水接銀河流。蜀山嵯峨江路永,飄飄豪氣凌滄洲。參棋井鉞跨疆域,劍閣去天才五尺。岷山之源 初導江,頭亂石森矛戟長。魚貫舟山九淵飛,濤噴雪隨奔川東。雙蹲滟滪大如象,萬仞瞿唐 高插天。蠶叢魚鳧去我久,石古路細愁板援??罩酗w鳥不敢度,馬上行人遙指鞭。團沙魚腹沉云 黑,陣圖蛇鳥定陳跡。寂寞巫山十二重,楚臺云雨無消息。棘道遙連雪嶺西,天梯逈歸繞關北。丹丘曾與羽人逢,為我鼓棹呼長風。舉杯云陽麴米曉,掛劍東海扶桑紅。登高作賦紀名勝,追逐李 杜攀揚雄。灑麗筆下飛晴虹,名齊岷峨配岳宗。氣勢盡壓東南峰,杜鵑夜啼苦竹叢?;鹁當?/span> 木哀猿窮,舊游如夢方驚寤。指點蒼茫引歸路,畫圖誰為寫羞顏。鳳閣舍人推獨步,瀛 洲仙客才超古。拖玉腰金逢圣主,聽履方知地位高。用心頗覺良工苦,金鑾退直有馀閑。縞素 秋風生晝寒,中流砥柱 
障狂瀾,一笑春回天地寬,泰山北斗不可攀。玉堂天上非人間,蓬萊方 趙孟頫寫字可以多瀟灑?這件作品告訴你蘇軾 (宋) 道場山頂何山麓,上徹云峰下幽谷。我従山水窟中來,尚
愛此山看不足。陂湖行盡白漫漫,青山忽作龍蛇盤。山高無風松自響,誤認石齒號驚湍。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瑤席。階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親手植。出山回望翠 云鬟,碧瓦朱欄縹緲間。白水田頭問行路,小溪深處是何山。高人讀書夜達旦,至今山鶴鳴夜半。我今廢學不歸山,山中對酒空三嘆。 趙孟頫書法《道場詩帖》賞析。該作 縱29.7厘米,橫61.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館藏。此卷為趙孟頫致敬晉韻之典范,寫得尤具風采,風神雋永,寫盡風流。 道場山、何山均為趙氏家鄉湖州名山,峰巒秀郁,水石森爽,匯集了眾多自然與人文景觀,自古便為吳興佳絕。歷代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很多詩篇,蘇軾作《游道場山何山》詩便是最著名者。此帖為趙孟頫為其長兄孟頔之孫所書。這件墨跡清勁秀麗,古雅有致,可謂詩書合璧。
聲明:傳播為宗旨,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刪除 壺別有山。陽春白雪和皆難。松雪道人。
【釋文】X州張治中有虞永興《枕臥帖》,筆意清峭,紹興內府故物,足為希代之寶,吾兄伯幾不可不知也。首云“枕臥來七八日”,末云“世南呈”,凡十余行。頃都下四次借閱,因不肖嗟賞,遂爾寶秘,不爾,亦不甚愛,可惜可惜。(世南字漫,本不知為何人書,苦苦相問,不能固拒,遂道與之,由是遂不復出)有建業文房之印,紹興小璽。平生僅見此一種虞書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