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名:苘麻(qǐng má) 藥用: 種子(苘麻子):苦,平。清熱利濕,解毒,退翳。用于角膜云翳,痢疾,癰腫。 根(苘麻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 全草或葉(苘麻):苦,平。解毒,祛風。用于癰疽瘡毒,痢疾,中耳炎,耳鳴,耳聾,關節酸痛。 2 學名:狗尾草 功能主治:除熱,去濕,消腫。可入藥,治癰瘀、面癬。 3 學名:薺菜 是一種人們喜愛的可食用野菜,遍布全世界。其營養價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種多樣。 功能主治: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疼痛。 4 學名:蒼耳 藥用 蒼耳根:用于疔瘡、癰疽、纏喉風、丹毒、高血壓癥、痢疾。 蒼耳莖、葉:祛風散熱,解毒殺蟲。用于頭風、頭暈、濕痹拘攣、目赤目翳、疔瘡毒腫、崩漏、麻風。 蒼耳花:用于白癩頑癬、白痢。 蒼耳子果實:散風濕、通鼻竅、止痛殺蟲。用于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齒痛、風寒濕痹、四肢攣痛、疥癬、瘙癢。 禁忌 ①不可與豬肉、馬肉、米泔水共食。 ②不宜做蒼耳餅吃,更不得隨意生食嫩葉或果實。 ③嚴格掌握劑量,按醫囑服用。 ④血虛頭痛不宜服用。 5 學名:艾草 ![]() ![]() 艾草,歷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 可用來制藥枕頭、藥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藥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藥。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功能主治: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 6 ![]() 學名:蒺藜 ![]() ![]()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 7 ![]() 學名:酸棗 ![]() ![]() 酸棗的營養價值很高,也具有藥用價值。酸棗作為食品,較為普遍。 功能主治:具有補肝、寧心、斂汗、生津的功效;主治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虛口渴等癥。有鎮定安神之功效補肝膽、寧心斂汗的作用。 8 ![]() 學名:龍葵 ![]() ![]() 藥用 全株入藥,可散瘀消腫,清熱解毒。用于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咳嗽痰喘,水腫,癌腫。 根用于痢疾,淋濁,帶下病,跌打損傷。 9 ![]() 學名:菟絲子 ![]() ![]() 菟絲子是一味平補腎、肝、脾之良藥,臨床主要應用于腎虛腰痛、陽痿遺精、尿頻、宮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腎陰陽虛證。 功能主治: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 10 ![]() 學名:刺莧 ![]() (cì xiàn) ![]()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用于痢疾,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痔瘡便血; 外用治毒蛇咬傷,皮膚濕疹,癤腫膿瘍。 11 ![]() 學名:藜(lí) ![]() ![]()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殺蟲。治痢疾,腹瀉,濕瘡癢疹,毒蟲咬傷。 12 ![]() 學名:馬齒莧 ![]() ![]() 藥用 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 種子:明目;還可作獸藥和農藥; 嫩莖葉:可作蔬菜,味酸,也是很好的飼料。 13 ![]() 學名:益母草 ![]() (yì mǔ cǎo) ![]() 功能主治:活血、祛淤、調經、消水,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后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 14 ![]() 學名:決明子 ![]() ![]() 功能主治: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用于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 15 ![]() 學名:葎草 ![]() (lǜ cǎo)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主治肺熱咳嗽,肺癰,虛熱煩渴,熱淋,水腫,小便不利,濕熱瀉痢,熱毒瘡瘍,皮膚瘙癢。 16 ![]() 學名:小薊 ![]() (xiǎo jì) ![]()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17 ![]() 學名:水蓼 ![]() (shuǐ liǎo) ![]() 功能主治:行滯化濕,散瘀止血,祛風止癢,解毒。 用于濕滯內阻,脘悶腹痛,泄瀉,痢疾,小兒疳積,崩漏,血滯經閉,痛經,跌打損傷,風濕痹痛,便血,外傷出血,皮膚瘙癢,濕疹,風疹,足癬,癰腫,毒蛇咬傷。 18 學名:牛筋草 (níu jīn cǎo) ![]() 功能主治: 全草藥用。祛風利濕,清熱解毒,散瘀止血。 用于防治乙腦,流腦,風濕關節痛,黃疸,小兒消化不良,泄瀉,痢疾,小便淋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犬咬傷。 19 學名:小蓬草 (xiǎo péng cǎo) ![]() 原產于北美洲,現在各地廣泛分布。 我國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國分布最廣的入侵物種之一。 功能主治:全草入藥消炎止血、祛風濕,治血尿、水腫、肝炎、膽囊炎、小兒頭瘡等癥。 20 學名:平車前 俗稱車前草。 ![]() 功能主治:利尿、清熱、明目、祛痰。主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咳嗽、皮膚潰瘍等。 21 學名:牽牛 ![]() 牽牛花的藥用價值較高,明代吳寬寫詩贊道:“本草載藥品,草部見牽牛。薰風籬落間,蔓出甚綢繆。” 功能主治:種子為常用中藥,名丑牛子(云南)、黑丑、白丑、二丑(黑、白種子混合),入藥多用黑丑,白丑較少用。有瀉水利尿,逐痰,殺蟲的功效。 22 學名:鐵莧菜 (tiě xiàn cài) ![]() 鐵莧菜以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藥,可以嫩葉食用,為南方各地民間野菜品種之一。 功能主治: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積、收斂止血的功效。 23 學名:節節草 ![]() 功能主治:疏風散熱,解肌退熱。臨床可治療尖銳濕疣、牛皮癬疾病。 24 學名:白茅 (bái máo) ![]() 藥用 白茅根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小便不利,小便熱淋,反胃,熱淋澀痛,急性腎炎,水腫,濕熱黃疸,胃熱嘔吐,肺熱咳嗽,氣喘。 花序主治:治衄血,吐血,外傷出血。鼻塞,刀箭金瘡,蒙藥治尿閉,淋病,水腫,各種出血,中毒癥,體虛。 25 學名:播娘蒿 ![]() 功能主治 中藥治痰飲喘咳,面目浮腫,胸腹積水,水腫,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臟病。 蒙藥治搏熱,臟熱,毒熱,血熱,“協日”熱,肺感,咳嗽,氣喘,肺心病。 26 學名:水莎草 ![]()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治慢性氣管炎。 27 學名:茜草 (qiàn cǎo) ![]() 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熱證出血、經閉腹痛、跌打損傷。配烏賊骨止血力更強。 功能主治:涼血活血,祛瘀,通經。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痹痛、跌撲腫痛。 28 學名:遠志 (yuǎn zhì) ![]()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解郁。治驚悸,健忘,夢遺,失眠,咳嗽多痰,癰疽瘡腫。 29 學名:馬蘭 (mǎ lán) ![]() 功能主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創傷出血,黃疸,水腫,淋濁,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瘡,癰腫,丹毒,小兒疳積。 30 學名:虎杖 ![]() 功能主治: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濕熱黃疸,淋濁,帶下,風濕痹痛,癰腫瘡毒,水火燙傷,經閉,癥瘕,趺打損傷,肺熱咳嗽。 31 學名:酢漿草 (cù jiāng cǎo) ![]() 撥開草叢,隨處可見的酢漿草的“酢”字與醋通,《本草綱目》也說它“其味如醋”,莖與葉都是如此。 功能主治:全草入藥,清熱解毒,消腫散疾。 |
|
來自: 憨癡呆 > 《常識、小知識、小竅門、小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