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亙古不老的話題。在古人關于愛的吟唱中,這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成為二千多年來,人們追逐理想愛情的美好愿望,流傳千古! 它的作者相傳為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關于卓文君,人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夜奔司馬相如 ”的典故。 事實上,卓文君“私奔”后的生活可謂是一波數折,我們通過幾首詩來了解兩人其后的情感糾葛和卓文君的絕世才情。 一曲《鳳求凰》贏得佳人心 《鳳求凰》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皇。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以上是著名的《鳳求凰》,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用現在通俗的話解釋是這樣的: 我游歷四海后剛剛歸故鄉,孑然一身尋覓新娘。沒想到上天賜予良緣,與你相逢在高堂。 我知道美麗的你就在相隔不遠的閨房,然而不得見面令我相思愈深欲斷腸。 能否與你結成鸞鳳,從此比翼翱翔?如果與我情意相通,就出來和我幽會,一起遠走他鄉。 我們的愛情一定會天長地久,你千萬不要辜負我、讓我失望心傷! 據《史記》記載,司馬相如字長卿,生于公元前179年前后,是四川成都人,長得雍容閑雅,氣度不凡。 他曾受梁孝王邀請到梁國做客,在從梁地返鄉途中路過臨邛,結識了當地有名的富豪卓王孫。 在得知其家中新寡女兒卓文君也同樣愛好音律后,擅長詞賦又精于鼓琴的司馬相如多次用琴音向文君表達愛慕之情。 于是,便有了這首著名的《鳳求凰》。 當時年僅16歲的卓文君聽后,“心悅而好之”,不顧司馬相如“家貧無以自業”的窘境和相互身份地位的懸殊,當夜與之私奔。 數字《怨郎詩》 怨愁道不盡 《怨郎詩》 一別之后,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流水,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這首有名的《怨郎詩》,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它將數字一至萬嵌入詩中,分別順向、倒向各用一遍,堪稱精妙。 雖然該詩表現出明顯的元代散曲風格,似乎不是出自生活在西漢的卓文君之手,或許是后人偽托之作,但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二人的感情波瀾。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一見鐘情、結為夫婦后,一開始并沒有過上優裕富足的生活,而是家徒四壁。 于是司馬相如“盡賣車騎,買酒舍”,文君“當壚賣酒”,相如“雜作、滌器”。 后來,司馬相如寫的《子虛賦》、《上林賦》為漢武帝賞識,被召到長安為官,從此擺脫了衣食之憂,然而他與卓文君也千里相隔。 幾年之后,司馬相如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但他與文君濃情似火、相濡以沫的感情卻發生了變化。 據傳,司馬相如顯貴后,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妾,給卓文君寫了這樣一封家書,上面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13個字。 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字,聰慧的文君讀懂了其中“夫妻已‘無憶’”的含義,于是,便有了上面這首令司馬相如自慚的《怨郎詩》。 自絕《白頭吟》 慧質挽君心 《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這首詩大意為: 我心目中的愛情,當如云間明月、山頭白雪般高潔。一旦發現你心存兩意,我就主動提出決絕。 想到昨日的好夫妻,今天卻如流水般各奔東西,不禁徘徊猶豫。但是離合嫁娶不由人,悲傷哭泣有何意義? 只盼望得到一心一意的情郎,與自己白頭攜老、不離不棄。 多羨慕那些甜美和諧的夫妻!男子漢本應該更重情義,(因為愛情一旦失去,)任何金錢都無法補償與代替。 這首詩后有一段附書,人稱《訣別書》: 《訣別書》 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白頭吟》及其附書《訣別書》,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卓文君出眾的文采和鮮明的個性。 一方面她追求崇高愛情時果敢、執著、剛毅;另一方面身陷困境時又理智、周密、圓通。 卓文君說自己雖然有“白頭之嘆”而“傷別離”,但仍然希望對方過得好,請他注意飲食務自珍重。 這句話隱隱透露出卓文君仍關愛司馬相如,并不想失去他的內心意愿。 由此看來,卓文君的確是一位慧質蘭心的奇女子,她面臨丈夫的負心離棄表現得平靜而清醒,雖然悲憤怨怒,但主動訣別,卻不忘為彼此留下感情回旋的余地。 漢代劉歆所著《西京雜記》卷三,記錄了這起愛情風波的最終結果:“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 司馬相如回心轉意,最終與文君同歸故里,安居林泉。 ”愿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這句令現代人為之動容的詩句背后,還隱藏著這樣一個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
|
來自: flyk0tcfb46p9f >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