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去年我一次招了5名實習生。他們分別就讀于不同的名牌大學。 剛來的幾個月,大家做事中規中矩,沒有看出差距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一位叫Paul的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 有一次開會討論客戶會議所用的材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高層會議,部門已經花了2周時間,準備生意計劃和業務回顧了。 為此我也親自指導了兩回。還有3天客戶就來了,我期望會議資料一次通過。但是當我查閱他們準備的資料的時候,發現上次提出意見的地方,并沒有及時修改,整個材料邏輯依然混亂不清。 Paul的經理(項目經理)這時已經方寸大亂,她一邊慌忙地說“馬上修改”,一邊又露出茫然的表情。 情況不妙,高層會議很快要開了,而項目經理卻思維混亂,抓不到重點。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Paul站了出來,他對我說: “老板,根據你剛才提出的建議,我匯總了這3個方面,如果我說得不對,請你指正。這三個方面分別為: 首先,我們需要收集更多市場方面的成功案例,用圖片來展示; 其次,我們的發展策略太多,應該聚焦在下半年可執行的方面; 最后,我們的業務總結占據比例太多,應該把重心調整為業務計劃。 你看對不對,如果對的話,我們會后馬上跟進做調整。爭取今天內做完給您過目。” 見我點頭后,緊張到冒汗的項目經理,這時總算長吁了一口氣。 Paul果然當天晚上做完了PPT,經過他調整后的PPT,清晰而又有調理,關于會上提出了建議,全部進行了相應的修改。這版一次性就通過了。 這件事后,我對Paul刮目相看。 當他看見問題時,他會對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在一片混亂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很明顯,他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職場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擁有該特長的人,都是解決問題的高手。這對職場發展至關重要。 02 ▼ 其實職場、生活處處需要邏輯,你很可能在這方面已經吃過不少虧。 ▌1、明明覺得不對,卻又無力反駁 比如工作中遇到爭論,你明明感覺同事的方案和理論都不合適,卻沒法有理有據地反駁和說服他;看到Ayawawa的理論很不爽,卻又無法一針見血指出錯在哪兒。 其實只要掌握論證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見的邏輯謬誤,就不會覺得反駁無力了。 ▌2、明明肚子里很多貨,卻表達不出來 比如開會2小時,你辛辛苦苦整理了數千字的會議記錄,老板看完卻說你沒重點、沒邏輯;再比如輪到你發言或演講時,你明明感覺自己有很多想法,但開口卻不知從何說起,只能眼巴巴看別人口若懸河有理有據。 而這些有想法卻無法表達出來的痛點,只要巧妙運用著名的麥肯錫的“金字塔原理”,就能讓你能夠很容易抓住重點了,記住主論點、分論點、論據一層一層支撐的結構就行了。 比如你要向老板匯報某個課程賣得不好,只要抓住下面這個金字塔,怎么講都不會散: (金字塔示例,點擊可放大) ▌3、邏輯是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第二層思維” 每個人有兩種思維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多數人習慣基于直覺思維模式做事,缺乏對邏輯的刻意練習,導致抓不住問題的本質,于是把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浪費在無用的地方。 而聰明人常常能透視問題,直指核心,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往往是因為他們跳出了直覺,運用了邏輯這種“第二層思維”。 不管學習、工作還是溝通交流,有邏輯的人總能專注于和目標相關的問題,因此效率遠超常人。 提高工作效率,讓自己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能高效、清晰、有力,這是每個人都渴望的能力。 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生活中,有邏輯、有重點的人總能輕而易舉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獲得他人的認可和關注。 那么,如何構建清晰的邏輯,改善自己的思維習慣? 03 ▼ 跟清華學霸學邏輯,提升你的底層認知能力 為了幫助由于頭腦邏輯混亂、抓不住重點而失去許多重要機會的小伙伴們解決這個痛點,這一次,我們邀請到郭兆凡和她的C計劃團隊,和你一起學習邏輯思維、提升底層認識能力。 郭兆凡畢業于清華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團隊成員也均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大學、巴黎政治學院等國內外頂尖名校。 她發現中國和美國教育的最大區別,就在思維教育方面,在美國的基礎教育里,不同年級會對邏輯思維有具體要求,就像要求詞匯量一樣,而中國教育的這一塊一直缺失,這才創建了致力于思維教育的創業項目C計劃。 為了打磨出一套實用的精品邏輯課,在過去2年中,郭兆凡帶領團隊花費了超過5000小時制作課程,開展近20輪的授課-反饋-修正,還先后接受了超過30000名學員的學習檢驗,積累了大量實戰經驗。 與此同時,郭兆凡和團隊更讀遍了市面上關于邏輯、結構性思考、批判性思維的上百本高分書籍,其中很多甚至還沒有中文譯本。 這套課程將引導你運用科學和邏輯的原則拆解日常問題,你可以直接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職場中去,幫助自己更有效率地思考。 |
|
來自: 青池1i4jeon52m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