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長期來看只有兩個因子是核心且恒久的:第一是價值,第二是人性,其它一切都只是次級因子。次級因子對于價值和人性的干擾機制是非常復雜的,這其實進一步降低了跟蹤次級因子的意義。但錨定兩個核心因子的結果呈現出典型的“簡單但不容易”的特征,邏輯關系簡單有效,但評估和執行卻并不容易。 隨著股市的下跌,預感到大量的“憤怒一族”又快集中出現了。說真的,對老手來說遇到波動還怪社會只能說明白混了十幾年沒長進,對新手來說股災1.0或者2.0的時候罵罵是情有可原的,但那之后國家真的救過你,而且幾乎是用不要臉的方式救的。現在如果再想罵的,只能沖著自己了。 剛在書里看到一句挺有趣的話:“分析師有什么用?股市漲的時候誰還需要分析師?”“如果股市跌了呢?”“那時候誰還需要股票?” 其實大多數人的財富都是時代給的,特別是要敬畏周期,“永遠繁榮下去”的幻象背后是缺乏常識和自大,在繁榮的頂點上杠桿更是典型的財富自殺行為。 如果有人說:“你孩子就認命吧以后去小工廠打打工算了,就不用那么努力學習了”。肯定犯眾怒。但換一種說法:“人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數理化,讓孩子遠離學習壓力,把快樂真正還給童年”,馬上一片叫好。你看,關鍵不是說什么,而是怎么說。 大多數人往往認為投資的最高境界是“入手就漲”,其實投資真正的奧義是“入手就贏”。這一字之差其實反映的是認知層次上的天壤之別。前者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試圖做日常市場波動的主人;后者是立足于堅實的安全邊際和妥善的賠率測算,是做自己行為的主人。一切結果的差異本質上都是思維方式的差異。 今年的市場,甭管您是持幣還是持股,被折騰被糾結都是必然的。從周期的角度來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那就是反復糾結折騰的階段,這是進入未來掙大錢階段的必然準備。這種時候,高度關注市場基本上很容易整成神經病。主心骨還是從概率賠率的價值觀點出發,穩健策略下配合耐心和平常心慢慢熬。 能夠讓你對公司的經營狀況有個大致的判斷,比如是保持正常,出現惡化的征兆,或者出現好轉的跡象。財報分析的重點是結合公司經營的環境和目標去看是否正常,是去理解它生意的本質。財務分析的目的是理解公司的經營處于什么狀態,以及判斷它處于什么價值創造周期,需要建立投資思維,而不是會計思維。 對于悟性好的人來說,投資的核心真理用1頁紙5分鐘就能說明白。但這5分鐘的道理,不經過個3-5年的實際投資歷練,很難真正理解其中的復雜辯證性并由此精煉出適合你個人的投資方法。但更難的,是在多輪的牛熊轉換和各種行情變幻中克服恐懼貪婪,看清自己并把知行合一。而最難最難的,是用一輩子的時間堅守并簡單重復那些最初的道理。 真正的交易區間只占整個投資時段大約不足10%的部分,所以安排好其它90%的時間不但影響著你的投資回報還決定了你的幸福指數。除了必要的學習思考做做功課外,最好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盡可能的舒服:鍛煉身體,隨性旅游,讀書看電影,做點兒自己喜歡的事,這樣即便是平庸的回報你都賺到了人生。如果恰好方法對路判斷正確,那就是物質精神雙豐收了。 投資上有2個常見的錯誤:在資產上升大周期的初期被高估值嚇到,在資產頂部區域又從歷史路徑中給當下的高估值找合理性。典型的如房價收入比,15年前就很高,但之后人口和收入的雙高增長說明當時靜態的高估值是合理的,這就是典型的“成長估值”被證實。但成長估值不可能永續,總會切換到“收入比、租售比”的價值估值邏輯。估值的高低是表象,核心是其背后的假設是什么,以及最終是被證實還是證偽。 15年的上半年是雞犬升天,下半年是泥沙俱下,總體特征是全市場的方向性高度一致。經過3輪股災和中間的反彈后,市場的分化開始越來越明顯。這種分化可能意味著未來不斷創新高和新低的股票會同時出現,市場正從極端情緒主導逐漸過渡到基本面主導階段。前一個階段“躲”是效果最明顯的,新階段“準”可能才是最關鍵的。 資產配置這事兒沒必要天天琢磨糾結,但在大周期的判斷上一定要清醒,因為那決定著10年后你資產的安全性和可能性。泡沫化的資產會讓人看起來很有錢,但那是短暫和脆弱的。資產風險的程度與其過去的收益率和脫離穩定價值的程度成正比,找找這些數據會很有用。 茍且的生活不好聽,但將就和得過且過也未必不健康。詩和遠方是調味品,真成了生活本身可能煩惱更多。那種人生讀起來很美過起來卻要命,比如海子和三毛。真正重要的是自由選擇的能力,不管是愿意遠方漂泊還是安然度日都沒問題。這可能比不得不茍且于現狀或盲目逃避到遠方都好。 聰明和智慧的區別是什么?我覺得聰明體現在智力上,最難的題,最復雜的技術,最難懂的理論,這些都需要聰明。智慧體現在能參悟事物的”道“,知道事物的難易、進退和分寸。聰明能挑戰最困難的課題,智慧則是讓事物簡單化和單純化。作為投資這行來說,不需要十分的聰明,卻必須有幾分智慧。 現在的社會是上層無力建立信仰,底層處于經常性憤怒,中產階級高度焦慮。能把這三者粘合在一起的唯一要素是“錢”:管理者靠經濟增長維持合法性,中產階級靠財富膨脹找到安全感,底層人民靠賺錢尋求階級升級,所以“錢”是這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對經濟前景來說,這不算壞事;對社會幸福感和體驗感而言,這就不是啥好事兒了。 常識在很多時候會被遺忘,甚至在市場狂熱期間常識會被羞辱,但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站在常識的一邊你最終會成為贏家,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是煎熬的,但你需要理解煎熬的存在本身就是超額收益的壁壘。那些看起來容易的、特別符合人性訴求的、與市場的走勢形成正反饋的行為,反而處處是陷阱。 不少人都曾有“一戰成名”的驚人準確的市場預測,這根本不稀奇。但這些階段性概率的幸運兒一旦把某次神準歸因為自己的“神奇天賦”或“獨門技術”,悲劇就注定在前方等待了。歷史的垃圾堆里,早已堆滿試圖頻繁精確預測市場的自大狂們了,但歷史也告訴我們,一定還會有下一個。 如果把市場環境分成投資難度的等級的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是典型的“高手市場”,也就是賺錢很難,但又不是完全沒有賺錢的機會。這種市場環境下對于“對象,時機,力度”三要素的要求很高,高手要賺點兒錢也不容易。對老手的建議:張弛有度,平常心加耐心;對新晉投資人的建議:抓緊學習進階,下一波你就不會缺席;對韭菜們的建議,地球很危險還是回三體星吧。 在市場的不同階段,估值和業績具有防守和進攻上的辯證性。當市場處于模糊期間時,低估值是防守因素,業績增長是進攻性要素,可持續的業績增長是最核心的驅動力。當市場處于極端低估時,業績增長變為防守因素(用來確保低估值的可靠性),而估值反轉則成為最強進攻性要素。前者的核心是價值牽引,后者的奧秘是均值回歸。 一個測試你的投資是否正確方式是,看看你做的是不是開心?又正確又好的投資方法,帶給你的一定是身心愉快,通過投資使你的幸福指數得以明顯的提升。當然這不是說不會遭遇困難和低落,而是總得來看正確的方法總體是持續維持良好盈利和健康的身心狀態。如果某種方法帶來的總是高壓和糟糕的心情,那它就不可能是正確的。 有句話說“知道了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話放到投資上倒是很貼切,比如把巴菲特語錄倒背如流卻在市場中灰頭土臉的就并不少。原因首先在于“知道”往往只是會背誦而已的“自以為知道”;其次“真知道”和“能做到”之間還隔著1萬個“消化吸收”;最后再好的道理也架不住極端化偏激化,那還不如不知道。 在投資上,技術要從屬于策略,策略要從屬戰略,戰略最終從屬于信念和價值觀。投資失敗和成功的程度,技術層的影響其實很小,策略層的影響有限,大部分結果取決于投資戰略是否正確和基本信念的牢靠程度。但絕大多數人每天的眼里都是技術,幾天換一個策略,從不思考戰略,永遠未曾理解和堅守信念。 證券市場里的錢是一種很驕傲的東西,它會用深入骨髓的眼光透視你靈魂深處的弱點,然后化身出最誘惑和讓你恐懼的東西一次次的測試你,而且這種測試既是后天學識層面的,也有先天基因層次的。只有在通過多重的考驗后,它才會接受你這個主人。而通不過測試的,往往反而被其奴役甚至剝奪一切。 通過學習借鑒,以及多年實戰經驗、教訓的總結,炒股需要做到以下9個“不”和9個“堅持”! 九個不:第一個不,不偏離“選股套路”,不以“數錢心理”為依據。在千變萬化的股市誘惑中,不要輕易改變你的選股套路,看不清楚的錢不要賺。 第二個不,不輕易更改“時間結構”,不變投資金額及頻率。套路不能變,一變就走形,自己就控制不了炒股進程,投資習慣也不要經常變,不然永遠提高不了。 第三個不,不臨時改變“買賣計劃”,決不在盤中見異思遷。記住“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是經歷千難萬險,逐步邁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第四個不,不合規則的“好股”堅決不碰,該出局的不拖。莊股、垃圾股,以及走勢怪異的股,漲得再好也不碰。對于止損,股諺說“不怕錯,就怕拖”。 第五個不,不在“賣出信號”當口,或下降波段持股(除小波段底部)。形成一條紀律,只買入或持有上升途中個股,對于已有賣出信號,或已進入下降通道的,堅決不碰,原有的也堅決賣出。 第六個不,不在大盤形勢不好時選股,形勢不明朗時不重倉。大盤下跌,兇多吉少,多數個股跟跌,時機不宜就不要硬選股。其實這時選出的也沒有用,因為任何選股,都是在大盤向好之時才管用。而在形勢不明朗時,或者選擇空倉,或者輕倉,決不要重倉。 第七個不,不要盲聽盲從,不聽無確切根據的消息,不接受別人現成的研究結論。炒股票就是要親力親為,怕吃苦或想偷懶,是做不好的。由于滬、深股市有“政策市、消息市”之稱,因而投資者非常愛打聽“消息”。其實對于消息面的利好、利空。應辯證看待,政策面、消息面的利好、利空都是相對的,唯有通過市場的檢驗,才能得出正確的判定結論。 第八個步,不進行無謂的交流。對于不可復制的所謂“成功模式”要放棄學習,因為他與你根本不同。交流應該在兩個風格接近的人之間進行,泛泛而談起不到任何作用。 第九個不,不要死捂股票。不少中、小投資者,有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買進一只股票,套牢不要緊,只要不割肉,總有解套甚至獲利的機會。這種想法或許在前幾年牛市中不算錯,但在當前這樣的振蕩股市格局中,假如一味死捂股票,而不懂得及時止損,最終將導致越套越深。 九個堅持:第一個堅持,堅持“順勢交易”的原則。其實有很多說法都是錯的,比如“高拋低吸”其實是逆勢操作,猜底與抄底也是逆勢操作。問題在于,要搞清楚順勢而為,究竟順哪個勢,是日線、周線,還是小時線? 第二個堅持,堅持“客觀判斷”的原則。炒股就免不了要預測,但僅僅是假設,股價具體如何走,要看客觀真實的情況,也就是要驗證。 第三個堅持,“不過度交易”原則。主要指不透支炒股,不過于頻繁炒股,慎重滿倉炒股。 第四個堅持,堅持“追隨市場”的原則。該進就進,該出就出,任何時候都不給自己找理由。 第五個堅持,堅持“認錯斬虧,讓利潤奔跑”的原則。認準這個原則,堅定不移做下去。 第六個堅持,堅持“獨立思考”的原則。自己也有可能會錯,錯了不要緊,改了就行,但決不要聽信消息,而將自己的命運交付他人。 第七個堅持,堅持“信號第一”的原則。堅持客觀交易,放棄人為想象。相信信號,毫不動搖。 第八個堅持,堅持“買入要謹慎,賣出要果斷”的操作原則。買入要瞻前顧后,賣出要毫不猶豫。 第九個堅持,堅持“下午買入”,“陰線買入”的穩健精神。中小散戶切記,穩健是你的朋友。 炒股成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訓練 在掌握了一定的股票基本知識和炒股經驗之后,要想在股票行長期生存,炒股者最不應該忽視的就是自己的心理建設。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恐懼、貪婪、希望影響著我們 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使我們常常做不到自己知道應該做的事。要完全克服人性中的弱點是很困難的,但我們首先必須知道這些弱點是什么及什么是正確的做法。 炒股成功的心理障礙 成為一位成功的股票投資人,你必須做到下述三點:第一, 獲得炒股的基本知識;第二, 制定切實可行的炒股計劃;第三, 第三嚴格按照這個計劃實行。 到現在為止,你已具備足夠的基本知識來判斷股票的走勢和股市大市,知道應該怎么選股,怎么決定買入點和賣出點。你已經有足夠的知識架構來制定作戰計劃。 股票的基本知識是死的,學會它相對容易,制定作戰計劃也并不困難。困難在于怎樣從心理上自然地執行這些計劃及在必要的時候修改這些計劃。業余和專業炒手的區別就劃分在這里。怎樣規劃作戰方案,決定于個人對風險的承受力,也決定于你預計的持股時間。你如果決定入股后就二十年不動,那有一套做法,你可以只選五只 股票,每只股票投入你資本的20%,其后就不再看它。二十年是很長的時間,五只股票只可以有一只翻了十倍,兩只破產沒有了,兩只不動,但如果這就是你的計劃,照做。 對一般中短期的炒手而言,如果你覺得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力大,可以把雞蛋放入兩三個籃子里,且給較大的止損程度,如25%。如果自己覺得對風險承受力小,可以選五至十只股票來分散風險,把止損點定在10%或 更小。這類選擇因人而異,也沒有哪種對哪種錯的講法。重要的是你覺得舒服,覺得你自己控制著情況。有些人可能喜歡將所有的資金只投資一只股票,這也沒有問 題,但如果因此緊張得睡不著覺,則這方式便不對。現在我們談談為什么一般人總是不能嚴格執行原定的計劃。如果我們對自己和對市場都有完美的瞭解,要做到第 三點即嚴格按照計劃其實也很容易。問題是我們通常并不完全瞭解自己,也不完全瞭解市場,我們只能盡力而為。這就使得我們總是會想辦法,找藉口來不按這 些規則辦。因為嚴格執行這些規則常常刺激我們最軟弱的部位--自我。它包括對虧錢的恐懼,對認錯的抗拒,對不勞而獲的期望,一夕致富的夢想。炒股是人 類這種動物爭奪生存資源的斗爭,一切人性都變成赤裸裸的。先談談人的情感。人是有情感的,人的情感是心理上對外部條件對自身的受益或損害的反應。這基于我 們在生活中的實踐,基于我們的價值觀念。 恐懼 我們有恐懼,就如同孩童害怕受到火的傷害,恐懼使孩童不敢再去玩火。這就是對身體傷害的恐懼。我們害怕戰爭,因為戰爭摧毀生命和財產。我們從小教導小孩要 聽大人話,聽話逐漸成為價值觀念的一部分,我們認為這是正確的價值觀。待我們長大后,自己成了大人,我們自然地將聽大人話升格成聽領導 的話,聽專家的話,聽權威的話。小時不聽話時所受的責罰使我們恐懼日后不聽上一級的話會導致的后果。 我們恐懼虧錢,小時我們用金錢交換糖果,交換衣服,我們知道失去金錢就失去交換這些令人愉快物質的媒介。所以我們在股市也不愿虧錢,恐懼使我們不能止損。恐 懼是有傳染性的。聽到戰爭的時候,人人都充滿恐懼,雖然遠離戰場的普通百姓,受到身體傷害的可能性其實很小,但因大家都恐懼,所以我們也恐懼。在股市上, 熊市來了,股民們開始恐懼,我們也隨其他股民的恐懼而恐懼。事實是當普通股民感到恐懼的時候,熊市通常已接近尾聲。但我們絕沒有膽量在這個時候逆大眾心理 而動,恐懼使我們在應該進場的時候反而出場了。 恐懼有很強的記憶能力。你如果在股市經歷了一個可怕的虧損,你將恐懼同樣的經歷會重新出現。在下次投資的時候,你的判斷力就會受到這個經歷的影響,任何可能有麻煩的跡象,無論這跡像是多么小,多么的基于想像,你都將作出離場的決定,以避免再次受到傷害。這就是 炒手們常常過早離場的原因。應該獲利五萬元的機會,你可能只得到五千。上次你有了賺錢股票以虧錢收場的慘痛經歷,你這次要避免同樣的傷痛,什么走勢、大 市、分析等等你都顧不得了。一般的人同樣恐懼不隨大流。股市出了熱門股,人人都在追捧,你有能力抵抗誘惑嗎?你對未隨大流的恐懼和失去賺大錢機會的貪婪常使你在股票的最高點入股。 貪婪 貪婪是情緒反應的另一極端,它在股市上的表現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賺很多的錢。錢哪里有夠的?在日常生活中,你聽說過有人嫌工資太高、福利太好的嗎?無論得到 什么,得到多少,你總會編出理由來證明你應該得到更多。這一方面出自人這種動物對爭奪生存資源的自然反應,另一方面源自對自己的無知,對外界的無知,所謂 缺乏自知之明。在股票投資上,這種情緒是極其有害的。首先,它會使你失去理性判斷的能力,不管股市的具體環境,你無法讓錢閒著,你勉強入市。不錯,資金不入市不可能賺錢,但貪婪使你忘記了入市的資金也可能虧掉。不顧外在條件,不停地在股市跳進跳出是還未能控制自己情緒的股市新手的典型表現之一。 貪婪也使你 忘記了分散風險。老子這注搏大的!肚子里美滋滋地想像著如果這只股票翻兩倍的話你能賺多少錢,忽略了股票跌的話怎么辦?新手的另外一個典型表現是在加股的選擇上。你買了300股10元的股票,如果升到15元,你開始在肚子里滴咕:如果當時我買1000股該多好!同時你開始想像股票會升到20元,你即刻多買3000股,把你的絕大部分本金都投入到這只股票上。假設這時股票跌了1元,你一下子從原先的1500元利潤變成倒虧1800元。這時你失去思考能力,希望開始取代貪婪,你希望這是暫時的反調,它很快就會回到上升之途,直升至20元。你可能看到虧損一天天地加大,你每天都睡不好。我不是說加股就是不對的,我是說情緒性地加股是不對的,特別在貪婪控制你的情緒之時。你是否被貪婪控制,自己最知道。我是過來人,我知道那個感覺的味道。不要編故事來掩飾自己的貪婪。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原先的計劃就是先用300股來試市場,你很清楚何時加股,應加多少,情況不對的時候何時退場,你將不會有焦慮失眠等問題。因為部分勝利而引發貪婪,情緒化地用貪婪引導行動,它將引致災難。 希望 股票不斷爬升,你終于等不及了,你進場了,希望股票會繼續升。不幸的是,一旦你進場,股票開始下跌,你的賬面損失一天天在增加。自然地,你希望股價能回升到你入市的價格,讓你全身而退。這種希望是阻止你進行理性思考的障礙之一。 一旦懷抱希望,你每天都在尋找對你有利的信息,忽略對你不利的信息。就如同一般人對表揚常記于心,把批評當耳邊風一樣。你每天都在希望股票做對你有利的運動,而不是客觀地判斷市場。 希望可以定義成對某種事物的期待。成功的投資必須基于對今天和未來所發生的事件對股價的可能影響做理性判斷,希望在這個判斷過程中不應佔有任何地 位。股票的運動決不以你的希望為轉移,它會走自己的路。別忘了你買的股票都是其他人賣給你的。你有一定的期望,至少有相同的人持有相反的期望。沒有理由認 為股市對你特別偏愛。每次進的股票開始虧錢,你必須很嚴肅地問自己:我原先買這只股票的理由對嗎?再進一步問自己:如果我今天沒有這只股票,手上有余錢, 我還會買這只股票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沒有賣出的必要;如果是,那么你在用希望取代理性判斷,趕快賣股走人。這樣做有兩個明顯的結果:一是防止小的虧損 慢慢累進成致命的大虧;二是你失掉了包袱,容易開始新的市場觀察,尋找下一個機會。 以上我們討論了三個影響我們做決定的三個心理因素,是不是就完全了呢?當然不是,人的情緒是千變萬化的。我不是研究心理學的,更深一步的研究我們留給心理學家。但我可以這么說:這三個心理因素影響炒股犯錯的99%以 上。瞭解了這些心理因素,我們就有了借鑑的根據,為什么我們定好的計劃,在執行中總是會出偏差?為什么我們會犯那些事后回想起來覺得不可思議的錯誤?這些 錯誤如果嚴格執行原定計劃的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摔了跤,我們首先要明白為什么摔跤?是踏到香蕉皮還是踩到西瓜皮?其后我們才知道該採取什么措施來防止再摔同樣的跤。 決定盈虧的9條炒股真經1、股市永遠是心理和資金的博弈場所,沒有好的心態,沒有資金保護意識,必然要在股市中慘敗。 2、“忍不住買股票,舍不得賣股票”是我們散戶虧錢的最大原因。我們散戶在資金量方面、消息渠道方面、研究分析方面、人脈關系方面都比不上機構,那么我們只能完善自己——買股票之前忍一忍,賣股票的時候果斷一些,“貪”和“怕”是股市最鋒利的兩把尖刀。 3、交通事故的發生,大部分都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不是色盲,就能看到紅綠燈,然而悲哀的是很多人都“視而不見”;股市中大部分虧損不是因為技術不過關,而是因為不遵守紀律,給自己定的止損位和止盈位多半是形同虛設。 4、任何時候都不要依賴別人,股市里最可靠的是自己。與其為機構折腰,不如自己好好去學習研究,完善自己。 5、股市嚴格來說就是一個大賭場,只不過被國家允許罷了。那么對于我們這些股民來說,既然進了股市這個賭場,愿賭就要服輸,股市賺錢虧錢很正常,最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的心態給弄壞了。大部分賭徒就是因為心態變壞,從而陷入不斷虧錢的惡性循環。 6、股市里面沒有專家,只有輸家和贏家。專家也未必是贏家,不是專家也未必是輸家。 7、不要盲目學太多的分析方法,因為盲目地學習只會讓我們喪失最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了什么是黃金分割,什么是波浪理論,知道怎樣看報表,知道了分析市場消息,卻容易忘掉“止損保命”這個最基本的原則。 8、我們對于陌生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所以總是頻繁換股;然而陌生的東西充滿著未知的風險,很多個股我們都不知道它們是屬于哪個行業,不知道是否已經是高位,不知道上漲背后的原因,就盲目買進,結果損失慘重。因此,頻繁換股是不可取的,頻繁換股增加了我們對于股市的陌生感,頻繁換股的結局是“一買就跌,一賣就漲”,而且錯過主升浪,頻繁換股是我們虧損的最大原因之一。 9、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股市里也存在物極必反的道理,因此,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理性地在大漲后退出,在大跌后搶進。逆向思維,是股市中一個非常有用的思維。我們要知道,股市是反人性的。 一位成功的炒手,必須具有正確的心態。你已明白必須建立規則,按照規則執行你的炒股計劃。你知道必須相信自己,要獨立思考,要自我督促,這些都是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東西,要強迫自己去做的東西。只有在實踐中不斷重復,直到這些要求成為你的自然反應,成為你的直覺,你才有了正確的心態,這時你才真正學會了炒股。 你必須學習體會按規則行動是愉快的,不按規則行動是痛苦的。剛學止損的時候,虧錢總是痛苦的,不然何為割肉?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經歷了小損成為大損的過程,其間的焦慮、懷疑、失眠,一次又一次,你就逐漸形成快速止損的心態。開始時定下的止損規則顯得難以執行,慢慢地成為下意識的行動,一旦股票運動不對,不采取行動就寢食難安。這個過程,就是你學股的成長過程。 觀察市場,用你的知識及經驗判斷市場的行動及發展,做到這點的基礎當然是你必須有一定的市場知識和經驗。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地,你會“感覺”到市場下一步的“方向”何在。潛意識中,你會聽到一個聲音:“現在是買進的時候”,或者是“現在是賣出的時候”。這時你開始將這個聲音和你的規則相比較。你若想買進某只股票,你開始問:這只股票處在升勢嗎?這家公司有沒有新產品?股票的大市是牛市還是熊市?這只股票的價格變化和交易量的互動是否正常?你問自己內心中“買”的聲音是源自“自以為是”還是客觀的判斷? 每次犯錯,好好地分析自己為什么犯錯,違反了什么規則?人犯了錯,自然的情緒就是尋找替罪羊:如股票大戶操縱、報紙登假新聞、公司做假賬等等。這些其實在股票的運動和交易量上都有跡可循。請清楚地提醒自己: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對結果負全部責任!犯錯不可怕,可怕的在于不承認自己犯了錯,炒股是這樣,做人何嘗不是這樣? 股市賺錢很輕松,但是虧錢也很快,而且,每次虧錢大都是在賺了錢后洋洋自得之時發生的。-------- 股市有風險,買賣須謹慎。安全第一,賺錢第二。不帶剎車別上路,沒“設止損”不下單。因此在交易前一定要先決定退出點。“放棄一些機會”,才能抓住一些機會。如果一心追求利潤最大化,最終往往是虧損最大化。 我們不要懼怕風險。而應了解風險,懂得風險,警惕風險,“管理風險”,“控制風險”,因而規避大風險。------ 股市最大的風險是無給我們控制風險(改正錯誤)的機會。因此,每次成功賣出(不論是止贏還是止損),我們都要感謝機會。 過多的行動就是盲動,盲動耗散我們的精神、迷幻我們的心智、磨損我們的金錢。因為盲動主要來自心理的盲區,減少盲動的辦法也就主要從調節心理盲區契入,歸納起來,大致有三:一是調整對行動的看法,行動多并不一定就是勤奮、行動多并不一定就能夠使我們更快地達到目標,有時,什么也不做是一種更好的生存狀態; 二是調整對待機會的態度,人們常常認為應該盡可能多地去把握機會,但在專業炒手的心中,想得更多的卻是“只去把握自己能夠把握的機會、只去捕捉對自己贏面 大的機會”;三是要學會享受孤獨,很多行動不過是人們害怕無聊而制造出來的,“什么也不做就有無聊感”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精神狀態。 當一個人對股票市場有了相當深刻的了解后(至少經歷過二輪牛熊循環), 當高拋、低吸、追漲、殺跌、持有、空倉等專業技術手法已被熟練掌握。如果還做不到穩定獲利的話,就只有從心態上去尋找原因了。炒股技術方面過關了,還要有穩定的心態來配合。 有了穩定的心態,倉位就會得到合理的控制,控制了倉位就控制了風險;風險得到了合理的控制,技術水平就會得到更好的發揮;水平發揮得好,賺的錢就多,心態就會更好。這就是技術發揮——倉位控制——良好心態之間的關系。三者相輔相承,互相影響,是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其中一環出錯,操作上就會出問題。 對于職業炒股人士來說,一般是在心態這一環節出問題,從而影響其它兩個方面。對于短線選手而言,急和躁才是虧錢的內因,穩和定的心態才是贏利的根本。簡單的說,在”穩”和”定”的心態下展開操作,成功率自然提高。在”急”和”躁”的心態下,虧損也是可以預期。走向穩定獲利的境界,就是要去尋找這種能獲利的心態。 如果在交易的過程當中,隨時體察當下的心態處于哪種狀態,有助于避免虧錢的交易,從而提高操作成功率。在佛道兩家的修行中,都有這種方法練性,我們也可以借用。 這么一個細節處理好了,或許能讓你我的水平向前(錢)邁進一大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