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棚設施的完善 對原來的羅蘇村修建的七個大棚進行整體維修,邊溝的整理、滴灌設施的安裝。 2 育苗的準備 2.1 選擇合適的品種和播期 我鎮(zhèn)育苗的品種為西州密二十五號,此品種屬于中晚熟品種,對低溫弱光條件忍耐性強,株型緊湊,早熟、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病,且對高溫也有一定適應性的品種。同時,按照所選定品種的生育特性,確定8月24日進行播種,11月上旬進行采收。 2.2 種子的處理 采用烘干機70℃干熱處理24 h后,直接干籽播種。具體操作方法是:將哈密瓜種子用紙或者信封包起來,然后放入烘干機內(nèi),調(diào)整烘干機溫度到70℃,等待溫度上升到設定溫度后,保持設定溫度24 h,即可殺滅枯萎病、蔓枯病等種子攜帶病菌。干熱處理的種子可以直接進行播種。 2.3 育苗 采用基質(zhì)育苗的方法,選用標準32孔或者是50孔穴盤,基質(zhì)加入穴盤中,加基質(zhì)時不宜太滿,將裝好基質(zhì)的穴盤整齊放進苗床中澆足水開始播種,播種完成后,還要再澆一次水,以保持出苗的適宜濕度播種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夜間20~25℃,8~10 d出苗,大面積出苗后及時降溫,白天保持20~25℃,夜間15~18℃,以防治徒長,此期間盡量少澆水或不澆水。 2.4 育苗溫度的控制 時溫度較高,水份蒸發(fā)量大,苗床建造應在平整床底后鋪一層無紡布作為與土壤的隔斷,目的一是可以將苗床土與苗根部隔開,二是無紡布具有透水的效果,能防止苗床漚水造成爛根。 3 移栽準備 3.1 施肥 大量增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每667 m2施入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1 t,適量使用化肥,深翻25~40 cm。 3.2 栽培模式 一般以立架栽培,以充分利用空間。秋冬茬必須采用高壟(10~15cm),覆蓋地膜,澆足底水。 3.3 溫度和濕度的控制 根據(jù)不同作物和作物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對溫濕度要求不同,應對作物的整個生長周期采用變溫變濕管理,當溫度和濕度發(fā)生相矛盾時,以降低濕度為主,主要措施是通風和控制澆水。 3.4 溫室的消毒 在播種前,利用高溫悶棚殺死病蟲源或大水漫灌15d左右,也可用化學制劑做徹底消毒處理。(6)哈密瓜的生物學特性,高溫作物,苗期要求最低溫度在18-20℃。在8-12℃生長受阻。深根作物,入土深度可達1.5 m。強光照作物,光照時間短會遲雌花出現(xiàn)。 3.5 移栽準備 施入底肥,每667㎡腐熟羊糞1噸,復合肥50 kg,多菌靈2 kg,淺翻。澆大水,地干時,以不沾鐵鍬時翻地35-40cm,覆地膜,晾曬7-10 d消毒。有條件的最好采用膜下滴灌栽培。定植前要澆足水,特別是滴灌要連續(xù)澆水12 h以上。澆水后2-3 d開始播種或移栽,采用打空器打穴后,將苗移入穴中,澆水,覆土。 3.6 地溫與栽植密度控制 可根據(jù)需要,地溫穩(wěn)定在12℃以上時。溫室起壟,壟距1.3-1.5 m,壟寬50~70 cm,壟高10~15 cm, 株距在50~60 cm。采用一壟雙行錯位播種,每667 m2株數(shù)1500~2000株。 4 哈密瓜移栽后管理 4.1 水肥管理 定植后澆緩苗水,花前少澆水,多蹲苗,苗期噴施一次葉面肥;開花后,為了促進坐果,可適當澆水,切忌大水漫灌,防止徒長,影響坐果和網(wǎng)紋的形成。一般情況下可根據(jù)苗情而定,如果植株明顯表現(xiàn)出缺水現(xiàn)象(中午葉片發(fā)軟,早晨葉片和莖尖無水滴),可適當補充水分,如果水分過多,地上部雖然迅速生長,但地下部生長緩慢,植株根系分布淺,影響后期生長。果后澆膨瓜水,根據(jù)天氣情況合理澆水,噴施以p、k為主的葉肥兩次。采收前1O- 15 d控制水分,保持適當干燥,提高品質(zhì)。 4.2 整枝修剪 哈密瓜定植緩苗期結(jié)束后即可進入伸蔓期生長。當哈密瓜長出第5片真葉時就應該開始進行綁蔓的工作了。綁蔓應在藤蔓開始伸長后應及時進行。綁蔓時間宜在晴天下午進行,因上午瓜蔓組織含水量足,綁蔓時易受損傷。呈螺旋形綁蔓,隨著藤蔓的生長不定期進行,隨長隨綁,直到藤蔓長滿立架。綁蔓時,對于主蔓基部生出的側(cè)蔓應該及早去除,以免增加主蔓營養(yǎng)輸送的負擔。 4.3 生長期管理 進入伸蔓期后,哈密瓜的植株生長開始迅速。這個時期一定要注意澆水時間和方式,以免裂果。 4.4 病蟲害防治 哈密瓜主要病蟲害為: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煙粉虱、潛葉蠅和紅蜘蛛、黃守瓜;病害主要有主要是白粉病、霜霉病和蔓枯病、 白粉病的表現(xiàn):葉表面或莖上先出現(xiàn)白色霉層斑塊,以后逐漸增多變大。 霜霉病的表現(xiàn):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先出現(xiàn)水漬狀,潮濕條件下,葉背產(chǎn)生黑色霉層,以后擴大成不規(guī)則多角形黃褐病斑。白粉病和霜霉病發(fā)病條件是高溫高濕,品種抗性差。農(nóng)業(yè)措施是選用抗病品種,降低棚內(nèi)溫濕度。 早期防治:白粉病可用硫磺三銼酮可濕性溶液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qū)幙蓾裥苑蹌?00倍液噴霧,7~10 d噴一次,連續(xù)3~ 4 次;霜霉病用霜霉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克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交替使用,5~7 d噴一次,連續(xù)4~5次。 蔓枯病主要發(fā)生在果實膨大期,根莖部過濕、土壤通氣性差易發(fā)生,瓜蔓節(jié)部出現(xiàn)油漬斑,潮濕時有白色霉層,并分泌黃褐色流膠。 防治措施:加強通風,保持根莖周圍干燥,施足底肥,嚴格整枝。發(fā)病時用70%甲基托布津?qū)幙蓾裥苑蹌?00倍和殺毒礬涂抹莖基部和侵染部位。 蚜蟲和白粉虱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和啶蟲脒交替噴施;潛葉蠅可用10%菊馬乳乳油1500倍液或樂果噴施;紅蜘蛛、黃守瓜用1.8%阿維菌素乳油4000倍液噴施。:物理防治可以采用黃板控制棚內(nèi)蟲源量。 5 適時采收 果實成熟要及時采收,當?shù)劁N售品種,九成以上采收,外運八成即可。澆水,對水份的需求:幼苗期要少,伸蔓期和開花期要夠,果實膨大期要足,成熟期需要最少。收獲前7~10天停止?jié)菜?/p> 由于此次是試種,存在技術(shù)服務跟不上,導致產(chǎn)量不高,瓜的品質(zhì)受到影響,下一步將將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結(jié)合實際注重實踐,特別對哈密瓜綁蔓期的上蔓和側(cè)蔓打枝要適時跟進。病蟲害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