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劉張鉑瀧 編輯:真小灰 穆艾琳 美編:周蕾 確切地說光圈到底是什么? 光圈是指鏡頭上面的那個孔。這個孔是由一系列的5到9個光圈刀片組成的,通過它們可以控制孔的開合,從而達到增加或者減少鏡頭進光量的目的。 我是必須在相機里調節光圈嗎? 有些鏡頭可以直接在上面調節光圈。實際上,直到不久之前調節光圈的方式都是轉動鏡頭上的一個扭環。舉例來說,尼康在14年前首次發布AF-G系列的鏡頭時,這只鏡頭還是世界上第一支沒有光圈環的自動對焦鏡頭。現在有些機械鏡頭還是依賴于鏡頭上的光圈環來調節光圈,不過絕大多數的自動對焦鏡頭都需要在相機機身上以電子的方式進行調節。這樣的調節方式有很多優點,比如這樣允許你以更小的變幅調節光圈從而能夠更精確地控制曝光,甚至在攜帶Wi-Fi的相機上可以遙控調節光圈。 為什么會需要調節光圈呢? 光圈是曝光指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了相機感光元件上接收的進光量。用大光圈拍照意味著感光元件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相反,小光圈則會減少進光量。從原理上說,它和人的瞳孔的功能是一樣的。在黑暗的環境中,你的瞳孔會擴張,這樣能夠讓更多的光進入眼睛中,而在明亮的環境中瞳孔則會縮小。對于攝影來說,如果進入的光越多,則曝光所需的時間越短,這樣你就能夠進行瞬間的抓拍,提高你拍出銳利的照片的幾率。 如果大光圈能讓我拍出更銳利的照片,我是不是應該一直都用大光圈拍攝照片呢? 大光圈能縮短曝光時間從而讓你能夠在拍攝移動物體時也得到銳利的照片,不過同時它也會使得照片中的景深——即畫面從前到后在焦點之中的范圍——變小。平常拍照片的時候這個問題可能并不明顯,事實上大光圈的優勢就在于可以很好地幫助你將拍攝主題從前景和背景的干擾當中突出出來。人像攝影師通常都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來拍攝,比如f/1.2,這樣拍出的照片中的景深會非常小,并且大部分的背景都是模糊的,從而讓觀看者的注意力很好地集中在拍攝的主體——人物上。 那么什么時候我應該用小光圈拍攝呢? 當你想讓景深范圍更大,讓更多的景物和事物都處在焦點之內的時候。通常來說,你在拍攝風光照片或者特寫照片的時候需要用到小光圈。小光圈意味著曝光時間變長,如果拍攝主體在移動的話,那么照片很有可能拍虛。事實上,如果曝光時間過長,那么整張照片看起來都有可能是虛的,因為你不可能在那么長的時間內保證手持相機拍攝的穩定。不過也有些攝影師在長曝光時故意晃動相機從而制造出印象派繪畫般的照片效果。在使用小光圈拍攝的時候,你還需要考慮鏡頭產生的衍射效果。 我要不要用光圈優先模式來調節光圈呢? 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時,你只需要調整光圈,相機會自動設置快門速度和ISO。你也可以在手動模式里調節光圈,不過這樣你就得同時自己調節其他設置。程序模式允許你在不同的光圈和快門組合之間進行選擇,不過在某些情況下你的選擇范圍是有限的。 在調節光圈的時候取景器里那些奇怪的數字是什么? 這些數值看起來確實有點奇怪,比如f/5.6、f/8、f/11等等,這些f值代表的是不同的光圈尺寸。具體來說,數值表示光圈的直徑大小和鏡頭焦距的比值。這個數值可能會讓人有點迷惑,數字最大值代表的是最小光圈,數字最小值代表的是最大光圈。不過,如果你把這些f值當做分數來看的話就比較好理解了。 在實際拍攝前預覽不同曝光設置的拍攝效果鏡頭都會以它的最大光圈來標注,比如50mm f/1.4鏡頭或者70-200mm f/2.8鏡頭。那些在同樣焦距下有很大光圈的鏡頭被稱為“快速”鏡頭。這是因為它們的最大光圈允許很大的進光量,這樣就能使用很高的快門速度,也對應著很短的曝光時間。一支50mm f/1.4鏡頭要比50mm f/1.8鏡頭更快。有些變焦鏡頭標注的光圈數值是變化的,比如f/4-5.6,這被稱為“浮動”光圈。這意味著焦距變長的同時最大光圈會變小。一支100-400mm f/4.5-5.6鏡頭在100mm端的最大光圈是f/4,在400mm端的最大光圈是f/5.6。 光圈可調節的范圍是什么,以及調節光圈引起的變化。 大多數鏡頭都使用一個通用標準來指示光圈的尺寸,不過光圈的可變化范圍則依鏡頭而定。比如說,100mm微距鏡頭通常的光圈范圍是f/2.8到f/32,而28mmf/1.8鏡頭通常的光圈范圍是f1.8到f/22。光圈每增大1擋(比如從f/11到f/8),進光量則增加1倍。反之亦然,減小1擋光圈則使得感光元件接收的光量少一倍。 調節光圈有兩個最重要的原因。首先,這樣做是確保感光元件接收到正確的進光量。舉例來說,如果你在黑暗中的環境拍攝,或者你想用較高的快門速度捕捉運動中的物體,那么你就需要開大光圈增大進光量。如果你是在白天拍攝,或者你想用慢速快門拍出模糊效果,那你就需要使用小光圈拍攝了。 另外一個調節光圈的原因是在某些時候你想要改變你照片的景深大小。大光圈會形成淺景深,而小光圈則會形成大景深。 如果你想完全控制照片中的景深,那就選擇光圈優先模式——也就是轉盤上的A或者Av模式。在這個模式下你可以通過滾輪來隨意調節光圈,而相機則會自動幫助你調節其他參數來達到一致的曝光效果。 當攝影師說開大光圈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們要用大光圈來拍攝照片了。反之亦然,當他們說關小光圈的時候則是意味著使用小光圈拍攝。 當你的相機在光圈優先的模式下調節光的大小,不會影響所拍攝照片的亮度。如果你想讓你的照片更亮一些或更暗一些的話,那么就要調節拍攝時曝光補償的數值。 不同的光圈如何對照片的效果產生巨大影響 當你拍攝照片的時候,景深是你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是用以衡量畫面中有多大范圍在焦點之內的,即在你的焦點向背景和前景延伸的銳利范圍。有幾個因素會影響到景深,比如焦點的距離,還有鏡頭焦距和感光元件尺寸的組合。不過,光圈在這里的影響效果是最明顯的。 在我們這里所舉的例子中,焦點距離都是一致的——在中間距離的某點——光圈的改變決定了畫面中有多大范圍是銳利的。不過,你的焦點越近,景深也就會越小。在微距攝影中,即使用很小的光圈拍攝景深范圍可能也只有幾毫米。 與之相反,對焦點越遠,景深也就越大。拍攝風光時如果對焦點足夠遠,那么使用中等光圈就可以保證畫面中的物體都是銳利的了。 一般在取景框中看到的都是鏡頭最大光圈的效果。這會讓你無法判斷景深。不過,多數相機都有景深預覽按鈕;按下這個按鈕就會把光圈減小到你設置的數值(拍攝光圈),然后你就能看到畫面中有哪些部分會是銳利的了。 當光波通過光圈的時候,它們會被光圈刀片銳利的邊緣彎曲而擴散。這種現象就稱為衍射,它在所有的光圈設置中都會發生。但是,在小光圈的情況下這種現象會更明顯,即使鏡頭的焦點對得很準也會讓畫面顯得焦點不實。這時本來想通過小光圈來得到大景深的效果,卻因為整體銳度下降而被抵消了。對于不同的鏡頭,從多小的光圈開始衍射會影響成像的銳度是不同的,不過如果你想得到很銳利的照片,那么一般情況下要避免使用比f/16更小的光圈。通常鏡頭成像最銳利的都是中等光圈,介于f/8到f/11之間。 大光圈會形成淺景深,這意味著畫面中有的部分會是模糊的。 中等光圈拍攝出的照片能夠在銳度和景深之間達到最好的平衡。 很小的光圈能得到很大的景深,但是衍射會導致所有細節變得模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