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孤傷 1 在中國家長眼里,教育孩子比較傳統且有效的方式是嚴格管教,以至于認為對孩子的任何事情,只能嚴格,不能放松。 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人的教育觀念有了很大變化,嚴格的教育態度不再變得那么絕對,也逐漸接受其他的方式,比如鼓勵式教育。 對于鼓勵,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對孩子說“你真棒”,拿了好成績說“你真棒”,比賽勝利了說“你真棒”,作業寫得早說“你真棒”。 總之,只要能想到的關于孩子的場景,中國的父母都可以說“你真棒”,也許我們不知道,“你真棒”已經成為給中國孩子的一劑毒藥。 比如作家艾小羊在她的文章里就說過這樣的問題,她的一位在新加坡從事幼教工作的朋友和她討論育兒,里面就提到過: “中國父母有個特別不好的習慣,喜歡吹捧孩子,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自己吃了一小碗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像看到地球之光一樣,圍著說‘你真棒’。” 可見,孩子們已經被“你真棒”迷惑的不知所措,家長們也被自己說出的“你真棒”迷惑的不明所以,還真是慘淡淡啊。 2 除了“你真棒”,另一劑毒藥叫做“你真乖”。 父母對孩子其實有兩種期盼,一種是孩子突破他們的想象,一種是孩子順從他們的要求,“你真棒”是前者,“你真乖”是后者。 如果說前者讓孩子一臉懵懂,信心爆棚,后者則讓孩子委屈不已,難受壓抑,但父母會更心滿意足。 一個比較現實的例子,來自于近期的視頻節目《少年說》。 里面有一個初一女生,叫璟頤,一看這個名字就知道父母有文化,事實也確實如此,不過這樣的父母往往都是很有主見的,孩子基本不敢忤逆。 在這個節目里璟頤就“忤逆”了一把,但她也說,“我媽媽一定會懟死我。” 璟頤抱怨了她媽媽那她的朋友和她做比較,抱怨了媽媽看不到她的努力,說完了這些,迎來的是媽媽的一大堆說教式的反擊。 璟頤后來哭了,她的那個經常被比較的好朋友給她擦干了眼淚,但這在父母的權威面前,不堪一擊。 看來,中國的父母真是被“慣”壞了。 3 “你真棒”,“你真乖”,已經是中國父母們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了,但卻用的過度,用的不當。 教育是個技術活,是個系統工程,講究的就是一個度的問題,因為工程問題里會有誤差和閾值這樣的概念,誤差大了,閾值過了,結果只能是留下隱患。 孩子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是父母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沒有找好度,沒有控制“誤差”和“閾值”,而在面對問題時,還保留著“唯我獨尊”的態度。 可以想象,這樣的父母難以培養出各方面均衡且優秀的孩子,只會把孩子養“偏”,比如成績好但品格差,愛交友但不學習。 所以,作為父母的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為,是不是真的教育過度了,如果能及時發現,也許還來得及。 其實,“你真棒”和“你真乖”本質并非“毒藥”,只要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足夠真誠,是真的為孩子考慮,必然會成為良好的“解藥”。 至于能不能做到,就看家長自己了。 |
|